院子里已经摆放了十几张圆桌,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一口大锅前翻炒着什么,身上穿着一件已经看不出白色的白大褂。
虽然还是春季,天气凉爽,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他额头的汗滴就要滴到锅里了。
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去外面看歌舞了,只有一些帮忙的亲戚们忙碌的拾掇着。
抬眼是正门客厅,大门敞开着,门边挂着白纸。
客厅的正中摆着一张木床,床上躺的便是李老太的遗体,此时正用黑布盖着,只露出了一双旧社会裹的三寸小金莲,露在外面。
在穿着黑色鞋子的脚腕上,绑着一根黑色的布条。
脚下一个火盆,偶尔有来吊念的亲戚邻居过来,就会把一把烧纸点燃,然后假假的哭上几声。
这时候,孝子贤孙们就会放声大哭几声,然后向吊念的人行礼。
嚯!你还别说,也就是百岁老寿星啊!守灵的孝子贤孙们把临时布置的灵堂挤得满满的。不过有几个是真哭,那就只有死去的李老太知道了。
管事的领着我跟爷爷直接走到了最西边的一间屋内坐了下来。然后沏了壶茶水,放在了桌子上。随后又拿出了一盒在乡下还算高档的香烟,放在了桌子上。
“沈道长,这一道颠的够呛吧?先歇会,一会吃了饭,再商量为李老祖做法事的事情。”管事的说着,从桌子上的烟盒里抽出了支烟,双手递了过去。
爷爷正坐在椅子上,脸色很平静,一副高人的做派。伸手轻轻的挡了一下递过来的烟,摇了摇头。
管事的客气的一笑,然后把烟递到了我的面前。
我当然也是学着爷爷的样子装出了一副高人,不过却忍不住接过了递过来的烟。随即从兜里掏出了打火机,很熟练的点上。
爷爷瞪了我一眼,不过却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管事说道:“李管事,李老祖可是咱们镇有名的老寿星,不知主家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管事把烟盒放在了桌子上,说道:“也没什么要求,就按正常的程序来。不过您也知道,李老祖膝下的儿子都去世了,就只剩下一个年过七十的女儿。所以在今晚引魂之事,希望道长您能代劳一下。”
所谓引魂,便是在出殡前一天晚上十二点的时候,由死者的子孙用一根杆子挑着白纸在死者的额头轻点一下。然后嘴中念叨着,向着外面走去,一直走到门口,把亡魂送到纸马车之上。
期间,引魂后要点燃冥纸为亡魂引路,而且不能灭,要一个接一个的引到门口才行。
一般这个都是由儿子进行,或者孙子也行。不过也有人请道士、法师来代劳,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令亡魂走的很顺利。
“这个没问题,贫道引的魂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沈半仙捋着山羊胡,信口开河道。
我在旁边听到直咧嘴,要不是以前爷爷嘱咐过我,我非笑出来不可。
“那就有劳道长,这次主家出这个数,不知沈道长满意吗?”李管事说着,伸出了五个手指头。
爷爷扫了一眼,然后半眯着眼睛说道:“李老祖本是咱们镇上的寿星,本不该收取酬劳。可是我等作法之人每次作法之后都会元气大伤,需要好好的补一补。所以……”
“呵呵~这个我知道,您看这个数呢?”李管事的五个手指头有变成了两个,不过却是国人都熟悉的‘八字’。
爷爷见差不多了,便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我在一旁看的好笑,我敢肯定,主家出的最少也有一千。不过毕竟是管事,忙活半天哪不搞点灰色收入呢。
李管事谈好了价钱便离开了,毕竟外面眼看就要开席了,他还要去张罗。
我跟爷爷便坐在屋子里喝着茶水,抽着小烟,等待夜色的降临。
……
晚上十点钟,院子里早已经安静了下来,守灵的孝子贤孙们也在灵堂之中打着瞌睡。
外面的歌舞还在进行着演艺,不时的引发出一阵笑声。仔细听下,原来是在表演二人转。
我在椅子上坐的屁股都疼了,从吃了饭除了上厕所就没离开过这个屋子。心里跟长了草似的要出去看热闹,不过却被爷爷瞪着眼呵斥了一顿。
功夫不大,外面安静了,看热闹的村民们也一个个回家睡觉去了。
“吱呀~”屋门被推开,李管事以及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孝服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叫李根,是李老太的长孙,也算是这个家族现在的长辈。
“沈道长,有劳了。”李根客气的行了一礼。
爷爷赶忙回礼,毕竟人家有孝在身,礼数不能乱了。
“徒儿,准备。”
“是,师父。”我应了一句,便打开了蓝布包袱。
包袱里有两件道袍,一件黄色的,胸前绣着八卦图。一件蓝色的,一素蓝的那种。
爷爷穿上了黄色的道袍,我穿上了蓝色的道袍。
道袍有点小了,毕竟上次穿的时候还是去年中考完放假的时候。这大半年,我又长高了不少。
穿戴好后,爷爷便从包袱里拿起了一个铜铃,走了出去。我提起包袱,紧跟在身后。毕竟包袱里面还有不少家伙什,吃饭就全靠它们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