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出征前和凯旋后
戎狄是古时候华夏族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就是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周朝的时候,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的少数民族为蛮,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北方的少数民族为狄。其中西戎和北狄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黄河流域和西北甚至更北的地区。各诸侯国在经济文化上比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不少戎狄蛮夷的部落是和华夏族错杂在一起的。
到了春秋的时候,戎一共有7种分类,他们分别是:己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骊戎、戎蛮。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部落和势力范围,彼此不相统一。春秋战国以来,很多小的戎族部落被秦赵这样大的诸侯国灭亡。
西周中期以来,周王朝的实力就慢慢地削弱下来,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犬戎族,对周朝的压力越来越大,时不时地入侵周朝。周宣王时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令尹吉普、南仲等将领出军征伐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的时候,他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加上周王朝连年征战,周王朝又出现了衰落的现象,宣王中兴也成为了昙花一现。周幽王即位以后,周王朝更是陷入了无比的黑暗之中。
最终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钱荣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走,都城丰京和镐京的西北大片地区被犬戎占领。强盛了大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了。从此以后,犬戎族便成了华夏民族最为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犬戎族类如豺狼,是不能结友的。这个犬戎中的“犬”字,是带有强烈的侮辱性的,说犬戎族像豺狼一样,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族狼的性格。到了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了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后来,犬戎中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了蒙古草原中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在周宣王年间,人们经常提到的应该就是征讨犬戎了,很多关于战争的诗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对周宣王初年讨伐犬戎胜利的歌咏,士人满腔热情地颂扬了统帅南仲的英明和赫赫战功,表现出了中兴君臣对建功立业的自信心。
战前准备的时候,派遣好兵车,全军开始待命,所有的战士集结到一起,这是战前紧急动员的情景。国家多灾多难,战事不断,这是战士们内心凝重和压抑的表现。苍穹下林立着龟蛇旗、隼(sǔn)鸟旗,它们用牦牛的尾巴做装饰,旗子上还有铃铛,随风飘荡时清脆异常。军队虽然气势凛冽,可毕竟是去打仗,战士们在开赴前线时内心还是焦急紧张的。兵车战马众多,旗帜鲜明色彩缤纷,这是多么盛大的军容。部署精良,全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这里没有叙述战争的过程,只是告诉给了我们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战争胜利了,军队凯旋归来。战争是痛苦的,唯一能聊以自慰的就是打了胜仗。青青的麦田,草虫咕咕,蚱蜢蹦蹦跳跳,草木一片丰茂葱郁。终于见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终于可以过一下踏实的日子了。
可是,这个时代是多灾多难的,这是战士们无法选择的。幸亏有了南仲这样的英勇大将,他带领着大军全歼犬戎,大家都来赞美他。
战争与爱情,爱国和思家,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了吧:
兵车派遣完毕,待命在那牧地。出自天子所居,让我来到此地。召集驾车武士,为我驾车前驱。国家多事多难,战事十万火急。
兵车派遣完毕,集合誓师外郊。插下龟蛇大旗,树立干旄大旗。鹰旗龟旗交错,何不招展挥摇?心忧能否歼敌,士兵行军辛劳。
周王传令南仲,前往朔方筑城。兵车战马众多,旗帜鲜明缤纷。周王传令给我,前往朔方筑城。威仪不凡南仲,扫荡犬戎获胜。
先前我去之时,麦苗青青夏初。今日凯旋归来,大雪落满路途。国家多灾多难,闲居哪有功夫。难道我不想家?恐有紧急军书。
草虫咕咕鸣叫,蚱蜢蹦蹦跳跳。没见想念的人,内心忧思萦绕。见到想念的人,心中郁闷全消。威风凛凛南仲,将那西戎打跑。
春日缓行天宇,花木丰茂葱郁。黄鹂唧唧歌唱,女子采蒿群聚。押着俘虏审讯,高高兴兴回去。威风凛凛南仲,犬戎全被驱除。
《杕杜》:忧伤过度的妻子
丈夫长年在外服役,妻子一个人在家,思念是永远抹不去的感伤。
孤零零的赤棠,就像夫妻分开两处,彼此孤零。然而,孤零零的赤棠还能自己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享有夫妻本应该有的天性。思妇眼里,到处都是感伤,这都是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才不能回家的,她的孤独时日还要继续下去。现在已经是十月了,眼看着一年又将过去了,作为妻子的她,怎么能不因此而忧伤呢!妻子在想象着丈夫的情形:他现在应该有空闲了,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可是他至今还没有回来,女子在希望中既失望又懊丧。
赤棠的叶子碧绿清脆,草色青青尚在,这大概是一年已经过去了,四季周而复始,春天又已来到。赤棠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出现了葱翠,女子不免睹物生情,忧思不断。这其中,多多少少给人一种珍惜青春年华的意味。可是现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着光阴就这样虚度过去,眼看着青春年华就这样荒废了,叫人怎么能不悲伤呢!她现在何止是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向天发出哭喊:丈夫,你快回来!
女子思念难耐,登上北山去采摘枸杞,她可能是想眺望远方,也可能是想通过采摘枸杞来把自己的思念之情传达到远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感觉到。戍役的时间已经这么久了,女子想象到丈夫所乘的役车早已破旧,拉车的四匹马也已经疲惫,再也不能继续服役了。如果这样的话,丈夫回家的日子就不远了。她似乎听到了丈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那四匹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女子此时已经忧思劳瘁了,征人你快点归来吧!
一天天的盼望,但就是看不到载着丈夫的车子回来,“过尽千帆皆不是”,女子忧心忡忡真是痛苦难耐。如此忧伤下去,女子岂不会得大病!失望、忧郁,女子还能撑得住吗?在失望中,她似乎又获得了一丝希望,她去求卜问筮,卜筮的结论都是一样的,都说丈夫回家的日子近了,这给了女子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了一丝滋润。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或许能得到片刻的安慰。
高尚的人格,纯洁的情爱,戍役的痛苦,属于那个时代的惨痛。如今的女子,写诗还能抚平自己深深的伤痛吗: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王事没有止息,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至极,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登上那北山山顶,且去采摘枸杞。王事没有止息,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鱼丽》:宴享时的欢歌
这是一首周代宴享宾客时通用的乐歌,主要盛赞的是宴享时美酒佳肴的丰盛。主人待客又殷勤周到,宾客主人共同欢乐,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欢乐的气氛中,在对美酒佳肴赞美的同时,进而赞美丰年物阜,所以才有了大家尽情享受的盛况。鱼的品种众多,暗示佳肴的丰盛;酒水的甜美盛多,表明了大家尽情欢乐的盛况。
写鱼的品种众多,不厌其烦,写饮酒的情况,就比较概括,这样的安排,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在周代,我国就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农业有了相当的发展。耕种不仅成为百姓一种平常的生存手段,而且许多的鱼类,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美食,捕鱼养鱼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在整本《诗经》里面,有很多提到鱼的篇章,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鱼的青睐。在一些场面稍微隆重的宴席上,各种美味的鱼自然成为了人们乐于称道的美味。所以人们才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各样的鱼,鲿鱼(cháng)、魦鱼(shā)、鲂鱼(fáng)、鳢鱼(lǐ)、鰋鱼(yǎn)、鲤鱼等等。鱼的种类繁多,说明酒宴的隆重,也表明了其他佳肴也必然是相当丰富的。
说到酒,酒是丰年的象征,丰年酿酒,是先民历来的习惯。古代酿酒的原料,是纯粮食作物。在食用的五谷丰产之后,人们才会用多余的谷类进行酒类的酿制。酒的作用,除了祭祀上供、昭告丰年之外,最重要的,是酒和各种礼数搭配起来最为融洽。因此,宴会之中要欢饮美酒;宴饮嘉宾,酒多才是主要的。酒盛多、甘美、丰足,这样在宴会时才会欢乐。
赞美完丰年之后,宴享中美酒佳肴盛多甘美,近而推广到赞美万物的盛多。从诗歌的本身来说,后面的三句诗应该是歌曲的副歌,有了这三句,歌赞丰年的意味才显得更为深挚。诗歌中唱到: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由物品的繁多,进而赞美物品的嘉美;由物品的任意品尝,进而赞美物品的齐全;由物品的应有尽有,进而赞美其供应的及时。这表示,年丰物阜,既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人类勤劳创造的成果。而宴享的欢乐,则是在丰年之后才能取得的生活享受。
这首诗歌的曲调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欢乐的气息却代代相传:
鱼儿落进捕鱼篓,鲿鱼魦鱼都鲜活。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甘美又盛多。
鱼儿落进捕鱼篓,鲂鱼鳢鱼嫩而肥。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盛多又甘美。
鱼儿落进捕鱼篓,鰋鱼鲤鱼一齐煮。主人有酒宴宾客,那酒甘美又丰足。
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
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
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
《南陔》(今佚)
《白华》(今佚)
《华黍》(今佚)
以上三首诗为笙诗,只有题目,内容没有流传下来,像这样的诗歌在《诗经》中有6首。根据后来的文献记载,这三首诗大概也是宴享之乐,可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南陔》《白华》大概是侧重奉养和孝敬父母,《华黍》主要赞美的是岁月年丰,黍米丰盈。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