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奇遇之精彩人生> 第十四章 人在旅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人在旅途(1 / 1)

“张家界市所在地,原名大庸。1988年5月18日,国家批准建立了地级大庸市;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批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相传汉代留侯张良隐居于此而得名。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9月25日,国家计委行文,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与一脉相连的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三大自然保护区组成武陵源,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武陵源地处武陵山脉中段;武陵山脉则横亘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省。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诗云:“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以物外起田园。”1984年,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此地时将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风景区命名为“武陵源”

武陵源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壳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1988年10月,******公布武陵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将武陵源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包容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桥石门、障谷沟壑、岩溶峡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积、构造、地层剖面、石生物化石等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地貌景观,包存几乎没被扰动的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除武陵源核心景区外,武陵源区有“中华最佳洞府”黄龙洞、“人间瑶池”宝峰湖、国家激流回旋基地,慈利县有江垭温泉、万福温泉、张家界大峡谷、“小三峡”娄水漂流、有“南五当”之称的道教圣地五雷山,市区所在地永定区有“张家界新传奇”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画廊”茅岩河漂流、土家风情园、老院子、大庸府城、“江南名刹”普光禅寺,桑植县有“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贺龙故居纪念馆、千年古镇苦竹寨(南接青安坪,北邻九天洞)、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车上年轻美丽的导游小姐介绍张家界的情况。而国上坐的却是乾城民中510班的学生。年轻的班主任很注重劳逸结合,说是身为湘西人若是没有游过张家界就不算是湘西人,于是有了这次张家界之游。

“请问导游小姐,为什么要叫张家界,而不叫张家坪,张家冲?”求知的同学问道。

“啊!为什么叫张家界?”导游小姐俏脸泛红,显然她还从来没有在这个:“界”字上下功夫,是啊,谁会置疑这个问题。她倒是个开朗的人,“对不起,这位同学,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会用这个界字。回去以后一定要查查资料。”

班主任温馨见有些冷场,便笑道:“杨翔。你号称百科书,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出发前,杨翔还真是在电脑上查了一下有关张家界的介绍,便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尾尾道来:“‘界’”的市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属界限,一是指高山。清代道光版《永定县志》记载:“无事溪发源于张家界。”民国版《慈利县志》记载:“索溪上源于张家界。”此处张家界,指的是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张家界之名,最早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张氏族谱》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张再昌,是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的第6代孙。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朝廷见张万聪镇守有功,将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山林之地”作为封地赏赐给他。他于是举家上山守业经营。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万聪的第6代孙张再弘被赐团官,且设衙署于此。这一带成为张氏世袭领地,被叫成了“张家界”。截止到20世纪末,张氏子孙在此已历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种说话是:相传西汉留侯张良当年再次隐居,终老后葬在水绕四门,因此很早的时候这里就叫张家界了。”

“好!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活百科书。说的有条有理。那你再说一说有关张家界的,也好解路途无趣。”温馨拍手道。

“啊,还要说,为什么又是我?”杨翔没想到班主任还要自已说,这不是导游的活吗?

“杨翔同学你就说说吧,可不要叫众人失望哦,也让我长长见识。”导游小姐对于杨翔的强闻博记十分的配服。倒是非常他再说说,说不定在以后还用的上呢。

胜情难却,于是想了想道:“张家界原来叫大庸,是古庸国所。1949年,大庸、桑植两县则于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1982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填补了中国没有国家公园的空白。1985年5月24日,******批准撤销大庸县,设立大庸市(县级),以原大庸县的行政区域为大庸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批准将大庸市升为地级,设立永定区、武陵源区,将原常德市的慈利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县划归大庸市。1994年4月4日,******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而得名。湘西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处,有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彝族、满族、侗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土族、布朗族、水族、黎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苗族土家族为最。说到苗族我一个有越的发现:大家都知道外中称中国为“China”

皆因中国瓷器之故,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China按拼音作为‘支那’影视中日本人常常这样称呼中国。‘支那’一词最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末时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脂那、至那等。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云;‘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并无别义’。中国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但支那,其实一直就是西方人对中国的称呼。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就有“Cina”词,那时中国秦朝还未建立。China代指中国是后来的说法。当代‘屈学化之前,如此印度史诗里的‘支那’必然首先会是指古印度人接触的中国南方,后来才推面泛指中国。苗族是地地球上最早训服水牛大耕田的民族之一,历史上也正因为这个民族发达的农业而被称为苗族。

现在湘西和黔东地区,叫‘子腊’的地名有几十处,叫‘腊乙’、‘板腊’等地名更是不计其数。苗语‘腊’(那)意为水稻田,苗族成语‘记斗记腊’就是指旱地和水男,引申为人包间的意思。子腊意为水男之乡,大片水田,与支那同音。

以上种种,难道是巧合?如果是巧合,其间的逻辑性作何解释?如果不是巧合,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古印度梵文中‘支那’源于古苗语中的子腊?由于水稻也可能是这一时期传到国外的。黄中模教授对于支那的考证认为,古印度是通过发明家丝绸之路与三苗文化盛行的中国南方关系密切,史诗里的‘支那’即古苗语‘了腊’。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众人无不被杨翔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没想到身边一些常见的地名竟然与外国人称呼中国有关,想一想还有些道理。

“啪,啪,啪。”

先是班主温馨拍起了手掌,紧接着全车的人都拍起了手掌。对于这样妖异的学生,温馨感到十分的自豪。

导游小姐迈着莲步来到了杨翔身旁,眼波明媚地道:“帅哥,能告诉你叫什么名字吗?”

导游小姐是一位十分会打扮的女性,白色西服短袖小外套,内搭纯白背心,白色七分裤,裸色高跟鞋,白色手包,白色丝巾,一身白色的服饰,身上漂荡着淡淡的香,让人闻着很舒服。让人很难拒绝。当然杨翔也不例外。

“杨翔。”

“杨翔,好名字,能和你交朋友吗?”

“当然。”

“即然是朋友,那你是不是应该把你的电话号码告诉我。”

“134*******.”

“OK!”导游小姐飞快地记在了手机上并进行了回拨,听见杨翔身上响起了铃声,作了一个OK的手势。

“我姓名和联系方式你应该知道吧?”

杨翔点头表示知道,出发前老师把这次出游的有关联系方式再三交待过了。导游的电话号码当然是重点了。

交上这么一位阳光帅气,还知识渊博的朋友,李静十分的高兴,英雄爱美女,美女也是爱英雄的。

在美女导游的主持下,一路上是欢歌笑语,三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先是吃了午饭,然后开始登山。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