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宋朝那些事儿> 第一百三一章 皇上,请您下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一章 皇上,请您下课(2 / 2)

赵构回道:“如果宦官有过错,朕会他们流放海岛,请将军们赶快回营吧。”

苗傅道:“今天的事都是臣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社稷的宦官。如果不杀掉他们,我们绝不会离去。”反正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顺便笼络下人心,有何不可?

赵构说道:“朕知道将军们忠义,朕现在就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任命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其他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还高喊道:“我们如果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不想升官,那还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出来闹事?

赵构急忙询问身边近臣的意见,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说灾祸是由宦官造成的,若不把宦官全杀了就无法平息。赵构下不决心,军器监叶宗谔说:“陛下何必珍惜康履?”

情势紧急,赵构只好命人用竹篮将康履垂吊下城交给叛军。叛军抓住康履,不容分说,立刻将他腰斩了。

赵构派宰相朱胜非下城和叛军谈判,苗傅提出要孟皇后(现在已经是太后)出来垂念听政。赵构只好答应,下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进一步要求赵构退位,策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

站在城楼上的宋高宗面对叛军首领咄咄逼人,想要发作,却又不敢,正气急败坏的时候,只听近臣张逵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望陛下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况且已有宋徽宗的先例。”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支持赵构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

孟太后很快赶来了她不愿登楼,希望直接出城安抚叛军,百官都认为此举危险,担心叛军挟持太后。宰相朱胜非独力排众议,说叛军必不敢如此,反而可借此看出他们的企图。

孟太后后乘轿出城,苗、刘二人见到她,下拜说:“百姓无辜,生灵涂炭,希望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孟太后缓缓点头,说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辽国,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当今皇帝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现在两个奸臣都被放逐了,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苗傅道:“我们已经讨论好了,请太后不可犹豫。”

孟太后道:“既然如此,那我和当今皇上一同执政。”

苗傅却道:“高宗必须退位,策立皇太子赵旉为帝,此事不可更改!”

孟太后道:“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眼下正值与金国的交战?”

苗傅道:“太后不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当场解衣就戮。”停了一停,又道:“如此一来,只怕会使三军生变。”跟着转向朱胜非,问道:“宰相大人意见如何?”

朱胜非不敢答话。

正僵持着,赵构派颜岐前来,奏孟太后说:“皇上已经同意了叛军的条件,请太后下诏。”

孟太后仍自迟疑,就听苗傅、刘正彦齐声道:“莫非太后真想见到三军生变吗?”

赵构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只好同意禅让君位。他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是要像对待禅位的宋徽宗一样对待自己,供奉需丰厚;二是让位之后事情要听太后及即位的幼君处置;三是下诏完毕后,苗、刘二人务必带领部队回到营区;四是苗、刘二人必须约束军士,不可抢掠纵火、骚扰百姓。

苗、刘二人答应了宋高宗赵构的条件。赵构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为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

赵构派人将诏书交给朱胜非宣读。宣诏完毕,苗、刘二人领兵退去。杭州知州唯恐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当即出城慰抚。

赵构当天就“显忠寺”。

第二天,孟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天下,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十五名宦官服侍赵构,其余全都编遣解散。

苗傅和刘正彦掌权后,想要改元,并且提出迁都金陵的主张。

孟太后和朱胜非担心若两件事都不答应会惹恼苗傅,只好答应改年号为“明受”。孟太后对苗傅说:“金陵靠近江北,难以防御金兵,迁都之事须从长计议。”

苗傅这才作罢。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