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该走了,收拾值钱东西去联合帝国,今晚就走。”
这时候邻居们出事了,敲锣打鼓过节一般,一锅锅上好的饭食送到这些边防军士兵面前。在驻地小镇居民心中,这些惹了大事的士兵那可是民族英雄啊。可这真的不是起义,这是走私犯在武装抗拒执法。士兵们参与暴力抗法的目的很明确:老上级能给他们钱,大把大把的给钱。
帝国边防军起义了,那天是B世纪5月30日。帝国方面官方历史称这一事件和后来此事件引发的一系列暴乱事件为530惨案。
“起义了,几百个帝国边防军起义了。杀了很多帝国本族人。大概有几十个吧。”
“几千帝国边防军起义了。杀了三百多个帝国本族人。其中还有省城来的军官。”
…………
“弟兄们,杀掉这些作威作福的帝国本族人,他们有钱,杀死他们,抢他们的钱,然后我们就有钱了。”
“长官,帝国军本族人大部队杀来我们怎么办??”
“驻地向东30公里,有吃有喝,只要随便干点力气活就能吃的好穿的暖。”
“杀了帝国本族人,在联合帝国那里我们就立功了,就能得到优待了。”
…………
“暴乱了,暴乱了,快逃啊,帝国外族边防军队,那些个炮灰奴隶们反了!!”
“这些奴隶们居然胆敢杀我们本族人,还满大街的抢劫,稍有反抗就杀人。”
“大事不好了!!老爷,那些个边军奴隶兵们杀进城里了,外族奴隶守军根本不拦他们。快走啊,老爷。”
…………
“边军叛乱了”,这条新闻几经艺术加工,最终在两天后上报时,首都某大报纸题目:“东部边防军大叛乱,据传有数千帝国本族人被杀”
这无疑是在传播谣言,但在见报两天后却是对乱局的真实写照,甚至死亡人数还缩水了。参加起义的外族边防军已经太多太多了,中立的也不少,东部边境军区面临失控,或者说已经完全失控。起义外族军纷纷以当地帝国本族人为攻击对象,无论军人平民,一律杀戮劫掠,然后分赃。这里的帝国本族人确实很富裕,比外族穷当兵有钱!!在帝国本族人被杀光抢光后,一等民族尤其是一等民族的富人成为杀戮抢劫目标。部分穷当兵的甚至在谋划进攻所在省的省城,劫掠那里的国家金库,好好发一笔横财……
仅仅四天,中下级军官走私犯莫里曼的武力拘捕被曲解为起义,而后,各路外族军队的打家劫舍土匪行径又被曲解为大起义。再过四天会怎样,鬼才知道。
帝国首都罗塔,阿史那思迪奥皇帝的愤怒似乎能够烧掉整个城市,但那没用。愤怒只会让决策者犯不应有的过错。猛喝了一大壶走私犯们进贡的极品东方糯香砖茶之后,皇帝总算是冷静下来了,可以找群臣商议对策了。
御前会议上,大臣们的发言内容空前一致——“出兵平叛,剿灭叛匪!”“杀光逆贼,鸡犬不留!”“帝国大军所向披靡,天理民心无往不利。”
这些狗屁话只能当作垃圾信息来处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除了秀出这些马屁狗们智商太低,道德木有。在那个绿军服暴力流行的时代,说这种垃圾话的垃圾人可是遍地都是,当下这些脑子被洗坏了的一代正在广场上跳舞。
会上那几个一言不发的大臣倒是让皇帝格外的关注。充斥坟老们狗放屁噪音的会议结束后,皇帝果断命令他们几个留下。几轮谈话后,皇帝发现这几位果然是肚子里有货,真的有真货。
这几位明白人各自都提出了自己设想的平叛计策,很多都是富有创造力的计策。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意见要远胜于红口白牙满口胡言。某国人热衷于虚伪大话太久了,真正有用的语言信息反倒不被接受。
一系列平叛良策中,最雷人也是彻底雷倒了思迪奥皇帝的要数一个半大孩子的神奇计策了。这孩子不是别人,就是小时候的末代首相,阿姆撒得利耶,皇后的小外甥,来宫中娱乐玩耍偶然路过会场。那年他还不到十岁,可是年纪小怎么了,曹冲不是四岁就能玩曹冲称象吗?年纪小是没什么,可要是个成年人说出阿姆撒得利耶的方案,恐怕只能在秋季公决的断头台上跟亲人见最后一面了。
十岁的末代首相恐怕就已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非凡资质。他用稚嫩的童音对皇帝说:“我们给叛军钱,把他们的奴隶士兵都买过来,然后剩下几个军官就好对付了。”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笑了,“这是打仗,你死我活,可不是你们小孩子玩奴隶市场游戏。”
说着或无意,听着总有心。这话让不少人都有了跟叛军玩玩统一战线的穿越式想法,分化瓦解敌军,这真是极好的。
皇帝也有了这样的想法,只是他不动声色。
阿史那思迪奥皇帝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大臣们刚走,他就开始算计了。
如果派军队平叛:
最低需要多少兵力?
确保100%打赢需要多少兵力?
从哪里调遣这些兵力?
调出这些兵力会有什么影响?
派哪位将领统兵?
平叛大军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邻国联合帝国是否会干预,或者正在干预?
帝国军获胜后,有功人员的赏赐?
这场战争中,死伤人员抚恤?
最后的一条,以上这些,所有以上这些,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
…………
如果花钱收买安抚叛乱军队,那需要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
精细演算的结果:
如果出兵平叛,最低花费也是个天文数字,还未必能赢。平叛最低军费支出五千万银第纳尔,能够确保胜利的军费支出是一亿两千万银第纳尔。这还仅仅是军费支出,平叛战争中给双方造成的各种损失没有计算在内,战后赏赐抚恤费用也没有计算。
如果花钱收买安抚叛军,只抓匪首,胁从不问,这种买平安式平叛,收买六万叛军和中立军队,每个士兵50个面值10第纳尔的大第纳尔银币,500第纳尔,边军士兵100个月的军饷,够慷慨了吧。按这个数据,只需要花费30,000,000第纳尔,三千万银第纳尔,仅仅是90吨白银。其实每个兵只要给他们300第纳尔,五年的军饷一次发放,再赦免他们的叛乱罪,这就很够了,足以让他们立马就站到帝国这边来。那就帝国这边的东部边军,不管是否参加过叛乱,每人一律300第纳尔。军官加倍,每级加一倍。
随后的历史非常简单,就近调来国库官仓的白银,一场绚烂的白银雨之后,叛军烟消云散。6月7日,这场叛乱就已经基本结束,部分够聪明的严重犯罪军官和手上沾血士兵逃往联合帝国。
叛乱始作俑者,暴力抗法走私犯,莫里曼千人队长没能逃到联合帝国。在叛军的最后时刻,被赏金诱惑的部下捉住了他,用这位老上级换了1000个大第纳尔。四位部下平分了这笔钱。帝国军给他们每人2500银第纳尔,外加300或600第纳尔的投降奖金。
其实这位莫里曼队长也能出的起这个钱,只是他的大多数金银细软都跟妻儿一起转移到联合帝国那边了。据历史学家查阅我国户籍资料,莫里曼队长的后代还在,已经是很大的一家子了,都活的挺滋润。这也是意料之中,祖上有金有银,后辈日子当然舒服。
帝国方面在平叛后调查,发现真正成建制参与叛乱的只有来自6个千人队的不到四千官兵,其余都是些散兵游勇,但分布面积广泛,让人误以为叛军军势浩大。
“谣言害人不浅,这些白银朕花的真不值。”可是阿史那思迪奥不曾想到,我军的援叛大军当时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只要叛军能坚持到6月8日,我军就会重金收买更多边防部队加入叛乱,我军甚至会帮助叛军作战。可是,思迪奥皇帝砸下重金,90吨白银从天而降,叛军瞬间没了……
我军精心谋划的武装干涉行动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尼玛,就差一天。
B50年7月底起,东部边军陆续接到命令换防内地。这几支昔日530叛军部队在行军途中被帝国本族军队缴械并集中关押。
B50年9月8日,帝国军最高军事法庭对这次叛乱的参与者进行宣判——凡是参与530叛乱的军官、全部执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叛乱士兵罚没家产或处以死刑、免死赎身费用3000银第纳尔。可这些穷兵们最富的只有300个银第纳尔存款,还是帝国在6月份才发给他们的。拿不出足够的钱,那就只有死了。瞧,这就叫秋后算账。
接近最后时刻,这些可怜的士兵祭出了绝招,拼命。不是跟牢笼外的帝国军拼命,而是十几个二十几个人凑钱去保住一个人的命。很悲催,很无奈。几天后,能活的那些带着战友的嘱托走了,剩下的穷汉们可就真的死定了。
B50年9月14日起,各处关押点开始分批次执行死刑。刑场上不时有一排排大雁飞过,传来阵阵悲鸣。
对那些想要起义的被征服者来说这是一次血的教训。相信野蛮人的承诺,这就是下场。
那几天的帝国主要报纸撰文称:530惨案,暴乱者的结局正应了那句古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阿史那思迪奥,暴力帝国空前冷血的统治者,从小就对任何人都冷酷的铁石心肠。他要的是伟大,要的是辉煌,为达目的这位皇帝不择手段。在他看来,对任何人的任何承诺都可以违背,作为一国君主唯一要的就是围绕稳固权利这一核心目标为所欲为,并全力加强这种为所欲为的实力。
“君主要有实力,要智慧的为所欲为。”“君主只要有实力就够了,君主需要实力,也只需要实力。”这些思想来自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还有那句法兰西路易十四国王的“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也被这位皇帝奉为经典。在他这里,这句话被演绎成“我要做个伟大圣明君主,哪怕接台后代是亡国之君。”
在这些种种偏门治国思想指导下,思迪奥铁血大帝引领这一古老帝国花尽血本暴走军备歧路,似乎不难理解。
阿史那思迪奥皇帝极端残忍的处置了叛军,据说有四千余人遇害,在当时国际社会看来这是件小事,他国内政而已。
悲雁北去或有归,可逃亡联合帝国的边防军军官们知道自己永远也回不去了,回去就是必死,只有死心塌地效忠联合帝国才能衣食无忧。于是,军官们各显示神通为新国家立新功。
这些变节者很多人都有猛料。其中一位军官告知了联合帝国方面大量塔斯曼帝国北方边境军区布防情况,包括重镇萨兰要塞仅剩阿尔卡亚谷地一条补给通道,还是季节性的……这似乎意味着萨兰要塞唾手可得。联合帝国立即将这一情报通报塔斯曼帝国宿敌,亚美兰德国王亨利三世。
亨利国王得知此事后很激动,也很热衷于把激动付诸行动,一场边境战争立马就开打了。
这章的历史:塔斯曼帝国在小事情上过于认真,一点小利益都不肯让给军队,最终引发了一场边军叛乱。若干边防军无辜小人物卷入叛乱之中,被迫逃亡。皇帝继续较真,剿灭了投降的叛军,彻底逼反了逃亡者们。小人物吐露大机密,最终引发了一场大战争。
此后的历史:小人物吐露国家机密,亚美兰德国王决意收复失地。这位亨利三世不差钱,手下军队很是厉害,塔斯曼帝国北方边境军区连吃败仗。历史又一次运行到了转折点,老朽帝国的革新派王爷闪亮登场,出手不凡,关键地段关键人物,一记奇招力挽狂澜。中央大陆的历史由此改变,而塔斯曼帝国也因某人走上海军军备竞赛之歧途。
历史巨变有时仅仅是因机缘巧合而起,大历史走向也许只在某人一念之间,或一念成神,或一念成魔,天堂地狱只有一线之隔一念之差。
附录:
银本位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成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银币和白银可自由输出或输入,以保证外汇市场的稳定。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银本位是一种金融货币制度,它是以某一固定重量的银币或银块作为经济单位标准的。欧洲从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中叶)开始直至19世纪,都是使用银本位制度。16世纪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今玻利维亚)发现波托西银矿,西班牙大量铸造银币,称为比索(Peso),因为一比索等于八个皇冠币的价值,又称八片币(Piecesofeight)。自此银币成为这四百年间国际贸易通用的货币。
中国自汉代开始制造不少银器和银锭,但作为流通货币是由唐朝开始,在元朝时流行元宝,明朝时因为和西班牙、葡萄牙贸易,银币大量流通,亦使中国成为使用银本位的国家。
附录2:
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
(萨克森温莎帝国货币制度原为金币本位制,后改为金块本位制)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