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诗经通俗欣赏> 《诗经》通俗欣赏 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诗经》通俗欣赏 92(1 / 2)

汤回到商国以后,被囚禁的痛苦经历使得他更加坚定了灭亡夏朝的决心,他看到叛夏归商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韦国和顾国的事情。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汤和伊尹率领着帮助商国的各方军队,先对韦国进行攻伐。汤率领大兵压境,韦国连求援都没有来得及,很快就被商军灭掉。韦国被灭掉,顾国势单力孤,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掉了。韦国和顾国的土地、财产、人民都归商国所有。

夏桀并没有因此兴兵征伐商国,一年之后,昆吾国自恃其能,率军向商国进攻。伊尹见昆吾国死心塌地效忠夏桀,一心与商国为敌,于是请汤率军迎战昆吾。商军大败昆吾军,很快商国就灭掉了昆吾国。汤还采纳了伊尹的建议,停止向夏朝朝贡以试探夏桀的实力。这个消息传到了夏都,夏桀立刻召集九夷之师攻打商国。商汤见夏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知道了夏的势力还很强大。

商汤知道时机不到,就马上向夏桀请罪,准备厚礼表示臣服,恢复朝贡,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赢得了等待时机的时间。一年之后,因为桀的反复无常,九夷的首领们也看出夏桀不会长久,最终他们也不听夏桀的调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桀的力量大为减弱。

公元前1766年,商汤在景亳誓师,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朝。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讨伐夏桀,夏桀调集夏王朝的军队,开出王都。夏商两军在鸣条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

会战开始之前,汤为了鼓舞士气,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帮助商国灭亡夏朝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征伐夏朝的誓词。商军经过了汤的动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夏军士气低落,都有怨心。两军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雷雨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于是赶紧率领残兵逃跑。汤和伊尹率军紧追不放,最终在南巢,商军捉住了夏桀。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忧愤病死在亭山。

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于是继续率军西进。因为韦国、顾国、昆吾国这样一些比较有势力而又效忠于夏朝的方国都被商汤灭掉,商军在西进的路上并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汤。汤和伊尹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夏桀,夏朝的气数已经散尽,这样就正式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

汤和伊尹在夏都祭告天地以后,率军回到亳地,此时的商国声威已经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纷纷携带贡品来朝贺,表示臣服于汤,数月之间,就有三千诸侯来到亳地。

汤经过二十年的征伐战争,最后灭亡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商朝的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就连居住在西方地区的氐(dī)人和羌人部落也都前来朝见,都说商汤是他们的君主。汤灭亡夏朝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商汤用武力灭掉了夏朝,打破了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也都是这样更迭的。

《那》是《商颂》的第一首诗歌,和《商颂》中的其他几首诗歌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从《那》这首诗歌来看,诗中没有专门祭祀成汤的内容,却描述了商朝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概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商朝列祖时的迎神曲。

和《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这首诗歌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的音乐舞蹈活动,用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来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和保佑。诗歌中出现的乐器有四种:立鼓、管、磬、钟,它们分别属于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中的革、竹、石、金四大类,出现的舞蹈有一种:万舞。

诗歌中所用的鼓为鞉(táo)鼓,根据文献记载,鞉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的竖立设置,名为立鼓;一种小型的类似于今天的拨浪鼓。诗歌中的鞉鼓应该就是立鼓,它的作用是在祭祀歌舞开始时兴乐起舞。而祭祀跳的是万舞,万舞,我们在之前是有提到的,在《邶风·简兮》中:鼓声咚咚擂得响,舞师将要演万舞;日头高照正当顶,舞师正在排前头;心里思念是谁人,正是西方那美人;西方美人真英俊, 他是西方来的人。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烈祖》:祭祖祈福

这首诗歌通过祭祀商朝列祖,以求得平安长寿安康,它是典型的宫廷祭祀诗歌。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这是在点明祭祀列祖的原因,因为列祖洪福齐天,能给她的子孙赐福。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这是写主祭者献清酒、献肉羹,做不出声的祷告,是为了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这种祭祀场面,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来衬托出主祭者的尊贵,可见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的隆重。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玄鸟》:武丁伟业

武丁是商朝第23代君主,在位期间大概在公元前1250年至1192年。相传,武丁少年时期遵从父命,在外行役,和普通老百姓一块劳作,从而了解到民众的疾苦和稼穑的艰难。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即位后,任用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傅说尽力辅佐武丁,将商朝治理得很好。

有一次,武丁祭祀先祖商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的耳上鸣叫,武丁看到这样的情况内心感到非常的害怕。大臣祖己说:君王不要担心,当务之急是先把政事办好。祖己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百姓,把百姓之间的道义作为标准,上天赐给百姓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使人的寿命夭折,而是人自己断送了自己;有的人违背道德,不承认罪恶,上天降下旨意纠正他的行为,此时他才会说怎么办;作为君王,只要给民众办事,这就是在继承天意;祭祀是有常规的,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

野鸡登上鼎耳鸣叫,被称为“雊(gòu)雉之异”,从此以后,武丁便开始修明政事,推行德政,使得天下百姓欢喜欣悦,商朝再度兴盛起来。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颂歌。商族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是关于商族起源的最为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雊雉之异,其实就是为了显示高宗武丁的中兴而造出来的神话,它是基于商民族的玄鸟图腾信仰。商朝传到盘庚的时候,商族迁到殷地,此时的商国发展兴旺,政局稳定。盘庚去世后,分别又由小辛、小乙即位,这段时期殷商逐渐地衰落下来。

小乙的儿子武丁即位后,以傅说为相,征伐周围的方国,修政立德,使得商国兴盛起来,龙旗大车有十乘,贡献粮食常载满。中原部落建立联盟之后,统一以龙为标志,商族在东北兴起后,南下黄河流域,进而控制中原各国。高宗武丁的时候,中原的各个部落都用车载着稻米来进贡。四夷小国来朝拜,车水马龙各争先,不但是中原的各国部落,就连四边的少数民族也纷纷前来进贡朝见。武丁功业的兴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写神圣的祖先诞生和伟大的商汤立国,目的是衬托武丁中兴的大业,以先王的不朽功业和武丁的中兴事业相比并,更显示出了武丁中兴事业的盛美。住在殷地广又宽,这毕竟是虚空的,不如千里国土真辽阔来得实在。征伐天下安四边只是商汤征伐四方事业的开始,而武丁的时候却是四夷来归,疆域至广。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