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营长:榴弹,榴弹,打榴弹。
连长收到命令:榴弹,药量20,射角7度射角右偏转两度。
连里的传令手:榴弹,药量20,射角7度射角右偏转两度
各炮的报令员:榴弹,药量20,射角7度射角右偏转两度
如果营部挨了一发榴散弹的,没有营长了,连长指挥。后来连长也OVER了,那就炮长自己指挥这门炮了。那时很可能是这种情形:
炮长:“弟兄们,今天打了这么多炮弹,算是对的起咱的军饷了。咱们上有老下有小,要是死了老婆孩子咋办啊!!听我的,咱们跑吧!!”
“赶紧去连长营长那里翻翻,看看有没有值钱东西。”
“老大,营长没死透,应该还有救,是给他一刀还是救他一命领几个赏钱。”
再教大家一招
将来打仗,你是排长,正好带队冲锋的营长死在你那段防线了。你知道营长有点好东西,兜里好放点金货。你手紧又胆小,怎么办?好办,当然是找个傻根傻大兵去死营长那里摸摸喽。
“兄弟,你去营长身上摸摸,把他那点值钱东西拿来,本排长跟你对半分。”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
“排长,营长身上啥值钱东西都没有,肯定别的弟兄早就摸过了。就这支签字笔。”
正确的宝贝取回方式是(注意学习,必学的哦)
排长:“弟兄们,营长壮烈牺牲了,就在我们防区。我们不能让营长在那里暴着,让狗给咬了,得把营长抢回来。那是我们营长啊!!”(注意:最后一句要有哭腔)
幸存的二十来个傻根:“排长说的对,营长对我们不薄,一直把我们当他亲兄弟(每月都扣我们伙食费他买酒喝)”
排长:“弟兄们,咱们组织一次突击把营长抢回来!!”
众傻根:“排长,你就下命令吧。”
排长:“一班…………二班…………”
可能会死三到五个傻根,(无所谓,报表报上去就给补充了)才能换回一具死尸死营长,呵呵。但…………
足以鼓舞士气,足以振奋军心,足以……让你个小排长升官发财。
营长回来了,赶紧抱着营长哭丧啊,营长啊,你死的好惨啊!!主要是摸摸营长……。支开当兵的,机会来了,给营长整理下衣服。(好好翻翻呗。)即使一点金货也没有,只要那死尸回来,那你也立功了。新营长那里加分了哦。
团长都会知道有这么个够忠勇讲义气重感情的好部下,好好感动啊!!这样高大上的基层军官不好找,得好好提拔。
新来的团长:“参谋长,你看哪个连的连长还空着,就让这个排长填上吧。”
坐地户老参谋长:“他们营就有一个,二连马上就空出来。二连长经验丰富,资格也老,(他上午刚给了我100块现大洋)我打算让他当副营长。他们营的副营长作战勇猛,也有经验,我觉着他接任营长再合适也不过了。(另外,昨晚他去我那里给了我一根金条。)”
拖了具死尸,捞了个连长。这死营长真好,一分钱都没给他,就给排长提了连长,哈哈哈。
如果那要是师长的死尸涅??军长会??
…………
副营长提的新营长对着新提拔的二连长伸出了手。不是握手,谁家握手手掌水平着啊。
前几天还是排长的二连长从兜里掏出了一块金怀表,微笑着放到老熟人手里:“营长,有事您给多担待这点。”
新营长:“这怀表有年头了,当年我跟着老营长进山剿匪,那时他还是个小排长,我是个大头兵。我运气好啊,带着个新兵蛋子搜山碰上个逃难的土地主。那是个不懂规矩的家伙,来了大兵,还把这金表链子漏外面,显摆自己有钱,还不舍得上贡给老总。哈哈,一个要钱不要命的傻子。我看着四下无人,干脆就客串了回土匪……这家伙真有钱,兜里还有两根金条,七八块现大洋。那个新兵胆小不敢多要,我就自己拿了金的,把大洋硬塞给他。回来后,这表和金条都孝敬了排长,排长立马就成了连长,我直接成了副连长,我们还拜了把兄弟,就这么一直跟着我兄弟……这金表是你的人豁出命弄回来的,你拿着,这是规矩。”
(上述搞笑段子为策划中新作内容,北洋军阀题材。呵呵,本作者,王大军爷,祖上就是……呵呵。)
再回到当时的战场。参战的多位幸存军官后来回忆了当时战场上的可怕景象。
“我当时是弹药囤积点的后勤军官,敌军好像早就试射多次校准了我的位置一样,炮击完了司令部、立马就开始轰击我这样的目标。对我这里的第一轮射击就全部命中,也就只进行了一轮射击,炮弹打的真准,实在是准极了。我们堆放的那些火药包爆炸了,炮弹到处飞,不断的爆炸,非常的惨烈,附近的人几乎全部都死了,我的部下也都死了。我是躲到路边水沟里才捡了条命,从那以后我几乎聋了,只能退役了。”
“我是步兵部队的老军官,服役二十多年了。一开始我就觉得我们的炮兵肯定比不过人家。一开打,果然如此,人家的大炮准的就像是那年的演习,我们在靶标上提前埋了炸包,打起来百发百中。其实那炮只装了火药。当时这些炮兵演习就是演戏骗上级,其实上级应该也看出来了,当时笑笑算了,没给他们找难堪。就冲当年演习的范,实战,我们肯定是人家的靶标。唉,确实是技不如人,武器也远远比不上人家。当年那场战役其实是侥幸取胜的。这些话上报时给我删了,要不老上级一定会找我麻烦。”
(参照历史上的1880北洋水师大演习,1860淮军炮队操演,演习就是演戏,呵呵。洋顾问老外看出来了,向清军军官打小报告,清军军官回应说:这本来就是戏,众人觉着好看便是,何必深究。后来,训练不做假演习不演戏的RB武士们让清军众演员结结实实的好看了一回。)
(某参战部队将领)“敌军一定事先进行过精确的测量校准。炮兵阵地位置和周边所有道路,所有目标物,所有可能被攻方利用的位置,所有的射击参数早就被敌军精准测量计算了,应该都在敌人炮兵的射击参照表里。”
(要塞周边或筑垒地域防御正面,这种战场环境建设都是必须的,守军分内的事。都能确保首轮齐射命中,弹不虚发,只需说出坐标标号,马上就能来几发。)
(当时的参战炮兵总指挥部某军官,具体职位:测距兼校射军官)“我们的炮射程太近,只能打到他们的最外层护墙上,我们猛烈开火,轰开了多段护墙,也击毁了多个碉楼,但再远的目标就打不到了。那个发射炮弹的要塞核堡距离我们的火炮太远,足足有400到450米,相对高度也有些太高了,大约有150米,我们的火炮说什么也打不了那么高的。据我所知即使是我们最先进的拿破仑大炮也够不着那样的目标。”
(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弹以膛口初速439米/秒,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的距离,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弹道学几何计算结果确实够不着,但是如果通过楔形垫木把火炮最高射角抬高,确实有可能精准命中要塞核心堡垒的敌军炮兵阵地。)
(参战部队前线指挥部军官,职位不详)“我军炮兵数量绝对占优,但是我们的火炮射程远不及敌军,精准射击只能打两百米多点,听说他们的炮能打四五公里,甚至还要远,威力也大。我在指挥部看的清楚,后方海都的元帅司令部离它们炮台足足有三公里远,才一袋烟功夫就被轻松的轰平了。然后,攻击部队被炸了个稀里哗啦,只能后撤……那山顶炮台里的新式大炮真厉害啊。”
(参战炮兵部队一线军官,相当于师级军官)“敌军先开炮的,射击声很密集。后来我们知道阵地后方三公里外的总指挥部遭袭了。炮声就是命令,我们必须马上反击。我们没接到涉及命令就开火了。不断的开火,开火,直到打光了所有的炮弹。几乎摧毁了敌人全部的最外圈工事。可补充炮弹却送不上来了,后面的冲锋部队也没上。因为炮弹囤积点被彻底炸毁了。只要打得够准,一发炮弹就能摧毁一个弹药囤积点,他们好像是对每个囤积点来一次齐射。打的又快又准,作为同行,我必须叫好,为我的敌军同行叫好。那天的炮击真是组织的太完美了。”
(参战炮兵部队一线军官,基层军官)“听上面说是先打了弹药囤积点,我们的炮根本打不着他们的炮兵阵地,他们却有条不紊的摧毁了我们所有的弹药囤积点。然后开始炮击那些步兵的集结地。很快就是我们了。实在是太可怕了。”
(参战炮兵部队一线军官,基层军官)“接到撤退命令,我们马上就开始拖着炮往后跑。可我们的大炮撤到哪里,敌军的炮弹就跟到哪里,追着我们打。他们炮打的准极了,我们完全想不到,敌人的大炮居然打的这么远。我的战友们死了一路,能活下来真是运气。”
其实这几位说的一点也不夸张。看这件小口径杀器的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1873/1888年9cm野战炮
生产或服役年份:1873/1888年
口径:88mm
高低射界:-15度~+18度
弹丸重:7.5/7.42kg
弹药初速:442m/sec
重量:1308kg
最大射程:6500/6600m
那天上午的战场完全被圣殿骑士团前卫要塞守军的炮兵所控制,战场主动全完全在人家手里。继续打还会这样,只能停至进攻。损失大的难以想象,也必须停至进攻了。
塔斯曼帝国军的炮兵和大炮被炸得遍地都是。以至于海都不忍心统计损失了。那些集结待命状态的步兵,就死在自己的集结地点,团灭模式一死一堆,悲壮的惨不忍睹。海都心里明白,这是一场代差模式的失败。想赢?那就得换装备,至少这些古董大炮是派不上用场了。
第一回合交火过后,战场上一片寂静。
塔斯曼帝国军撤到敌军精准射程外,整整一天没动。10月27日前线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前线没动静了,后方却是打的火热。战争,其实是没有前线后方的。
理论上的后方,一支奉命借道马克共和国领土通行的北侧补给队及其护卫部队却已经彻底陷入了灭顶之灾。
历史上塔斯曼帝国军与马克共和国的国防军颇有渊源,或者应该说极富仇怨。两国虽从未宣战,但两国军队却曾多次交战,长达数十年的敌对交战攻杀。山区小国马克共和国甚至为了对付塔斯曼帝国专门设立了边境军区这一有权对边境事件先斩后奏、具有所有战时交战权的特殊军事机构。
正规军交战,帝国军一方记录统计的战果败多胜少,若按照伤亡数量衡量胜败,帝国军几乎没有胜利过。马克共和国官方记录统计,己方也是败多胜少,帝国军赢得多,且伤亡数字远小于己方。
这是为啥子涅?统计标准不一样啊。伤亡的认定标准不一样啊。
帝国军方面平民是不计伤亡的,杀了人家一个村,敌军伤亡零(一个也没碰上啊),己方伤亡估计也应该接近零。严格的说,只要不碰上成建制武装人员(军队或警察)这事就不是战斗,作战记录里没有的了。这有组织有战术的军队收拾一盘散沙的老百姓要是遭受惨重伤亡了,那就别在近代战争混了,罗马时代也别混了,滚回去当原始人吧。
共和国一方这种恶性事件是记录伤亡的,也是必须记录进历史的。某年某月某日,塔斯曼鬼子进犯我国,xxx地区xxx县xxx村,被杀xxx人,全村房屋烧光,粮食被抢,村民尸体遍地,很多青年少年女性还惨遭xxxxx后杀害……很多地方的地方志里都有精确到个位数的记录。被杀的是你的国民,这就是有历史,这就是你国实实在在遭受的损失,是必须统计的。
历史上,各种各样的鬼子,匈奴鬼子,五胡鬼子,突厥鬼子,辽鬼子,金龟子,蒙古鬼子,满鬼子,RB鬼子,这种事办的实在是多了去了。这些零伤亡的痛快事儿人家的作战记录里绝对是没有的。在鬼子们看来,这就是娱乐,试试刀,练练兵,玩一玩,爽一爽。可在遭难的人家眼里着实是深仇大恨,也确实是深仇大恨。这种事情国家得记录啊,得把平民当回事啊,平民也是后备军或后勤资源,这就是军事资源和国家力量的纯损失啊。老百姓死绝了你统治谁去??!!
国民遭了难,国家的军队不会坐视不管。马克共和国的军队分为两种,职业化的精锐正规军中央政府军,半职业化的准正规军地方防卫军,又叫地方军。严格的说,这两种军队都是正规军,统称为国防军。除了国防军,该国还有民兵和武装治安队性质的民防军。部分边境地区的民防军战斗力不次于正规军,还配置了正规军级别的重武器,这可能要拜帝国军越境骚扰所赐。牛羊强了,豺狼就怂了,帝国军入境打劫这种事基本销声匿迹了。
马克家的国防军最擅长的就是伏击战和阻击战。
伏击战,没有把握可以不打撤走,或者不撤走,改为追击袭扰战。伏击战,只要准备充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小部队就能给大部队造成远多于小部队人数的损失,还全身而退。例如,你从山谷走,我这山上的石头大军等了一个礼拜了,就靠几根网绳兜着呢。几个兵绳子一砍,山谷里可就精彩了。阿富*汗游击队,14.5mm高射机枪,在交通干线对面山梁上伪装好,苏军车队来了,只要这队伍没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再退一步,有坦克。我觉着人家这挺机枪和两个不要命的射手总能翻着好几倍的捞回本。建制伏击部队,经验丰富,武器到位,战术得当,地形神赐,小部队完全可能吃掉一支规模大几倍的敌军,几乎零伤亡撤退。伊*拉克那次的路边5000公斤级大鞭炮我就不细说了,都知道的。打仗只要中了埋伏,古今中外这都注定会是悲剧。
阻击战,阻击一方往往会占据优势地形或有坚强工事作为依托才有可能会选择阻击战这一战法。想破阻击战,那你得有强大的火力,如果攻方火力不及守方,那这仗没开打就已经输了。当年与马克军交战的帝国军缺的就是火力,那时候该叫做投射型兵器,或投射型火器。除了火力,地形上也要适宜,你的队伍要展得开,火力或人数的优势要能发挥出来。阻击部队人少但个个都是好手,人家最乐意的就是你一个个的上,单打独斗。波斯大军在温泉关就是吃了地形的亏。只要地形给力,部队够精锐,以少胜多完全没问题。安排得当,有兄弟部队掩护,完成任务后主力退下来,这应该不难。《集结号》谷子地连长等撤退号的悲剧故事很多,但严守契约吹号的更多。
细算下来,马克共和国的国防军已经有上百年没教育塔斯曼帝国军山地战争的艺术了,这次的课早已经备了。
萨兰要塞附近的民防军警戒暗哨早就报告了边境军区某些给力的内容。边境军区第一时间向周边各国和骑士团发出预警,并命令新训练的山地猎兵部队(类似于当今的山地特种作战部队)执行破袭作战预案。“适当的帮帮骑士团,毕竟是传统好邻居。”
当天,从马克共和国角度看,事件的进展情况出乎意料,敌军再次大举入境。其实边境军区这边手痒痒,一直憋着难受,这次学生既然自己找上门了,那就收点学费呗。
萨兰要塞开出的20辆大车(欧洲那种大马车,四轮的)搭载着前线急需的补给进入了马克共和国境内。随行护卫部队2000余人,全部是步兵。山谷里,北方军区官兵簇拥着这些大车向东北方向行进,他们已经接近圣殿骑士团的控制区了,或者说就要离开这个让人提心吊胆的山谷地带了。没有遭到伏击,这条路应该是安全的。但敌军重兵驻防的边防重地怎么会看不到一个敌兵呢。已经100多年没跟这帮敌人打仗了,就算成了朋友,也该出来个友军,拿着罚款单,“朋友,你非法入境,请缴罚款。”没有,什么都没有。难道是边防警察部队放假了??
边防警察部队没放假,距离此地最近的正规军也飞奔而至加班领奖金。他们都在前面不远的预设伏击阵地那里等着,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早就推测出来帝国军要走这条路了。
遇上埋伏就对了,可遇不上也是件让人捉急的事情啊。
塔斯曼帝国军派出这支部队的目的就是要对敌军火力部署来一次切实有效的侦察,“把他们的边防炮台位置给探出来”。至于损失,这个程度的损失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死这点人,无碍大局。
然而,守军却没有上当,那些大口径边防要塞炮一弹未发,要等后面更有价值的目标出现再开火。
“帝国军不可能就送这一次补给,也不可能2000多人押运这么点补给。这一定是诱饵,勾引我们开火”。
确实如此,补给队三公里后方,一支300多人的骑兵部队正在慢悠悠的散步。
下午15时许,这些补给大马车眼看着接近边境线了,中午就到场等着练射击的民防军炮兵激动的使用4门轻型火炮猛烈开火,这些炮兵好像祖上就跟帝国有仇,开炮时连唱带跳,乐的像是吃了违禁品。娱乐范的民防军炮兵多次射击才击中并摧毁了领头的两辆,马车爆炸了,只是二次杀伤效果很一般,里面装运的弹药应该不多。其实打不中也不要紧,紧贴边境线,路边有炸药。负责堵住退路的国防军水平就明显高多了,炮连集火射击弹无虚发,三轮射击,三辆大车全部打爆。伏击部队封住道路的目的达到了。
冲锋??手榴弹??上刺刀??
拜托,那是穷孩子们的打法。没钱,只好玩命。有钱人,中产,小资,统统都不会这么打的。
可怜的补给队孩子们被钉在山谷里,士兵们端着枪向四周山上张望,没有人开枪,没有人扔手雷,没有人拿着砍刀冲下来。这是哪家孩子搞的恶作剧啊!!!
就这样疑惑了一分多钟,指挥官最先放松下来,命令士兵把前面的火灭掉,清理路障。又过了两分钟,士兵们正在清理路障。即将准备再次上路时,伏击阵地纵深的12门150榴弹炮开始这段山谷,有一艘大车同时中了两弹,血肉横飞。炮弹不断在山谷里炸响,空气都红了一大片。轻型火炮被拖上山脊线直瞄射击,150榴炮也继续曲线射击。
(可怜的帝国军孩子们,真不是想逗着你们玩。炮兵计算参数调整炮位需要时间,传达命令也需要时间。)
转眼间又有8辆大车中弹起火或爆炸,周边的士兵或者被炸死或者身上起火正在挣扎。啥子都看到出来,留在原地死定了,但你冲出去也未必活。投降??投降大概也会死,帝国军知道历史上自己在这里的作为。
第一批次勇士出现了,第一批次反击部队。有100多名官兵,士兵们在军官带领下吼叫着冲向山脊线,向山上民防军炮兵阵地冲击。这里应该是包围圈最薄弱的地方,几十米高的小山包,冲的上去的。有了这些伙计带头,其余的也跟着上了。
守方,这段阵地的步兵守军,民防军步兵营(约500人)使用步枪、手雷、炸包、炸桶(该国民兵土制装备,不安全,真实历史上出过多起己方群死事故)等武器猛烈攻击这些更历史仇敌举一面军旗的人。这些民防军官兵虽不在正规部队,但也都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打起来跟正规军相比毫不逊色。他们以山岩为掩护,对暴露在空旷山坡上的敌人猛烈射击,投掷炸桶,炸包。有己方炮兵助阵,防守优势不是一般的大,民防军表现的空前勇敢。炸桶是个好东西,这是他们家山地防线的标准配置火力。整整10公斤黑火药沿着山坡往下滚,导火索烧着,这炸着谁那都是很辉煌的。如果换成苦味酸,或者T字头,只要一桶就足以毁灭一次连排级集团冲锋。
攻方,帝国军士兵们一边冲锋,一边射击,一边散开,同时又不断被来自守军的各种火力击倒。攻方一上来还有点嚣张气焰,守方一开始仍炸桶,分分钟就被完全压制了。山坡上,没有任何掩护和遮蔽物,只有一起集团冲锋的身边战友们相互掩护。这似乎听起来有些悲壮,可与伤亡团灭模式的恶战相比,这就要人道多了。山坡上,帝国军士兵被恣意屠杀着,10公斤火药桶子在人群中炸开,一片人立马被火焰吞噬;而一发150mm榴弹的效果足以一炸一大片,那里面是炸药。随后半个多小时,一场屠杀。士兵们被压制在山坡上,山谷里,躲在烧着的大车底下,被各种火力射击比赛。继续向山上冲的人真的不多了,山谷里没剩多少的活人开始举手下跪,投降。随后,民防军和正规军高傲的冲锋了,残余的抵抗士兵被彻底消灭了。帝国军又一次千人成建制遭受马克共和国国防军伏击而团灭,上一次遭团灭的是个步兵炮兵骑兵混合千人队。这次这些可怜士兵们似乎只有步枪,如果有大炮,也许会好些。
一场轻松的战斗。民防军官兵们在山谷里欢呼,快乐的打扫着战场,捡拾敌方武器,有的也顺便掏个钱包。
但凡出来打仗,聪明人就是得捞点外快。过了这村没这店啊,再说捡的,不要白不要,你说是不?
民防军士兵们是这个范可以理解。可是,阿史那海都元帅也带了帮人去捡东西了。你已经猜到了,海都元帅是冲着那发没炸的炮弹去的。顺便把那张救了他命的桌子也捡回来。
行动很顺利,海都捡回了炮弹,拿到了桌子。桌子被反过来,底朝上,八个壮汉兵抬着。这老榆木桌子确实够分量,上面还有个五花大绑的敌军军官。这货也是带着几个兵去捡东西的,碰上了海都元帅,被捡了回来。
初步审讯过后,海都得知这位是圣殿骑士团的下级雇佣军官,为钱而来那就好说。辎重部队带上来了整整八十八箱子的派赏金条,给他几箱便是。
随后的历史,黄昏残阳之下,所罗门要塞似乎就如那落山的太阳,时刻无多。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