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与钢铁》前传I《皇帝的抉择》,人物,武器,部队编制设定。
还原帝国曾经的历史。B世纪中期,曾经强大的帝国,似乎已经落伍。阿史那思迪奥皇帝竭心尽力试图让帝国走上正路,让帝国再次强大。可是,别人走过的路,未必适合自己;自己曾走的路,再走也未必合适。
分卷帝国方面人物:
塔斯曼帝国皇帝阿史那*思迪奥:该国历史上最后一位“铁血皇帝”,被称作军备狂人,塔斯曼帝国现代化(近代化)陆军和现代化(近代化)海军的缔造者。B世纪50年3月10日,这位皇帝继位。当时的帝国早已不复往日荣光,内外都是危机四伏。其实从B世纪20年代起,塔斯曼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B世纪40年代,帝国的疲态暴露无遗。面对种种危机,皇帝励精图治,终于找出了他心中的问题所在,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
塔斯曼帝国北境王爷阿史那海都:被国际历史界誉为该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朝堂之上被大臣们指控犯有七宗罪状,“强占国家金矿,发型非法货币,擅自改组军队,私自进口武器,放权外族贱类,任命敌军为将,僭越行使皇权”,因此“海都决不能留”。在帝国首都洛塔被拘禁多年后,皇帝阿史那思迪奥出于羡慕嫉妒恨和深感此人威胁杀害了这位改革家亲戚。
扎尔洪范:人渣,人渣,人渣。杀人犯(醉酒开枪打死上级),逃犯(在亲戚协助下外逃),逃兵(被俘时是在带亲信逃跑途中)。堪称叛徒中的叛徒,先背叛收留他的圣殿骑士团,后又背叛重用他的阿史那海都王爷,陷害恩人海都王爷。此人原为威尼斯贵族将领,后为逃犯。流落至所罗门要塞当军官。所罗门要塞前卫要塞战斗中的战俘,海都王爷任命的帝国军高阶将军,所罗门要塞战役副总指挥,帝国北方军区高级幕僚长……此战共应获赏黄金4000多公斤,但实际只到手的只有城破前获得的36箱360公斤,余下的海都王爷给打了借条(也只有打借条,所罗门要塞金库存金居然不足200公斤,且都是些零散的金币)。或许是因为此事迁怒海都,在皇帝阿史那思迪奥利诱下作伪证陷害海都。战后此人成为首都某贵族的上门女婿,同时也是帝国新式海军的缔造者之一。据考证,此人是罗科德尔角海战,参战帝国军海军指挥官、帝国海军总司令萨米哈洛尔上将,婚内意义上的父亲,至于血脉层面是不是,恐怕已经没法去验证DNA了。
友好提示:当下的中国女人……很多事都得多长个心眼。女防男,男防女,这叫一个累!!
莞尔磐石
塔斯曼帝国守旧大臣之一,甚至是核心人物,垄断商业借贷领域的高利贷者,一个非要让海都死的人,但海都王爷临死时机智的对皇帝说了些假话,黄泉路带上了只为古董绊脚石作伴,为帝国进一步的改革扫清了道路。这也许是海都王爷对祖先对帝国做出的最后贡献。
莫纳战争
莫纳军前线战役指挥官,跨国高级军事打工仔查理*卡巴斯基*诺顿上将,中央大陆陆军强国卡尔曼尼亚的前陆军司令。这位上将当时为莫纳王国国防部长兼陆军副总司令。
莫纳国王兼陆军总司令李普森摩尼拉比。
塔斯曼帝国帝国军前线指挥官:帝国西部边防军司令纳尔卡曼尼将军。
东北部边境兵变(格鲁兰尼亚兵变)
边防军千人队长莫里曼,格鲁兰尼亚兵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那只是这位富裕走私犯的暴力抗法暴力拒捕行为。因政治需要后世被美化成英勇起义。
中央大陆B50年野蛮人战争相关人物(半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提出这一概念,并命名,当时没有这种提法)
也先帖木儿,塔斯曼帝国北部边境军区司令。
铁锤查理,“火炮亨利”亨利国王爷爷的爷爷、著名的野战勇士铁锤查理,蔷薇山谷战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遏制了帝国军骑兵,并采用预埋火油并适时纵火的手段设置路障,以数量劣势的步兵包围了帝国军骑兵,而后将其一举歼灭。
亚美兰德国王亨利三世,人称“火炮亨利”,其部队以装备先进火力强大著称,火炮多,火炮好,但火炮哥却是个游击战/运动战/机动作战专家。情况稍有不妙就赶紧开溜,甚至都不通知友军。
查理六世,圣殿骑士团首领,所罗门要塞城主,B世纪最大贪污犯,亚美兰德国王亨利三世的哥哥。所罗门要塞失守后,此人利用贪污的黄金与原来圣殿骑士团的金融网络成立了多家大银行,现今这些银行仍在良好运转。
阿史那思迪奥皇帝时期,帝国首战——莫纳战役
莫纳王国:
参战兵力:16个步兵团,每团2000人,纯纯的步枪线列步兵,32000名步兵;四个骑兵团,每团1000名骑兵,4000名骑兵;作为支援火力的40个神机箭火箭炮兵连,800具火箭发射器,4000准炮兵操作,本部携行弹药可进行三次发射。参战部队共40000人,王国的新式部队几乎是倾巢而出。老窝里剩下的也就6000多作为治安警察使用的二线部队了。
在全部参战的16个步兵团里,只有四个团装备的是正厂出品工业化钢材制造的米涅步枪(实际为米涅步枪降标民用型号,先进国家不会把好武器卖给这种小国),一定距离内可以击穿帝国军板甲。其余都是远东某国的便宜山寨货步枪,乡镇厂废渣钢,装药够了必炸膛,俗称鸟枪,虽然也是发射米涅弹,这威力可就差远了。
客观的讲,莫纳王国的军队只是一支工业革命早期战术模式的军事力量,甚至出现了完全使用冷兵器的“马刀骑兵营”,甚至“马刀骑兵团”。某“长刀骑兵营”共有官兵500余人,有单发手枪的枪骑兵仅有60人,完全使用传统马刀的格斗骑兵倒有400多。
莫纳王国新军的主力部队是步兵,他们手里拿着步枪。1000名该国士兵中,有800人主要使用步枪作战。另外200人,操作“神机箭“火箭装置的准炮兵100人,操作20具火箭发射器,马刀骑兵100人。
塔斯曼帝国西部边军
参战兵力:6个步枪步兵千人队,共计6000名持步枪步兵,使用帝国自造大口径16mm滑膛火枪;长矛方阵步兵6000人(6个千人队),弯刀格斗步兵2000人,骑兵2000人,手枪骑兵2000人,炮兵2000人,帝国自造标准版野战火炮200门。总兵力20000人,扣除一个团步枪兵和500弯刀格斗步兵的守城部队,实际参战的也就18500人。
部队编制上,帝国军以千人队为基本战术兵种单位。一个千人队可分为两个500人的牛录(满州野猪皮鞑子的编制单位,借用一下哦),一个牛录可以分为四个蹄髈(没错,一头牛有四个蹄子)。这野蛮人的军队编制也是富有野蛮草原气息的,我有些想吃牛肉了。据历史考证,这种编制源于给部队分配口粮,分牛吃,1000人分两头牛,500人一头。
当时参战帝国西部边防军队的枪械装备率并不高,1000名士兵中也就300人是在使用单发步枪作战,100人为配有马刀和手枪的火枪骑兵(帝国军的新式兵种,冷热兵器兼用、火力机动作战思想的产物)。传统的长矛方阵步兵300人,重甲弯刀格斗步兵100人,传统格斗骑兵100人。绝对的大杀器——炮兵100人,操作十门大炮。国防第一线,边疆野战部队,每1000人配十门火炮,这是帝国军的规矩。这一编制规则是帝国军上世纪在中央大陆被敌方火炮狂虐后心理阴影的产物。
中央大陆B50年野蛮人战争相关各方装备及编制
(半个多世纪后历史学家提出这一概念,并命名,当时没有这种提法)
亚美兰德王国军队(“火炮亨利”家)
以军(步兵军)为基本野战作战单位,全国军队总共只有三个统一编制的步兵军和七个守备师,这次出征的是新编部队,第三步兵军。该国标准步兵军具体编制兵种和重武器配置如下:
步兵部队:编有三个师,每师两个旅,共六个旅。
步兵旅每旅两步兵团,旅直辖有一个骑兵连(只限传令或侦查使用,无作战能力),全旅约4000人。步兵旅级编制内还有一个独立机枪连,装备加特林机枪或者该叫帕金森多管炮,共6挺,9管,25mm型,人力手摇发射,射速通常为每秒一发到三发。
步兵团每团三个步兵营。步兵每营约650人,辖2门营炮(通常为4磅炮)和6个步兵连(线列步兵时代,步兵营都是6到8个连)。每连满编120人,实编约100人。实战中,该军的营属火炮已经分离出来,集中成一个12门制的旅属炮兵连,由旅长统一调配重火力。
步兵使用后装弹机针原理单发步枪,类似于马蒂尼步枪的美制M1819霍尔后装枪(后文介绍)。
骑兵部队:一个师,两个轻骑兵旅(没有盔甲哦)。每旅两团六营,约1000人。每营约160人,分2连,每连实编约80人、150~160匹马,以确保战斗力(类似于唐军骑兵每人平均配三匹马)。
炮兵部队:一个旅,包括两个步兵炮团和一个骑兵炮团。每团三营以及一个骑兵连(传令),约1000人。每营约300人,包括2个炮兵连和2个伴随保护步兵(骑兵)连。炮兵连每连6门加农炮(步炮8磅、骑炮6磅)和2门榴弹炮(主要发射自卫用散弹),每炮7名炮手。除了均属炮兵,该国还编有独立重炮部队。装备12磅炮,每炮炮手10人,以团为单位,编制内有72门炮,可根据实际需要机动使用,集中使用或拆散配属各军。(此次火炮亨利带来了一个独立重炮营,18门23磅重炮。)
另,军和各师以及炮兵旅共用一个直属的骑兵营,主要用于传令。
其它辎重、工兵、医疗等人员,按专业各自编为团、营,统一由一个旅级司令部指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