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帝国时代的轴心> 第三十二章 霸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霸业(1 / 1)

老姬家在西北就算扎根了,带着一帮西北的原始居民这个那个的,日子过得挺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有一次西北有一个部落向姬家领导人古公亶父商量:小子,哥现在手头有点紧,你这家大业大,分哥点!古公亶父说给你就给你吧,老百姓不干了,当年我们都是发过誓这辈子跟你混的,你碰上一群小流氓一吓唬你你就把我们献出去了!古公亶父说不是,打仗是要死人的,我好不容易养了兄弟几个,一打仗战死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你们跟谁过日子不是过,你们好好活。百姓们说不行,你走我们跟着你。古公亶父带着一帮人就移民了。正式将首都从豳迁到了我们所熟知的岐山。其实这种办法一方面是拉拢民心,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真打不过人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也犯不上。这样,古公亶父越是装熊,实力就越大。并且后来也证实,招不在新旧,真管用啊!直到他孙子姬昌这辈,隔好几个壁的村的两个庄稼汉闹矛盾了,也不找自己的诸侯地方官解决了,“找姬昌评理去!”看到姬昌地盘上有几个农民互相谦让,俩人感化了,一块回家写检讨去(这出戏有点像刘备访问诸葛亮,碰上一帮给诸葛亮抬轿子的……)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季历,其实这三个儿子的能力也没人能分清,不过季历的儿子姬昌特别懂事,古公亶父一想,我儿子水平都半斤八两,往长远看吧,立姬昌吧,总不能把职位给孙子吧,那就得给季历,太伯和虞仲俩人算看明白了,在这么过下去不是给老爷子耽误事吗!自找膈应!咱爹是靠脸吃饭的,万一逼急了再干出什么壮士断腕的事对谁都不好。俩人一块,断发文身,跑浙江那边当野人去了。这里说明一点,衣装服饰是中原文明的象征,身体发肤你也不能随意破坏,断发文身说明你与中原文明就脱轨了,以后你就是印第安了。浙江当时也属于蛮荒之地,走五百里见不着一个耗子,哥俩在那建立了吴国,这个国家以后我们也要提,以后这个国家也是这样,披发右衽,什么都和中原反着来,传统就在这,等于跟他爸爸讲,我不回去了,自己独立了,没必要和你抢。古公亶父安心地把位置交给了季历。

季历继位以后,继续秉承着靠脸吃饭的传统,家族进一步做大,季历一丝,主角终于上来了,姬昌成为姬家的领导人,号称西伯,《封神演义》是一部很扯的,管姬昌叫西伯侯,这也不知道到底是伯还是侯,这俩也不能一块封,但是他非得这么叫。西伯姬昌当时与九侯,鄂侯一起并称三公,后来的事也知道了,九侯因为女儿的事被弄死了,鄂侯因为给九侯求情也死了,敲山震虎,西伯姬昌也知道自己快完了,刀抹脖子也就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个时候一个纣王的心腹叫崇侯虎的人告密,把西伯姬昌给送进监狱里了。

关于姬昌为什么会进去,史书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记载在《史记·殷本纪》里,说是姬昌为死去的那二位私下里喊冤,让崇侯虎知道了,上报朝廷。另一种说法是《史记·周本纪》,说是因为姬昌这个人和他家祖辈一样,喜欢拉拢人,在家里推行养老政策,城镇医保什么的,积极解决人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问题,这种事本来是中央下达指令你才能干,要不然你属于私下里拉拢人心,老大不干的事你也不能欠欠的干。因为这个崇侯虎把姬昌告了,其实两种说法并不冲突,纣王把三公里俩人都干死了,姬昌下台摆明了就是早晚的事,崇侯虎告密是一定的,告的密两件事都有,纣王也不管哪件轻重,总算找到把柄了,蹲笆篱子去吧!

老大进了看守所了,西岐这帮人可麻爪了,要不说平时多交几个人还是有用的,有事真上啊!姬昌平时在家里养了一帮以散宜生,闳夭大夫为首的智囊团,因为有一句话说得好:“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叫事。”所以这帮人也一律选择了一个办法:拿钱砸。

为了就出老大,一帮人特别卖力气,闳夭大夫上朝,跟纣王求情(是闳夭大夫,姬昌养的谋士,不是里的伯邑考),纣王看到这些也觉得有个小兄弟服软了,拉倒吧,小惩大诫,以后不许了啊!回去好好反省,听见没!把姬昌放了回去。并且,对姬昌这样说了一句话:

“陷害你的事,都是崇侯虎挑唆的。”

纣王不是不知道他这一举动是把崇侯虎给买了,而是因为他谁都信不过,姬昌不是好人,崇侯虎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人,只有下面乱成一锅粥,自己才好当这个国家的领导人。

可是历史证明,释放西伯姬昌是个纣王一辈子犯下他自己都难以忍受的错误。

姬昌回到了西岐,这回得到了教训,不能明着做的不光是坏事,好事也不行,以后养老敬老,关爱低保这事偷着来吧,还有一个人必须死!至少我活着,他不能活,这个就是崇侯虎……

对于子民的关爱和对告密者的仇视,也凸显了这个所谓圣贤的虚伪,无论何时,美好的东西都将是手段,目标只有一个,打击我的敌人!

就在他释放回家的第一年,他造出了自己受命于天的圣人形象(受命于天这词我原来以为是秦朝才有,原来商末就有这词了)

第二年,他西击犬戎

第三年,他进攻密须

第四年,他打败了耆国,这一年,朝廷终于坐不住了,祖伊知道这事以后赶紧报告纣王,说明利害,可怜的纣王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一个小国被吞并,还在意淫地说道:

“天命在我,谁能奈我何……”事实上,纣王也以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成功了。

“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

你们可以任意的狗咬狗。最终姬昌也真朝着这条路发展了,最后一年,他开始帅军讨打那个嚼舌头根的崇侯虎,我们不知道结果如何,只知道最后崇侯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崇侯虎没了,可以表面上为纣王扛枪的人也没了,纣王被孤独的暴露了出来。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始料未及的是姬昌的队伍越打越打,自己企图要用群狗消耗的办法失败了。

还是姬昌动手的时候了,可是姬昌最终还是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一年,他已经不再年轻了,第二年,他就病死了,临死还将都城从岐下改为丰,作为讨打纣王的大本营。

一切的事情自己已经管不了那么许多了,交给自己的儿子们吧,曾经的占卜器具自己以后再也用不上了,任凭它落满尘埃。一本《周易》是自己在监狱里为了解闷,也是为了总结自己的过往才写出来的,可能死后也没有想到,江山会改姓,王朝也会变,给后世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一本在一般人眼中的算卦的书,直到今天还在有人研究它,可最终也不能知其所有。

我走了,儿子们,你们自己努力吧!

终于讲到了这一章了,说实话,我也觉得我有点墨迹……

东汉的曹操在铜雀台上大宴群臣的时候,孙权来信,意思是你胸大,你当老大得了,反正汉献帝也没人理,你当皇上,我把你当爹供着。底下陈羣这帮人这帮人说咱们也听听群众的呼声吧,这么劝你你就当,左右你当了皇上我们也好升官。曹操说了句名言:

“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

周文王将君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曹操的意思也一样。不过曹操不当皇帝是因为他没到那个时机,皇帝那个名也不一定是多么重要;周文王不当,是因为他没活到那个时候,虽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自己的下一代做着努力。

姬昌死了,被谥号为文王;那些为了保护殷商王朝的诸侯们也都被文王收拾的差不多了。他的二儿子姬发上位,史称周武王。

这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没弄明白,就是姬发是二儿子,他不是没有大哥,他的大哥伯邑考还是和姬发一个妈生的,那么伯邑考哪去了,怎么轮上姬发的?

学术上对此有不同的争议,影响最大的就是那本文学上的奇葩,史学上的败类——《封神演义》说的,被纣王剁成饺子馅了,并且还逼着姬昌吃,最后姬昌为了保住自己,还是把肉吃了,到了家就吐了,吃下去十二个肉丸,成了十二只兔子(吐子)。不过家的话你要是信了那么你也离住院不远了。不靠谱之二的说法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因为商朝兄终弟及是继承制主流,至于传位给下一代谁也没个准确的规定,哪个儿子不是自己下的,纣王不也是小儿子嘛,可为什么说他不靠谱呢,纣王虽然是小儿子可最后也知道他大哥怎么样了,历史上并没有说伯邑考最后哪去了,甚至都不知道死哪去了!并且这种说法也不靠谱,商朝有这种规矩,不代表周国也有,周国要真是一帮儿子随便立嗣,想当初姬昌他爹季历当国君的时候他那俩哥哥也不至于跑到浙江当野人去。所以这回明白了吧,国学大师的话有时候也欠考虑。

最后一种说法是清朝人梁玉绳的说法,认为伯邑考早丧,我不知道是从哪得来的理论,虽然靠得住,不过没有佐证,并且,死也得有个理由,是发烧烧死了还是让车压死了,还是吃饭噎着了,没找着水憋死了,还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只能是两个解释,要么是年轻早死,这在古代也很正常,毕竟小孩存活率低,可是史料上为什么没记载?小孩猝死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是司马迁疏忽了?司马迁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按我的印象这人啥事都爱刨根问底,还总往祖坟上刨。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很可能伯邑考死的不光彩,史书上才不让记。那么是谁有最大的可能暗害伯邑考,很有可能是姬发。

我提出这个理论可能比较新奇,我自己也仅仅是猜测,我们知道唐朝初年有一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恐怕那些大臣们谁也没想到这哥俩会闹到这个地步,永远不要相信帝王家庭的亲情关系会像普通家庭这么友善。为了争个老大啥不要脸的事没干过,千万别忘了,老姬家在夏朝末期就在西北跟着戎狄讨生活,戎狄按当时中原人的说法是什么——流氓,你跟着流氓混了六个多世纪,还能把流氓驯的跟好人似得,那他得多流氓!这都不是区区陈浩南能比得了的。

还有一点我也要说,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辅佐,一定要知道,周公是官名,相当于周国******总理,当时由武王的四弟姬旦担任,底下人就不干了,你是四弟,那五弟六弟,老七老八,

上面一个三哥呢?和姬发一个妈出来的总共十个儿子,不是一个妈的还有六七个,你能怎么办,只能怪老爹太能生了,现在就看出问题来了,为了争夺辅政大权,一块往姬旦脑袋上扣屎盆子,撂挑不干的事算好的,

扯旗造反的一大堆,由此可见,其实在这个家里,狗扯羊皮的事并不是那么少见,只是没人像姬发那么敢干,并且杀了伯邑考,有利的只能是姬发,这事要是不公开把凶手指出来(像姬昌那么要脸的人也不可能捅破了),姬发就是收益者。

也许你觉得不可置信,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周朝这段历史本来就不可信,姬发就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就是从这来的。

姬发在讨伐纣王的时候曾经说这么一句话:“牝鸡无晨,牝鸡之晨,为家之索。”这句话的意思的是母鸡不可能打鸣,母鸡打鸣,家门不幸。

女人当家,房倒屋塌。这才是他起义打出的口号,并且很少提起他怎么怎么迫害百姓,还有一句:“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大概意思就是纣王没正事,抛弃祖宗,不理家国,囚禁自己兄弟,这都和你姬发有啥关系?换句话说我打老婆,你上妇联告我去了,你几个意思?盼着我离婚你好给我戴事后绿帽子?!

这就是没事找事,说纣王听信自己的女人办事,你来给我举个例子,他听谁的了,他是听狐狸精的还是听琵琶精的了?

不要拿当正史,妲己就是个战败国献上的战利品,她能在纣王这活都是她命好,还害人,她有几个脑袋?司马迁也是从周朝的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所以说姬发的话可信度极低,拿不出任何一个佐证来证明纣王不正经,搞破鞋,就是为了这仗打的有个由头。更何况你爹一窝生十七八个你说人家不正经,纣王有史记载就一个儿子(武庚,也叫禄父,宋国实际上第一任国君),后来的历史也有极大可能是姬发改的,故意把纣王改的那么不堪,并且也故意抹杀了伯邑考的这段历史。

不过我还是要说:这仅仅是我的推测。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