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西晋朝,有一位司马家的皇帝,历史上称为晋惠帝,他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甚至食观音土,许多普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呢,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
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名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从此以后,惠帝被历史学家誉昏君,以此教育后人。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晋惠帝可能从小生在皇宫,没有机会出去乡间田野,看看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到对当时民生不了解,以致于,说出了这个被无数文人拿来教育后来者的典故,事实上真像是如些的吗?真像已经无从得知。”
栾青松作为农村人,上历史课时,听到老师讲这个故事时,并不觉得皇帝昏聩痴顽,反而觉得他很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天天都有肉吃啊,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家里太穷,田少,收获的稻谷,不够吃一年,差不多有六个月时间里,日子都很难过。
吃玉米磨的颗粒、高粮、土豆等,作为粮食。
所以,对于能吃肉,绝对是心向往之,难得的无上美味。
...............
黔州,山高地少。
这地儿有一种说法,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生存环境,可想而知,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必须要吼,治安一般靠狗。
一般的农村人,都会练就两样生存的能力,一是能走,二是能挑。
从有记忆起,这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如果陌生人来村里,全村鸡鸣狗叫连绵不绝。
最难忘记的是,一般有月亮的日子,半夜三更。
有几对到树林或者玉米地里,谈情说爱的小年青回来,鸡鸣声、狗叫声、小孩哭声,那真是声声入耳,冷不钉的,从毛厕里走出一大叔,绝对让你吓出一身冷汗,呵呵,这就是农村!
栾青松出身于屯堡,自己在市里上高中,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也在读书。
学校到家里,先坐一个小时的车到镇上,再走10里路。
平时住校,每周五放学回家。
周末的时候,农村娃娃必须帮家里干活。
因为,大部份人的家里,收入基本靠卖稻谷、玉米、黄豆等等。
历年来,作为大明军人后代,这个地方人对读书很重视。
就是为了不再让自家孩子受穷,能够出人头地,都会让下一代拼命读书。
栾青松上小学初中时,没有受到那场运动的波及,小学初中正常念完。
初中三年级那时,运动结束了。
所以,栾青松顺利的考上高中,而且,成绩非常优秀。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前两名。
阿耶(父亲)栾胜利很是高兴,希望儿子栾青松,弥补上他自己没有读好书的遗憾。
因为,栾胜利没有读过多少书,他父亲栾德芳,也就是栾青松的爷耶很失望。
..........
黔中一带多山多树,岩石以沉积岩为主。
石板薄厚多样,硬度适中,屯堡人选择石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那是为生存而作出的明智决顶。
明王朝被满清打败后,作为大明边军的屯堡人,他们有着汉人的骄傲,不愿服从清朝人统治,环顾左右,反抗之事不绝。
从明末到清初,满清对屯堡人进行了大大小小的焚烧屯堡事件,有数百起,如此险恶的环境。选择坚固而又阻燃的石头来建房,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石头建的房子,烧不了,也很难攻,防守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打仗时候,冷不防砸在脑袋上绝对致命,不能不认为是屯堡人生存智慧的一种选择。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