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麻》:年轻火热的爱情
在《诗经》的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是比较宽松自由的,特别是在农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野外幽会是非常普遍的。这并不是后来儒家君子所指斥的乱为,而是青年男女择偶的一种正常方式。这和我们国家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的对歌择偶,赛马择偶一样,带有原始民族婚配的形式。两千多年前黄土高原上自由的婚恋关系,让无数青年男女懂得了什么是柔情蜜意。
一位女子,在美美地回忆着自己和心上人在一起的快乐情景。那与肩齐高的野麻地里,那一片片密密的麦田垅间,那一颗颗绿荫浓郁的李子树下,都是姑娘与心上人浓爱激发的地方。所以,当姑娘回味起那种强烈的情爱行为时,总也忘不了那些神奇的地方。他们在野麻地里、小麦垅头、李子树下,演出过一次次激情的戏剧,付出了整个身心。他们的爱情是真实的,也是牢固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次性的疯狂,而是让纯真的爱掀起一层又一层的热浪,永久地持续。
男子送给女子一块佩玉,他用物质的形式,把非物质的爱情关系确定下来,以玉的坚贞纯洁牢固来表示两人爱情的永恒。可以想像,以后姑娘与男子可以共结连理,成家育子,延续生命。一个美满的家庭,将延续那一段热烈纯真的爱情,这也是女子在歌唱爱情时寄托的最大希望。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野麻,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还会见到郎缓缓的步伐。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麦田,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还会与郎再来野宴。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李树林,那里有郎的真情爱心。那里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的佩玉光洁晶莹。
*********
国风·郑风
郑国是西周末期至战国初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周宣王二十二年,宣王封自己的弟弟友为郑桓公,郑桓公成为郑国的第一任君主。郑桓公一开始的封地在郑地,桓公为周幽王担任司徒一职。后来他看到周王室出现了许多变故,似乎感觉到了大难即将来临,于是他把自己的百姓迁徙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荥阳一带。后来郑桓公死于国难,他的儿子郑武公灭掉了东虢国和郐国,定都于今天的河南新郑。
郑城位于中原腹地,依山傍水,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居住,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战略位置方面更是可攻可守。不仅处于郑国的中心位置,而且距离东周的都城洛邑也不远,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往来的必经之地。郑武公在灭掉东虢国和郐国等小国之后,继续扩张领土,到了第三代君主郑庄公时期,郑国的扩张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772年,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设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庄公最终打败了共叔段。成功处理了内政方面的问题后,郑庄公实现了国力的统一,从而为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当时郑庄公担任周王室的卿士,是辅佐周平王的重臣,权力非常大,这也为他借助周王的名义来讨伐不听话的诸侯创造了条件。公元前721年,也就是郑庄公平息共叔段的第二年,他开始发兵攻打临近的卫国,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周王室的东迁,主要依靠的就是郑国和晋国的力量,因此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但随着郑国的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会被庄公操纵,于是他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利,准备将一些事物交给西虢国的国君虢公来掌管。庄公为此非常怨恨,平王畏惧庄公,只得否认了这件事。但是庄公还是不信,于是平王和庄公各自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了对方。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周郑交质”,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此时的周王朝已经衰弱无力了,才使得郑国如此强横。而且,那个时代的诸侯之间,是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
周平王去世以后,周桓王即位,庄公为了向周王室示威,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和洛邑的庄稼。周桓王对庄公的做法十分恼火,因此对郑国也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在后来,郑庄公朝见周桓王的时候,桓王故意对他无礼,以此作为报复。随后,周桓王又任命虢公为周王室的右卿士,来分散庄公的权利。善于谋略心计的郑庄公意识到,如果此时与周王室交恶的话,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采取了忍让的态度。同时,庄公励精图治,开疆扩土,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714年,北戎部落乘中原诸侯国连年混战之机,南侵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军抵御。当时的北戎兵骁勇善战,而且在地形上又不利于郑国的兵车作战,庄公为此非常忧虑。郑庄公的次子公子突认真分析了北戎军的弱点后,认为北戎的军队散漫而不严整,贪财而不避亲疏,出现打胜的趋势就争先恐后、不顾军法,出现打败仗的趋势就自顾逃命也不能互相掩护。公子突认为应该采取伏设诱敌的办法,然后分而歼之。
郑庄公同意了这种办法,于是分三处埋伏,命令大夫祝聃率领一支看似不刚强的部队先出阵求战,和敌人一接触就佯装败退。北戎兵不知是计,被诱入郑军的埋伏圈。郑国三处的伏兵把北戎军分为了几段进行攻击,使得北戎军首尾不能相顾。祝聃又率领部队反戈回击,造成了前后夹攻之势。北戎军的后续部队没有办法营救,遭郑军伏击的北戎前军被全部歼灭。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试图大张王权,他行使周天子可以给予和剥夺诸侯封邑的权利,用原本不属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苏氏十二邑,换取了郑国的十邑,结果实际上导致郑国损失了四邑。后来,周桓王又索性免去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从此郑庄公就再也不去朝见周桓王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领周军和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的部队来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列阵迎敌。当时的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翼军和陈国的军队,力图征服郑庄公。郑庄公面对周桓王的阵势,摆开鱼丽阵,让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这使得蔡国和卫国的军队非常畏惧,而后仓皇地退出战场。然后,郑庄公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郑国的将领一箭射中肩膀。桓王忍着疼痛,勉强地指挥着军队逃出了重围。郑国的将领想要继续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道:君子不能逼人太甚,何况是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对周天子的尊重,还特意派大夫前往周朝,慰问受伤的周桓王。
这场战争之后,周桓王的威信扫地,郑庄公的声威大振。宋国、卫国、陈国等宿敌也都前来求和,郑国成为了当时中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和齐国、卫国、宋国等大国诸侯结友,郑庄公成为诸侯霸主,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小霸事业。
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确实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统一与稳定。郑庄公立长子忽为太子,可是他在位期间对其他庶子同样也是非常宠爱。结果导致庄公去世后,郑国立马陷入了君位之争的混乱局面。在近三十年的内乱中,郑国无暇顾及外面的事务,郑庄公的小霸事业也嘎然而止。
郑国的内乱结束以后,大国争霸的时代到来了,先是齐楚争霸,后是晋楚争霸。但无论是哪个诸侯国争霸,都把争夺郑国当作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国因此也就成为了大国争夺的主要对象。郑国作为小国,为了生存,它不得不首鼠两端,朝秦暮楚。郑简公后期,晋楚两国停止了战争,这次停战持续了较长一段时期,郑国也由此得到和平的发展,但它仍然经常受到晋国和楚国的侵扰。
郑国一直都是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前沿阵地,在两个大国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晋国和楚国的总体实力相当,双方都深知无力灭掉对方,直接接壤势必会导致两国之间产生更加剧烈的冲突。因此,无论双方争夺郑国的战争是多么的激烈,春秋时期的郑国始终没有灭亡。
子产是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为郑国的中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郑简公和郑定公的20余年中,主要是由子产来治理郑国。在内政方面,他积极团结郑国的内部贵族,维护郑国的稳定;改良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颁布成文法律,加速法制化进程。在外交方面,子产言辞得体,面对大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了郑国的独立地位,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他执政的20余年中,郑国出现了中兴之势。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