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李煜来说,南唐在南方可能会有的威胁,已被他这两年来的东奔西跑给暂时控制住了。他下面的要做的事情就是以一个还算强盛的南唐和实际由自己所控制的中天八国清海军控制地区为后援基地,全力经营天下了。
当然偌大的一个中国,若想全部谋取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能完成的,得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来。
安定了后院之后,李煜要首先谋算的当然就是中原之地。
谋划中原,这不仅仅是李煜的祖父南唐烈祖皇帝的心愿,更是李煜自己早就思量好的。
中原乃处天下腹心,中国的历朝历代,不得中原,只能算是偏居一隅,算不得正统。这样的国家在史书上也算不得一朝,而多以南北国来称呼。
当然要得中原也不只是为了一个正统之名。
对于中国历朝的统治者来说,中原地区,地方广阔,所辖地以后世的河南为中心,囊括了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山西等地的全部或大部,方圆有百万里。
中原和关中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唐朝这里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在盛唐时中原地区手工业发达,商业也很繁盛。例如洛阳这时就是北方商品交换的中心,繁华程度就有“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之说,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及中亚、日本、朝鲜半岛的外国人长住洛阳,多种民族文化的融汇交。合,也使唐代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中原也是原来中国的主产粮区,因为这个时候湖广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森林的状态,当地也多是没有开化的蛮人,所以也就没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说了。
所以中原诸侯们一打仗,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中,百姓们就没有办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如此的粮食短缺的状态下,也就难免的会发生大饥荒,致使中原的百姓流离失所。
因战争和饥荒而逃离中原,逃奔到相对平静的南方的中原百姓,就分散到了南方诸国中。这样也扩充了南方汉人的人口,以及把先进的生产力带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各地的生产力的发展。
五代十国中南方诸国的开国君主们,自己或者他们的上辈先人也都是因为战争因素从北方南下,并且创下了一番基业的。
中原自古也是天下强兵的出处,在唐朝晚期,就有“长安的天子、魏博的兵”这一说,足以证明中原地区魏州和博州兵的强悍。
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越是往北士兵的身体素质往往也越是强悍。特别是极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自生下来起就要常年要在残酷的生活环境中求生存,弱小的早就被环境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强悍、野蛮、好战之辈,所以才会在历史上有多次北方游牧铁骑以相对较少的军队数目横扫天下的事发生了。
所以说李煜日后要争得天下,就要早一步比宿敌赵氏兄弟先掌控中原的大势才行。
李煜这里也是这么做的,在与吴越的战争还未发起前,他便开始在中原地区布置未来他需要用到的棋子了
在河北易州(后世的易县)西南不到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狼牙山,因山峰似险峻似狼
(本章未完,请翻页)牙而得名。这也是后世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抗敌牺牲的地方。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东西走向五十里,南北间有三十里,方圆一两千里,里面山头众多,俗有五坨三十六峰之称。
如此大的一座山,里面还天然形成了很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所以在五代这乱世中,被有心人立为山寨,干一些山匪马贼的勾当也是很正常的了。
狼牙山中现在就存有大小山寨数十个之多,其中大多数人原都是狼牙山周边的易、定二州的百姓。
当下正是契丹与中原的后晋王朝开展大战的当口,处在交界地带的易州和定州的百姓们,尤其受到战火的危害。
百姓们整天要面对的一方面是后晋官吏带兵过来强索各种苛捐杂税,直到把百姓家中最后一点口粮都给收走,让百姓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另一方面比官府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契丹兵的打草谷。契丹兵凭借着游牧民族南下入侵时都是骑兵,机动灵活性高的优势,每次契丹军队侵入后晋都是如蝗虫般呼啸而来。
而后晋朝廷的军队面对契丹军,又只敢躲在城池中不敢出战,所以住在城外村落中的百姓下场就凄惨了。
人的双腿毕竟跑不过马匹,所以契丹兵一旦杀过来,村落中的百姓跑都跑不掉。
契丹兵对待遇到的汉人百姓就像对待草原上遇到的野马一样,先把人都驱赶到一起,然后再赶羊群一样的赶往了北方契丹的境内。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