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所产生的影响之外,郑国声乐文化的发达与郑国商业的繁荣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本身就是衡量文化是否繁荣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往往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的繁荣往往最直观地表现在人们对于声犬色马等物质生活的喜好和追求程度中,新声靡乐的兴盛往往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经济走向繁荣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南北朝时期的金陵、隋唐时期的扬州,都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
因此,当郑国的商人与政治家结友而获得政治上的保障时,郑国的商业经济走向繁荣当然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情。作为自由贸易的条件与结果,各种类型的“市”也为人们的自由交往提供了机会与场所。像出现在《郑风》中的东门,就是市民与手工业作坊集聚的东郭郡的正门。商业贸易的发达和郑地固有的浓郁的商朝文化色彩,共同促进了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郑地的新兴音乐也因此成为了诸侯国中最为发达的一支。郑国在男女聚会方面比较开放,在类似的聚会上演奏出来的音乐也就比较淫俗。声乐文化的发达,不但为《郑风》作品的大量采集提供了条件,也使得郑声就可以指代那些所谓的新声靡乐了。
“男女经常聚会,声色并起”不但是郑声繁盛的原因,同时也造就了《郑风》作品内容的基本风格。《郑风》中有21首诗歌,除了《缁衣》《清人》《羔裘》等几首诗歌以外,绝大部分是男女之间的情思歌唱。作为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不会因为年代的不同而变得与众不同,而那种纯洁真实的爱情,永远都是我们向往和赞美的。
《郑风》中的21首诗歌分别是《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下面,我们就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些诗歌吧!
《缁衣》:小小细节,浓浓深爱
缁衣,是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成的朝服。一位体贴入微的妻子,在帮丈夫打理着朝服,她在称赞朝服合身的时候,发现丈夫身上的朝服破了。她没有显得多么慌张,只是再三叮嘱,等丈夫从官署办完公事回来,就给他试穿刚做好的新衣服。这虽然是夫妻生活的一个小画面,但却能从中体现出妻子对丈夫的一往情深。
黑色朝服多合适,破了,我再为你做一袭。你到官署办公去,回来,我就给你穿新衣。
黑色朝服多美好,破了,我再为你做一套。你到官署办公去,回来,我就给你试新袍。
黑色朝服多宽大,破了,我再为你做一件。你到官署办公去,回来,我就给你新衣穿。
《将仲子》:亲爱的,你不能这么鲁莽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在周代的初期,年轻男女在恋爱、婚配上还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到了春秋和战国之际,对男女自由恋爱的防范就严格多了。如果男女在恋爱上太自由,就会受到父母兄弟,甚至社会舆论的谴责。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尤其是女子,产生畏惧和矛盾心理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男子叫仲子,他大概有些情急,竟然提出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这可把女子吓坏了,这样做的话是会遭到父母和邻居指责斥骂的。她心想:倘若心上人这样的鲁莽,可让我以后如何出去见人呀!于是她连忙呼告,让仲子不要翻越她家的门户,这个呼告是温婉的,带着许多情意,但这个呼告又是坚决的,没有商量的余地。女子此时因为惶恐已经脸色苍白,还有仲子,因为被拒绝显得失望至极。
女子当然能感觉到仲子的失落,她连忙解释道:我不是怕你折坏了杞树,我是怕被父母知道了。不能让你翻墙过来,实在是我迫不得已啊!我每天都在想着你,你这么鲁莽,我的父母兄弟一定会斥骂我的,邻居也一定会说我轻贱的!
可见,此时的礼法之网已经变得多么森严可怕了: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我是害怕兄长。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叔于田》:他是我的心上人和偶像
女子的心上人是一名猎手,这位年轻的猎手捕猎的水平很高,让女子发自心底地赞美。男子在打猎的时候,街巷里就没有人在闲逛了,也没有人骑马和喝酒了,他们都去猎场看这位男子打猎。这位男子不但捕猎水平高,而且长得俊美谦仁,聪明勇武,真是让女子崇拜和着迷。
你听,女子在诉说着自己的情怀:
三哥打猎在野地,里巷空旷不见人。哪是真的不见人?没人能与三哥比,确实俊美又谦仁。
三哥打猎在冬季,里巷再没人喝酒。哪是真没人喝酒?没人能与三哥比,那么有为又聪秀。
三哥打猎在郊外,里巷再没人骑马。哪是真没人骑马?没人能与三哥比,英俊勇武本领大。
《大叔于田》:赤手斗猛虎的英雄
伯仲叔季,叔是家里的排行老三,所以称呼他为叔,其实就是三哥的意思。女子的恋人是一位能骑善射的猎手,他驾车的姿势非常威武。驾车的马有四匹,四匹马的缰绳总是收在一起拿在手中,从远处看,就像织带用的经线。四匹马协调一致,像在舞蹈一样整齐。猎人驾起车来是如此的得心应手,就像一场音乐剧一样,画面感、灵动感是那么的出色。
男子冲进了深草地,周围的大火熊熊燃烧,猛虎被堵在深草地中,唯有他在其中和猛虎较量。男子脱掉上衣,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和身子,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兽。这是猛士与野兽的一场近身搏斗,结果他不但打死了那只猛虎,而且还扛起来献到君王面前,和没事人一样,真是位勇士英雄!
男子打死老虎后,又开始勒马射猎。空手打死老虎和追射之后的悠闲从容之态,尽显了他的英雄风度,真是让人佩服。
女子紧张地看完他打猎的情景,赞美道: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起大车四马奔。手拉缰绳驭车马,骖马真似舞翩翩。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齐点燃。袒身赤膊斗猛虎,从容献到主公前。三哥请勿太轻率,老虎伤人提防严。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毛色黄。服马马头高抬起,骖马整齐如雁行。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烧得旺。三哥射箭箭法准,驾车本领也高强。勒马止步弯下腰,纵马奔驰松马僵。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清人》:把国家存亡的大事,当作私人恩怨来发泄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60年,狄人入侵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担心狄人会渡过黄河入侵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县的士兵到黄河上游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来,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军队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了陈国。
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攻伐兼并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广大的劳动人民对那些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会受到千夫所指。在百姓眼里,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到了驻地又怎么样呢?他们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是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刀弄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是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大家看似是在讽刺高克,其实是在深深地斥责郑文公的昏庸。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为讨厌高克而派他带领士兵去河边驻防,这样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于是有人写诗道: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地,披甲的驷马驰骋真强壮。两支矛装饰重重红缨络,在河边来去翱翔多欢畅。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地,披甲的驷马威武地奔跑。两支矛装饰重重野雉毛,在河边来回闲逛真逍遥。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地,披甲的驷马驰驱乐陶陶。士兵们左转身子右抽刀,领兵的主将练武姿态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