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在棺山集小镇的郊区自办了个义庄,所谓义庄,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一个大民族之中,有的穷,有的富,富有的拿出钱来办义庄,义庄之中包括学校、公田、祠堂等等设施。在历史文献上,最早有记载的义庄是北宋范仲淹在苏州所致置,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义庄的内容,在渐渐缩窄,到了近代,几乎只以祠堂为主。而在城市之中,被称为义庄的场所,又另外有一个十分专门的用途:寄放棺柩。所以,可以简单地说,义庄是存放棺材的地方。当然,棺材不会是空的,棺材中都有尸体,大都是一时还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寄放在义庄之中。而乡里人过世棺材往往会在我外公义庄中过完头七,才会下葬。
乡里人丁不旺,过世的人自然不会天天上赶着来,除非遇着了灾荒兵祸,如今太平岁月的平常这义庄也不会开门,就连义庄的伙计也是打的副业,这义庄生意自然好不了。
可是如嫣告诉我她回去后听家里人说外公今天一大早就去了王栓柱的家里,原因是王栓柱得了一种怪病,很严重,恐怕撑不过今晚了。
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少年时去栓柱大叔家里讨糯米糍粑吃的情景,于是说:“栓住大叔年纪到底是大了,岁月不饶人,年轻时,大叔可是种田倒谷子的好把式。”
如嫣立刻有些紧张道:“恐怕这次不是这样,二叔说王栓柱得了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他家里人没有办法不敢靠近,可是二叔有二叔的本事,不怕这种病,王栓柱病得重了,这些天一直是二叔在照顾。”
“要不要去外公的义庄看看?”我问。
如嫣说:“女人是不能进那种地方的,不干净。不过二叔留下话来,说你爹妈反正不再家里,如果没事干不如去他义庄帮忙,我先回家里,晚上我爹...我爹...请你喝酒。”
我心想老爷子果然脾气未改,使唤起人来还真一点都不客气。
我去了义庄,结果压根儿就没碰见外公,倒是帮忙的伙计说:“二叔暂时还没回来,在拴住家里等着他咽气。”我一听他这话心里就很不是滋味,看他这意思倒是盼着王叔早死不成。于是要递给他烟的手也半路上收了回去。外公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义庄的伙计也一点不恼,说:“这种事干久了,死人见的多了,生死自然也就看淡了,人死了就那么回事,都是要走这一遭的。”
我觉得他这话说的有道理,于是又把收回去的烟拿了出来,递出一根道:“北京的牌子,和我们的又是一个味儿,你尝尝。”
那伙计接过烟,先放在鼻子尖儿上闻闻,然后又夹在耳朵根儿上仔细摸了摸,乡里人都是这脾气,好东西舍不得用,过去都穷怕了,于是我又索性递给他一整包红塔山,他立即散开了拿出几根点上,夹在几个大厅里停放的棺材盖子上,笑道:“老叔,来一根。”说的真诚,煞有介事。
这倒不是迷信,这些人平时都熟络,眼看不在了,点上根烟寄托下感情,清明祭祖也是这个理儿。
完事后伙计搬了个长凳与我坐在一起吞云吐雾,一阵默然。
“听说你认识王家他男人,你可以去他家看看,栓柱这次恐怕死的邪门儿,你去看看,店里有我照顾。希望你不要太吃惊。”
我说:“不是传染病么,我去恐怕不合适。”
伙计道:“吴大爷说他的血避毒,你是吴大爷的外孙,骨子里有他的血,怕啥?”
我知道他说的是我外公,于是好奇多问道:“栓柱叔得的到底是啥病?”
伙计抬头两手一摊:“吴大爷说是僵尸病,不许外人看,你若是这次看到了,回来给我讲讲。”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