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军火出厂价格便宜了,落后国家也未必能买着便宜货。大买家来了,大买家来了,这时候国际军火市场的军舰价格一定会涨……现实世界中,国际大军火商的规矩就是来了大客户大家一起涨涨涨,当年两伊战争客户购入的59式坦克,包头坦克厂可是卖出了天价!天价!你看看苏联人卖给捷克的T-72,再看看国产包头牌59改,你觉着哪个会卖的更贵些?你们懂的。(新作品《天下军火》,正在构思中,你不会失望的。)
布鲁诺级防护巡洋舰:购自国外,共购入20艘。合同含税总价300万盎司黄金,实际支付120吨黄金,多余费用用于预支后期维护和人员培训款项。(真的比自己造便宜,不过那时候的军舰可是总体价格水平大跌还得跌啊。会造的人多了,价格就降了,都能造了,那就有人要赔钱卖了。)
B世纪84年从国际军火市场订购。帝国原计划购买36艘以上,因海军经费不足,此时只买回20艘。全部为布鲁诺防护巡洋舰的最强火力配置型(激战型)。该型舰是当时一款国际流行的军火贸易舰只,购买者多为缺乏造舰能力的中小国家。该型军舰因价格便宜性能可靠,中标了。中标价格,12万盎司黄金一艘。这已经是便宜价了,知道你造不了,知道你必须买,知道你急着买。外加支付给船厂所在国政府和海关部门25%的军火贸易税,15万盎司黄金一艘的巡洋舰。不过性能还行。
在招标会上屡遭国际军火商合伙被打劫之后,塔斯曼帝国万般无奈之下与找上门来坑钱的威廉王国签订了合作造舰合同。帝国未曾想到,这位朋友的心从来都是跟他家的海军制服是一个颜色,或许还更深些,跟这位朋友合作造船比找国际军火商买高价军舰还要坑爹。但细想下来,有些军舰自己根本造不了,市场上买也买不到,只有明知被坑,还得陪着笑送过钱去。这就是没技术的悲哀,金子换铁也就罢了,至少明码标价,可这明知是坑看不见底也往下跳,悲乎!!
第一个坑友项目:
博格级轻巡洋舰,计划建造36艘,实际共建造18艘。造价不详,但是贵,比两艘布鲁诺都要贵。B世纪85年开建。在盟国威廉王国工程师帮助下建造,名为自造,实为组装,两国工业技术标准完全不一致,这样做够大胆的。计划至少建造36艘,首次开建曾以一次开工12艘创下当时同级军舰同一船厂同时开工数的世界记录,至今保持。但帝国财力紧张,加之布鲁诺级巡洋舰比该型舰便宜实用,此项目资金被限制,只能同时维持6艘军舰的建造或者是组装,最终该型军舰分三批次只造了18艘。
紧接着,威廉王国又一个坑友项目:
伟大的汗级战列舰,共造了四艘。传说中的主力战列舰,帝国最强大的战列舰,堪称霸王龙的獠牙。这个造价更得是个机密,绝对的机密,总之,先进的武器就是得贵。
为维持海军的海上主力舰优势,B世纪87年6月,在盟国威廉王国帮助下,塔斯曼帝国开始设计并建造下一代主力舰,第一批次4艘战舰B91年1月下水,于次年B92年6月完工,当年正式加入现役。该型舰大量使用了协助建造国威廉王国的技术和材料,武器配置上也全部采用了该国标准。计划建造8到12艘,规划中的帝国海军计划以此级军舰作为B世纪末到C世纪初期帝国海军的主力远洋战舰。帝国当时只完工并服役了四艘,另外四艘最后仅仅是建成了舰体。
本来还有第三个项目的,可塔斯曼帝国真的真的没钱了,剩下的黄金,几百年来杀伐抢掠攒下的黄金,剩下的真的不多了。“没钱,呵呵,那就一边玩去吧。”威廉家似乎要拍屁股走人了,老态龙钟的塔斯曼帝国却在竭力挽留这位“朋友”。帝国用嘶哑的嗓音呼喊:“哥们,别走,我没有黄金了,但我还有白银,我还有几万吨白银。”
那时的塔斯曼帝国已经很是衰老了,他太累了,他已经在军备竞赛中彻底败下阵来。但为了维持表面上看上去的强壮,他依然在用有限的财力去维持扩充军备,装点门面。那时那些帝国高层很清楚,一旦这个帝国的门面破落了,唬不住人了,那帝国周边的强国和世界其他强国将会毫不犹豫的冲过来分蛋糕一样吃掉自己,要么打肿脸充胖子苟延残喘,要么就畏畏缩缩被人看出虚弱的本质被瓜分掉。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两国合作造舰计划步履蹒跚行进之时,威廉帝国的海军大扩张计划全面展开,很明显,人家威廉家用的就是塔斯曼帝国的黄金。那些几百年通过杀戮征服掠夺积攒的帝国黄金在这场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中消耗的所剩无多。敛财几百年,这才几十年就全部散光光了,可自己国家花费掉这些黄金换来了什么呢?
军舰?破铁?得花大钱养的军舰,可不像我们草原上放牧的牛羊。二十年后,这些军舰只能是破铁,又得买新的军舰,再过二十年又是……这是什么道理!哪家的道理!?
塔斯曼帝国的阿史那第纳尔皇帝在气恼之余更多的是哀叹。自己民族通过武力征服创建的这个野蛮人国家江河日下,周边文明人国家却都在科技革命推动下高速发展。难道自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帝国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帝国要想继续存在,这场军备竞赛必须得继续参与下去。
其实,历史早已替所有的蛮族帝国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野蛮民族凭借武力横行扫掠文明国家的黑暗历史时代的确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文明的曙光普照大地,这将是科技进步带来曙光,科技进步将缔造永恒的文明。
在这场文明人科技国家集体掀起的军备竞赛中,野蛮人塔斯曼帝国早已经是焦头烂额,被一点点搞穷,被一步步拖垮。为了买来那些价格不菲的先进武器赶上潮流,塔斯曼帝国一次次地耗费着祖先几百年积攒的黄金。看着日益减少的金库,帝国又开始了对民间黄金的搜刮。再后来,国内留存的黄金实在是不多了,这个暴力强权不得不开始大量使用白银购买他必须的各种先进武器。自从立国以来,帝国国库就没有白银贮备,廉价的白银在帝国领土是充作流通货币使用的。
帝国开始通过发行纸币收回白银,用这些流通白银支付军火款项,但很快纸币就失去了控制,完全成为搜刮民众的工具。纸币泛滥的狂潮一旦开始,结果必然是一切都失去控制,最终所有阶层各种人中的绝大多数,搜刮者和被搜刮者,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陷入了日益深重的贫困。毫无疑问,纸币狂潮袭来,我们只可能都变成99%。
客观的讲,塔斯曼帝国的黄金军购和后期的“白银续命”为当时的高技术国家进行军备竞赛和军事科技研发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也促进了两国重工业发展,拉动了两国及与其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两国在军事,经济,科技实力上不断与塔斯曼帝国拉大距离,新式武器爆发式出现,军队装备日趋遥遥领先,进而再次刺激了塔斯曼帝国再次以大量黄金购买两国武器,出资赞助两国武器研发,这就像是个恶性循环。在这个游戏规则下,科技落后国家投入再多财富都不可能有长期的军事领先,只能被科技先进国家用加工过的钢铁换走几百年来积攒的真金白银。这些几乎都是从被征服地区掠夺来的金银,帝国的金银都是沾血的,是有原罪的。
在军备竞赛引发的这种“黄金换钢铁”贸易游戏中,野蛮人建立的塔斯曼帝国一步步的陷入了财政危机,但这个塔斯曼帝国必须参加这场军备竞赛贸易游戏,这是所有强国必须加入的竞赛游戏。一旦退出,这个帝国随时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餐桌上香喷喷的烤火鸡。历史上塔斯曼帝国侵略并灭亡过数十个之多的弱小国家;这些国家受侵略该国侵略并灭亡的唯一原因是弱小。作为从来就没有完善工业体系和科技研发能力的落后国家,斯塔曼帝国正一步步沦为一个国土庞大的弱小国家。该国高层很清楚,一旦自己成为这场竞赛中的失败者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会失去,就像那些因为军事技术落后被高技术国家毫不费力灭亡,国土沦为殖民地的古老王国,他们的皇室要么被殖民者处死,要么被流放,运气最好的顶多是流亡他乡苟延残喘过没有任何贵族尊严的平民富人生活。这是塔斯曼帝国所有皇室无法接受的,家天下的封建统治者必然用国财办家事,不计成本的进行“黄金换钢铁”贸易游戏。
罗密欧埃米利乌斯凯撒大帝曾这样说:“塔斯曼帝国是个野蛮人的国度,这一帝国的科技实力很弱,他从来都不重视教育和科学,他造不出好的武器,他军队的装备只会日益落后。他的军队里稍有些技术含量的装备就是从别国高价买来的,凭借聚敛的财富,他可以不计价格的购买大量先进武器,但他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握领先的军事科技。他可以买来暂时的世界军事强国前列排名,但总有一天他会落后。这一帝国的财富完全是来自于对属地和被征服地区人民的掠夺,这是有极限的。工业革命释放的科技曙光已开始普照人类,曾经被征服的文明必将迎来解放。这一帝国和其他蛮族国家以及这些国家赖以存在的蛮族军队都会被历史进步彻底淘汰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火鸡帝国的末日就要来到。
B世纪40年代,萨克森-温莎帝国,圣罗曼-圣苏妮亚联合帝国,威廉王国等技术强国共同发起了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B世纪军备竞赛”。全世界主要国家全部卷入其中,可谓世界大战的军备竞赛版。在这场不见血的世界大战中,曾经是世界三大强国的塔斯曼帝国彻底败下阵来。
在这场文明人科技国家集体掀起的军备竞赛中,为了买来那些价格不菲的先进武器赶上世界潮流,塔斯曼帝国一次次地耗费着祖先几百年积攒的黄金。看着日益减少的国家金库库存,帝国又开始了对民间黄金的搜刮。后来,再后来,国内留存的掠夺黄金实在是不多了,就连该国民间的残余黄金也都所剩无多。
时间到了B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这个野蛮人帝国几百年杀伐征服中积攒的海量黄金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被扫荡一空,这个暴力强权不得不开始大量使用白银购买他必须的各种先进武器。帝国国库原先是从不存白银的,太占地方,帝国国内的白银全部是充作流通货币使用的。从那时起,帝国开始发行纸币收回白银,再用这些白银支付军火款项。B世纪70年代末期,该国领先于绝大多数国家全面强制推行使用纸币,帝国财政和税收系统被要求在五年内收缴全部民间流通白银货币,“国内所有白银一律收归国库”(引用自1932年《中化民锅币制改革法案》)。与当年物流哥总统强制收回民间大洋银币推行纸片法币的那次币制改革不同,这些收缴到国库的白银为国家开支专用。但是,这些白银绝不是作为新发型纸币信用保证金,帝国新发型的纸币没有任何贵金属准备金,更没有任何外币准备金。
准备金去哪儿了?作为该国金银主要流向国的威廉王国,萨克森-温莎帝国随后也开始了纸币的推行和流通。人家这两家的纸币有足够的贵金属储备作为担保,其中就有大量来自塔斯曼帝国的黄金。
塔斯曼帝国发型的纸币本来就是抢掠民间流通白银的工具,是没有任何信用担保的,随意滥发。很快塔斯曼帝国的纸币发行就失去了控制,无厘头发钞,钞票完全成为搜刮民众的工具。纸币的狂潮一旦开始,结果总是失去控制,最终,所有帝国纸币的持有者,这里头包括,搜刮者和被搜刮者,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统治者阶层和被统治者阶层,统统都陷入了日益深重的贫困,手里拿着0000大额钞票,享受着纸面富贵。
昔日的白银货币依然在流通,在地下黑市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就是白银,其次粮食,本国纸币一概不要,银币的币值更高了。帝国经济被割裂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通胀,地下通缩,互不往来。与那些数着零买卖东西的纸币持有者相比,留存了部分银币的人,日子过得还不错。而那些因为头脑,因为权势或者仅仅是凑巧了手里存下大量银币的人,那简直就是巨富了。
B90年,这位“有作为”的阿史那第纳尔皇帝乘坐租来的飞机赴某边疆省份视察,途中不幸坠机。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精心培养的太子和从政经验丰富的首相。仅存的成年皇子阿史那沙比哈成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B世纪90年,渣男阿史那沙比哈登上皇位,立志重建世界第三强国,但结果却是帝国亡国。与历史上那些荒淫末代君主不同,这位末代皇帝始终努力贯彻他皇帝爹和皇帝爷爷制定并终生执行的“海军强国”国策,“倚靠强大的海军,树立国威,恫吓国外实力”。未解决军费问题,在首相阿姆撒得利耶的怂恿下,帝国印钞厂更加疯狂的印刷纸片,强制收缴民间黄金白银用于政府开支。“政府缺钱,那就直接印纸币,需要多少印多少,这样我们就不必为财政收支平衡发愁了,还可以多印些,把民间那些金银都收上来”。皇帝的目的是搞到足够的贵金属买军火,而首相阿姆撒得利耶这一奸计的目的是让自家囤积的白银和少量黄金无限升值,获得暴利。最终,这一出自建议人一己之私、为私人牟利、国家也表面获利的“明智”国策最终使得塔斯曼帝国国内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各地都是此起彼伏的抗议和民乱。
部分帝国军队开始兼职城管大队和防爆特警,忙于弹压百姓。随着塔斯曼帝国国内经济每况愈下,民乱愈甚,帝国军频繁上街执法,可那些军人也是纸币的受害者……与被镇压者一样,萎靡经济带来的落魄生活也正在一点点的消耗着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内部更剧烈的反抗正在酝酿。只是帝国往日的威严恫吓了民众和其他潜在的反叛力量。
本朝有行政语言:落后就要挨打。那个塔斯曼朝也有类似的教训——落后就要挨坑,被死坑,被坑的穷死。
该国一次次支付了巨额真金白银贵金属货款,却一次次买回来的只是淘汰装备,旧装备,以及可能会失败的技术实验型装备。一次次大呼上当的无奈之后,塔斯曼帝国奋起了,自己制造,可没有任何的配套工业体系,大部分项目自造花钱居然比买还要贵。这个科技落后的帝国使出了浑身解数依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中失败了。失败了,那必然就要被周边强国瓜分,帝国必然就要灭亡。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短期内他还凭借自己昔日的威名和依然庞大的体量足以威吓对手。
那个时候,维持帝国的更多的只是往日的威严,对内对外都是这个状况。不过这种威吓对足够聪明的小强白洋民主联邦不起作用,商人总能理智的分析解决问题。
B世纪95年,白洋民主联邦远征舰队在盟国舰队的帮助下为塔斯曼帝国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军的军费问题,帝国海军应该不用再客串海盗筹集军饷了。两次罗克德尔角海战,联邦远征舰队几乎全歼了塔斯曼帝国的高大上海军。世界第六大强国,塔斯曼帝国又要投入巨资重建海军了。
塔斯曼帝国知道自己已经没钱了,将这次重建的海军定位为近海防御舰队,以中小型巡洋舰为主,不再新装备大型战舰。装备采购上,也不再片面信赖威廉王国等损友,不再委托国际军国贸易公司协办,自己操作公开招标,降低门槛扩大招标范围,从而尽量争取便宜价格。在建舰只上,那四艘在建的“伟大的汗级”先停工吧,太贵了,花钱太多了,为接近完工的博格级全力腾出款项,必须本年建好。塔斯曼帝国的钱真的不多了。
帝国高层曾高喊过的口号“黄金强军”,可几百吨黄金缔造的强大舰队只是昙花一现。而今,塔斯曼帝国几百年积攒的国库黄金已所剩无几,只剩从民间掠夺来的白银用以苟延续命。高层明白,现在帝国需要“白银续命”,库存白银数万吨,数万吨啊!在金银耗尽前,帝国貌似还能再活上些日子。
附录:
铁甲舰又译装甲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的一种蒸汽式军舰,外覆有坚硬的铁或钢制装甲。由于木造军舰无力抵御越来越强大的炮弹的轰炸,铁甲舰便应运而生。1859年11月,由法国海军领衔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铁甲战舰拿破仑号首度启航。英国皇家海军自1856年起筹划发展装甲战舰,1857年顺利拟定装甲护卫舰草稿图,但1859年初皇家海军选择打造二艘铁甲巡防舰,并于1861年决议朝全装甲舰队发展。在美国内战期间铁甲舰首度交锋后,帆船时代无装甲的木壳战列舰已明显居于弱势,铁甲舰瞬间便取代之,跃身成为水战最强大的船舰。此类型的船舰后来甚至主宰了美国内战。
铁甲舰可用作多种用途,包括公海的战斗舰、海防舰以及远程巡洋舰等。十九世纪晚期军舰设计的急遽发展,使铁甲舰从木造船身、仍须靠扬帆以填补蒸汽机运作不足的轮船,摇身一变成为钢制、设有炮台的战斗舰与巡洋舰,已接近二十世纪近代舰艇的水平。此转变的持续演进,应归功于重型舰炮的研制越为先进精密的蒸汽机,以及冶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钢铁造船变为可行。
铁甲舰时代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许多船只完工之际便面临过时与淘汰,以及海战兵法正是突飞猛进的时候。许多新造的铁甲舰都装有撞击装置(冲角)或鱼雷,众多军舰设计师视之为海战时的关键武器。铁甲舰时代并没有明确的结束界线,但约莫1890年代末时“铁甲舰”一词已经极少为人所用。新型船舰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多称为战斗舰或装甲巡洋舰。
在那个时代里,铁甲舰无疑是海上的霸主。这种由风帆战舰时代的战列舰发展而来的身披铁甲的军舰,在海军中充当了主战军舰的角色,用以参加正规的海上大规模作战,是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按当时的简单划分标准,可以将铁甲舰按排水量分为:
一等铁甲舰排水量在8000-10000吨以上,后来中国的“定远”即被称为“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这类大型铁甲舰便是后代战列舰的始祖;
二等铁甲舰排水量在5000-7000吨。日本的“扶桑”、“比睿”铁甲舰属于此类,在当时中国的史料中习惯称为“小铁甲船”。
按照设计和采用的有关技术的不同,19世纪中后期的铁甲舰又可分为“船旁列炮铁甲舰”、“船腰炮房铁甲舰”、“船面旋台舰”、“露台旋炮舰”等多种。
至19世纪90年代时,由于新生装甲巡洋舰实力的不断壮大,二等铁甲舰逐渐和装甲巡洋舰归于一流,而曾经的绝对主力一等铁甲舰由于主炮布置位置,火力,航速,装甲等已明显落后于新兴的前无畏舰故逐渐淘汰。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