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国杀> 《皇帝的抉择》参战各方装备编制设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皇帝的抉择》参战各方装备编制设定(1 / 2)

阿史那思迪奥皇帝时期,帝国首战——莫纳战役

莫纳王国:

参战兵力:16个步兵团,每团2000人,纯纯的步枪线列步兵,32000名步兵;四个骑兵团,每团1000名骑兵,4000名骑兵;作为支援火力的40个神机箭火箭炮兵连,800具火箭发射器,4000准炮兵操作,本部携行弹药可进行三次发射。参战部队共40000人,王国的新式部队几乎是倾巢而出。老窝里剩下的也就6000多作为治安警察使用的二线部队了。

在全部参战的16个步兵团里,只有四个团装备的是正厂出品工业化钢材制造的米涅步枪(实际为米涅步枪降标民用型号,先进国家不会把好武器卖给这种小国),一定距离内可以击穿帝国军板甲。其余都是远东某国的便宜山寨货步枪,乡镇厂废渣钢,装药够了必炸膛,俗称鸟枪,虽然也是发射米涅弹,这威力可就差远了。

客观的讲,莫纳王国的军队只是一支工业革命早期战术模式的军事力量,甚至出现了完全使用冷兵器的“马刀骑兵营”,甚至“马刀骑兵团”。某“长刀骑兵营”共有官兵500余人,有单发手枪的枪骑兵仅有60人,完全使用传统马刀的格斗骑兵倒有400多。

莫纳王国新军的主力部队是步兵,他们手里拿着步枪。1000名该国士兵中,有800人主要使用步枪作战。另外200人,操作“神机箭“火箭装置的准炮兵100人,操作20具火箭发射器,马刀骑兵100人。

塔斯曼帝国西部边军

参战兵力:6个步枪步兵千人队,共计6000名持步枪步兵,使用帝国自造大口径16mm滑膛火枪;长矛方阵步兵6000人(6个千人队),弯刀格斗步兵2000人,骑兵2000人,手枪骑兵2000人,炮兵2000人,帝国自造标准版野战火炮200门。总兵力20000人,扣除一个团步枪兵和500弯刀格斗步兵的守城部队,实际参战的也就18500人。

部队编制上,帝国军以千人队为基本战术兵种单位。一个千人队可分为两个500人的牛录(满州野猪皮鞑子的编制单位,借用一下哦),一个牛录可以分为四个蹄髈(没错,一头牛有四个蹄子)。这野蛮人的军队编制也是富有野蛮草原气息的,我有些想吃牛肉了。据历史考证,这种编制源于给部队分配口粮,分牛吃,1000人分两头牛,500人一头。

当时参战帝国西部边防军队的枪械装备率并不高,1000名士兵中也就300人是在使用单发步枪作战,100人为配有马刀和手枪的火枪骑兵(帝国军的新式兵种,冷热兵器兼用、火力机动作战思想的产物)。传统的长矛方阵步兵300人,重甲弯刀格斗步兵100人,传统格斗骑兵100人。绝对的大杀器——炮兵100人,操作十门大炮。国防第一线,边疆野战部队,每1000人配十门火炮,这是帝国军的规矩。这一编制规则是帝国军上世纪在中央大陆被敌方火炮狂虐后心理阴影的产物。

中央大陆B50年野蛮人战争相关各方装备及编制

(半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提出这一概念,并命名,当时没有这种提法)

亚美兰德王国军队(“火炮亨利”家)

以军(步兵军)为基本野战作战单位,全国军队总共只有三个统一编制的步兵军和七个守备师,这次出征的是新编部队,第三步兵军。该国标准步兵军具体编制兵种和重武器配置如下:

步兵部队:编有三个师,每师两个旅,共六个旅。

步兵旅每旅两步兵团,旅直辖有一个骑兵连(只限传令或侦查使用,无作战能力),全旅约4000人。步兵旅级编制内还有一个独立机枪连,装备加特林机枪或者该叫帕金森多管炮,共6挺,9管,25mm型,人力手摇发射,射速通常为每秒一发到三发。

步兵团每团三个步兵营。步兵每营约650人,辖2门营炮(通常为4磅炮)和6个步兵连(线列步兵时代,步兵营都是6到8个连)。每连满编120人,实编约100人。实战中,该军的营属火炮已经分离出来,集中成一个12门制的旅属炮兵连,由旅长统一调配重火力。

步兵使用后装弹机针原理单发步枪,类似于马蒂尼步枪的美制M1819霍尔后装枪(后文介绍)。

骑兵部队:一个师,两个轻骑兵旅(没有盔甲哦)。每旅两团六营,约1000人。每营约160人,分2连,每连实编约80人、150~160匹马,以确保战斗力(类似于唐军骑兵每人平均配三匹马)。

炮兵部队:一个旅,包括两个步兵炮团和一个骑兵炮团。每团三营以及一个骑兵连(传令),约1000人。每营约300人,包括2个炮兵连和2个伴随保护步兵(骑兵)连。炮兵连每连6门加农炮(步炮8磅、骑炮6磅)和2门榴弹炮(主要发射自卫用散弹),每炮7名炮手。除了均属炮兵,该国还编有独立重炮部队。装备12磅炮,每炮炮手10人,以团为单位,编制内有72门炮,可根据实际需要机动使用,集中使用或拆散配属各军。(此次火炮亨利带来了一个独立重炮营,18门23磅重炮。)

另,军和各师以及炮兵旅共用一个直属的骑兵营,主要用于传令。

其它辎重、工兵、医疗等人员,按专业各自编为团、营,统一由一个旅级司令部指挥。

在200年前,也就是拿破仑战争时代,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役战术部队(CombatTeam,CT),需要一个军、三四万人的规模。那时的步兵师满员8000~10000人左右,骑兵师兵力只及步兵师一半左右。美国内战时代,晚于拿破仑大军有半个世纪,陆军部队编制依然变化不大。以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集团军为例,指挥体系依旧是维持了军-师-旅三级,步兵基本战术单位依然是团。而到了两次大战的时候,军队开始出现三团制师(三三制师),确切的说是一战出现,二战推广普及。这种师取消了旅这一机构,简化了骑兵和辎重编制,炮兵单位也变得轻便适用。只需要一万人左右就能作为一个战役战术兵团独立作战了。到了现在,对于一些需要海外远征的国家而言,三四千人的混编合成旅便可以形成完整的战役战术部队了。

亚美兰德王国一个标准的步兵军总员额在3.5万人左右,6磅及以上火炮(重炮)共144门。旅级火力有72门四磅小炮,36挺加特林“帕金森”炮。

这支部队炮兵使用的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轻便速射野战炮,克虏伯炮钢制造,后膛装填,定装弹药,最先进之处在于液压空气弹簧退管复位,也就是所谓的退管炮。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款退管炮。作为第一批次产品,缺点也是难免的。因设计上过于强调轻便,这火炮的重量下来了,身管长度短了,火炮炮壁薄,膛压低,射程也就下来了。再就是,这炮是滑膛炮,没膛线,精度就差点事了。

所罗门金库圣殿骑士团

火炮亨利的兄弟查理六世家基本也是这个样子,只是守备部队用的基本都是野战军淘汰装备,新式火炮数量有限。

塔斯曼帝国北部边境军区

北部边境军区毗邻中央大陆各个强国,这里的部队火枪多,火枪多多是必须的,部队的火炮编制比例也要比别的边境军区不止一倍。部署在这里的野战机动部队,每1000名士兵中有400人使用单发步枪作战,500人是配有马刀和手枪的枪骑兵(轻骑兵),炮兵100人,操作10门大炮。这里的野战部队没有传统的长矛方阵步兵,没有重甲弯刀格斗步兵,也没有传统的格斗骑兵。历史上经历过的战争告诉塔斯曼帝国,这些古老兵种在这里统统都只能算个屁。这里的要塞部队除了备有大量火枪外,还超标配置了火炮,要塞守军有两成以上战斗人员是炮兵。跟“火炮亨利”们对阵的帝国边防军完全可以叫做火炮塔斯曼了。足够数量的火炮,这是必须的,要不就死定了。

塔斯曼帝国北部军区(海都王爷)

与北部边境军区部队的千人队灵活编组模式不同,北部军区的部队是有固定大编制的——固山,塔拉,五个千人队为一塔拉,五个塔拉为一固山。海都元帅深得帝国信任,因此被允许组建固定建制的大规模部队。这位元帅帐下常年编有18个固山的固定编制野战部队,仅这些就有五十万大军,这才是帝国在中央大陆的主力野战部队。海都不仅仅是兵力雄厚,他还编练了八个独立野战重炮塔拉,其中部分部队装备了威力巨大的高价进口炮——美版M1857式十二磅炮、外号“拿破仑炮”。

其余部队的火炮也都是帝国军最新式火炮,B30型帝国陆军标准版通用野战火炮。所谓通用是指这炮既当加农炮、又当榴弹炮,同口径的炮弹都能用。该炮是一种便携式轻炮,火炮炮壁薄,重量轻,便于行军和部署,但火炮膛压低,射程近。口径121毫米、炮长口径倍数只有10.5,无法精确瞄准,有效准确射程也就200米,发射轻型弹药时,最大射程能达到350米。技术指标太一般,但是这门炮的整体重量只有389公斤,这意味着超强的机动能力。这种装备的技术特点基本与帝国军奉行的大规模野战思想相符合,但跟强国正儿八经的野战军打,赢不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