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么快就走?”李文越略有疑虑,这家中事务繁多,都还没来的及打理。一些琐事让李文越犹豫起来。
陈何看出李文越心中所滤“请李大李夫人放心,家中之事自有人妥当处理,大人只管前往吴县上任,勿须为比烦忧。”
听陈何这么一说,两人不在犹豫,便与亭长辞行,作为亭中的李辞,为人公正公平,对于李文越的才能,亭长李辞甚为了解,知道李文越非池中物,因而对李文越夫妇多有帮助,关系自不一般。
此外,对于村中,李文越再无可留恋之人。就连李文越的叔母,李文越也不多看一眼。
“文越啊,你这一走,我们会很想你的啊,别怪叔母对你严格,其实都是对你好啊,你看,这是你家的田屋房契,自你爹娘走后,我们都给你管的好好的,现在我把你交给你哈。”李文越的叔母万万没想到,李文越不知走了什么狗“史”运,居然当了官,而且还是去吴县上任,那可是会稽郡的首府啊,她不知道的是,李文越赴任的是郡丞一职,否则,否则她一定会昏过去的,不是兴奋,而是吓昏。
自李文越的生父母过世之后,李文越的叔母便一直针对李文越夫妇,处处挤兑他们,收了他们的田地,房屋,恨不得将他俩所有的东西都侵占了。如今见李文越当了官,便点头哈腰的,道尽好话,这不,连田地房契都主动地交出来。
李文越就像没听见似的,不回她的话,更不看她一眼,牵着候彩衣的手,在众人的瞩目下径直上了马车,一脸忧愁,心里直打哆嗦的叔母在原地无助地看着李文越的离去,完了,她知道,这下什么都完了!
“禀郡守,李文越夫妇已到府门之外。”一位下人上前禀报。
“快请进来。”
见堂上正中坐着一位十分稚嫩的青年,李文越候彩衣很是疑惑,“这会稽郡守怎的如此年轻?”
“草民拜见诸葛大人。”“民女见过见过诸葛大人。”两人行叩拜之礼。
“两位快快请起。”诸葛亮连忙将其扶起。
“诶?怎么是你?”李文越站起身来,见诸葛亮便是当日求贤堂门口见到的那位公子,不禁叫出声来,很快,李文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告罪!
“子陵,何罪之有,请坐,李夫人请”,“请”。
当下,诸葛亮不兜圈子,直接开口“自我主公项梁将这会稽托付于我,我便下定决心要将这会稽发展成一个大郡,一个可做国府的大郡。上任当日我便广发求贤令,这才发生官收民贿一事。若非遇到子陵,这官府之腐败我还蒙在鼓里。”
“大人整治官吏实在大快人心,会稽百姓无不称好,今腐败之风已除,相信日后再无障碍阻挡大人治理会稽郡。”对于诸葛亮的作风李文越很是赞赏。
诸葛亮点点头“子陵之篇章我已了然,见解之独到,可谓言简意赅!”
随后诸葛亮拿出郡丞印交给李文“今日起,你便是一郡之丞,与我共同治理会稽郡,子陵可要拿出生平所学好生为官,不负江东父老!”
李文双手颤抖的接过官印,“这,草民。…”
草民二字刚说出口,诸葛亮便提醒道“诶,子陵是不是改口了?”
“哦!呵,下官,下官定不负大人所托,不负江东父老”言语之中尽显梗咽,“下官苦读寒窗十余载,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当得一方之官,一县之主,无奈官场腐败,处处碰壁,以至而立之年却毫无作为!今得大人知遇之恩,官至郡丞。下官无以为报,今后必定肝脑涂地,追随大人。”李文越说血激动,说到最后时更是下跪拜谢诸葛亮的恩情。也难怪,三十而立的李文越,原以为这辈子再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没想到遇到了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以一郡之丞重用于他,所谓郡丞,就是副郡守,一旦郡守因事不得亲任,这郡丞便可接管,郡丞也就是郡守的接班人,而李文突然从一个平民当上郡丞,叫他如何不感激涕零?这诸葛亮就竟有多大的魄力,只因为一篇文章就敢重用于他?
“子陵请起,天下大乱之际,若想会稽安然发展,还需我等尽心尽力,以保会稽太平,你我责任重大,今后还需多加上心。”
李文点头“大人放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大人厚望。”
随后两人关于治国治民治安讨论起来,李文越对诸葛亮的治国之道深感惊讶,谈话之中,得知诸葛亮才仅十七岁,这让李文越夫妇暗暗吃惊,而诸葛亮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也让李文越释然,李文越这才明白,项梁为何大胆任用如此年轻的诸葛亮为郡守,诸葛亮的言行举止,谈话风雅,学识才能均不是等闲之辈可以比拟,一股敬佩之情在李文越心中油然而生!
诸葛亮将吴县中最繁华的街道一座郡丞府赐给了李文越,李文越夫妇便住了进去,府邸虽然不大,房间不过二十余间,但客堂书房花园池塘假山…应有尽有,对过惯了拥挤小黑屋生活的李文越夫妇来说,这简直是无上的赏赐,直叫候彩衣兴奋了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当晚,诸葛亮举办了个宴会,为李文越任职而贺,席间,众人不说官事,伏龙凤雏,只谈风花,龙且离眛,舞剑助兴,众人吃肉喝酒,歌舞升平,好不自在,这是自项梁走后,众人最为欢庆的一天。
李文越的到来使得诸葛亮身上的担子减负不少,同时也为诸葛亮由内政转军事,至亲赴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