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文刀人剑> 第十六章 北京东京南京(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北京东京南京(4)(1 / 2)

北京城内的一个胡同,一辆悠悠的自行车驶进了狭窄的巷口,在巷口里蹲着一个玩泥巴的孩子,刚下过雨的北京城处处湿漉漉的。孩子手里攥着稀松的泥土,双手不断地揉搓着各式各样的形态,他的旁边摆着一个个做好的土坦克,自行车停到孩子身边。一户人家打开门,走出的老太太对自行车上的人说:“回来了,赶快把孩子带进来吃饭吧”,门吱呀一声关住,北京城的黄昏有彩虹……

时间是1964年,大江健三郎死去的第二个年头,纯子因为过度的伤心憔悴很多。这天,她来到大江健三郎的墓前,带来了东京的清酒,墓前已经有一个女子了,纯子走到女子的身边,喊了一声“蓝”

蓝从庭院里折下了樱花,樱花上有清晨的露珠。时间的确能消磨一些事物,但也有让时间无奈的东西,比如说对一个人离去的思念。

纯子从蓝的手里拿过樱花,放在了大江健三郎的墓前,弯腰时,徘徊在眼角的一滴泪终于夺眶而出,滴在了纯白的樱花上。

“你真的要去中国么?”纯子用中国话问蓝。

“嗯,我要去父亲走过的地方看看”,蓝用中国话回答。

几只麻雀从墓地的荒草里飞起,飞上了头顶的白云……

北京胡同的门再次打开,院子里传来了老太太的咳嗽声,她呼唤着走到门口的年轻人,“红,晚上加班时别太累”

“记下了,娘”,红骑上自行车从胡同里走出,他的孩子从门里探出头来看着自己的父亲。

红是北京政府机关的一个干事,凭着自己的干净出身,红很快坐到了政府的办公楼里。他结了婚,妻子是北京一处小学的教师,名字叫雅琳。

婚后一年,生下了孩子青。青满岁的时候,红的老父亲死了。父亲在旧社会做了一辈子的仆人,后来解放了,带着红来到北京做修自行车的工作。红的父亲没有多少文化,红印象里对父亲最深刻的就是父亲经常一次次的拿过他的书包,对他说:“有知识才能改变出身,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红做得很好,他没有使自己的老父亲失望,十八岁的时候,红考上了北京有名的大学,毕业后来到政府做经济管理的工作。最近单位很忙,抽个功夫,红回到家,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可是刚吃完,他就得再次回到单位。最近全国掀起了公社的运动,红负责统计北京钢铁厂的产量,群英会又快要召开了,到那时,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劳动单位会云聚北京,接受伟大领袖的召见,一想到新中国,红就满身干劲,脚下的自行车转动地越来越快了。

北京街头很快就暗下来,一辆辆自行车填斥着北京的大街小道,这是一个属于自行车的时代,北京城,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有自行车王国的称谓。一辆辆自行车拥挤着车铃,滴滴答答奏响了下班的晚高峰。

来到局里,红和从楼里出来的同事打着招呼,同事们都笑眯眯地望着红,像是发生了一件红不知道的事。红把自行车停好,进到单位里。单位里的小张是红的同事,他正吃着窝窝头,忙着用算盘盘点本月的北京经济,见到红,他注视了一下,然后对红说:“单位最近决定,让你陪领导去外省考察,毕竟人家的先进经验我们还是要学习的么?”

红点点头,心里窃喜,前两天,他就听到同事在说,单位会挑选业务突出的骨干陪领导去外省参观学习,一块石头落下地,红的脸颊变得红润,从怀里掏出一包“黄果树”的烟递给同事,小张接过,熟练地别到自己的耳颊上,继续打着算盘。

南京。

一个满嘴油水的家伙跑到街上,告诉大家在人民公园有南京近年来的成果展,呼吁大家前去捧场,一个英俊的青年人拍了一下胖家伙的肩膀,对他说:“我们厂子上了南京的年度经济榜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你可不能产生骄傲的情绪哦”。胖子肥厚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对青年人说:“黄厂长,您说得对,呵呵”

周围的人群发出了祝贺声,黄厂长和胖子朝着人民公园的方向去,政府来消息说,要在人民公园办一个成就展,黄的钢铁厂凭借着工人们团结一起的奋斗,终于登上了市政府的展览企业名单里。政府还来消息说,展览要持续约莫十五天,在此期间,会有北京的领导来看,让黄帮忙在展览处做一些宣传解说的工作。

人民公园里,大理石的雕塑被挂上了红色的绸花,黄拉上胖子穿过拥挤的人群。今天是周末,公园里的人很多,一群退休的老头在公园里太极拳,一招一式很招人眼球,几个年轻人来到公园里写生,厚厚的画板背在肩上,望着杨柳青青心中无限期许。黄在一进公园的门口就发现了政府的告示牌,上面列出了本市参展的优秀企业名单,黄在第一行的位置找到了自己钢铁厂的名字。

黄来到自己厂子的宣传牌前,上面用毛笔字娟秀地写着钢厂取得的成就,黄搭好桌子,胖子不知从哪里搞到了喇叭,让黄厂长在游人如织的公园里讲几句。黄本来有些犹豫,可是胖子劝他说我们厂子是要给北京领导视察的,不搞地正式一点怎么能行。于是黄答应了,不过却有一个请求,那就是把喇叭的声音调低一些,避免影响到别人。

公园里的湖水里,一名穿着连衣裙的姑娘坐在游船上,她第一次来南京,经过了很艰险的旅途,在海上将近一个来月的飘荡,躲过了海警,躲过了风暴,四处联系好友,自己的积蓄花的也差不多了,才千辛万苦地来到了南京。

到南京的第一天,她去了一处很老的宅院,院子里的榕树被人锯下来做家具,她走到残桩边,弯下身在一处浅水洼里捡起了一枚榕叶。她知道,父亲和绿的初始有榕树的影子。

从怀里拿出口琴,女孩坐在船头,吹响了一首日本民谣,旁边的人被悠悠的口琴声吸引驻足。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喇叭声从远处传来,女孩侧耳听到:“我们的钢厂在全国的大生产运动中获得了佳绩,这一切全要靠党的正确领导,全要靠南京人民的支持,全要靠铁厂员工的艰苦奋斗”

湖边的人群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涌了过去,出于好奇,女孩也下了船,美丽的长裙子拖过绿草如茵,来到了公园中央的广场。

“接下来,我们厂子还有可能代表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群英会。到那时,我们一定不辜负南京人民,在全国的生产运动中打出名声”

周围的群众欢呼,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里,黄抬头扫视了一眼周围的群众,在紧密的人群里发现了一个身着长裙子的姑娘,黄觉得眼前的姑娘很特别,像是曾经见过一面。黄在脑海里努力回想,终于想起了几年前的日本之行,眼前的女孩很像自己仇人大江健三郎的女儿。但是,黄不确定,毕竟这是南京!

在人群里的姑娘发现了黄的注视,她也觉得眼前的身影很熟悉,他的脸的确是一个陌生,可是他的身体隐隐很像一个人,究竟像谁呢,女孩不知道,怎么想也想不出来。

黄身边的胖子见人群越积越多,他变得有些兴奋了,走上前,握住黄的手高高地举起,带领大家高喊口号:“社会主义万岁,毛主席万岁”

人群跟着胖子发出了口号,姑娘注视着黄被高举的手,竟然在上面发现了类似一柄剑的疤痕。记忆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她想起了在医院里躺在长椅上的那个男人,她虽然不敢相信,但是世界上绝对没有一模一样的疤痕。

女孩禁不住分开人群,向黄走去。黄的心随着姑娘的每一步前移而怦怦乱跳,眼前的姑娘真得很美。更让黄觉得心慌的是――他担心眼前的姑娘是来自异国的。

“您好,我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你”,女孩对黄说。

黄的心一下子落下来,女孩说的是中国话,而且眼前的女孩如此美丽,不像是他在东京见到的日本女孩。

“您好,我是钢厂的厂长”黄回答。

“我可以采访你么?”女孩又问。

“可以,可以”

女孩摸了一下自己的身上,再次抬起头来,黄见到了一幅沮丧的神情。女孩对黄说,她没有带采访的本子,问黄可不可以明天约个时间采访,黄问约在哪里呀,女孩回答说:“就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黄觉得地点很诡异,但是他还是答应了,女孩笑着走开。胖子望着女孩推搡着黄,他以为黄有桃花运了,但是黄知道,他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

第一天的展览很快就结束了,黄回到家,妻子寒梅正在和孩子玩耍,见到黄回来,对黄说:“今天邻居都说你成了南京的英雄,我和孩子真心为你感到高兴”。黄没说什么,走到妻子身边,接过了孩子,吻着孩子的额头,逗孩子玩耍。妻子端上饭,黄吃完后倒在床上,妻子问怎么了,黄说太累了,可是躺了好大一会也没有睡着,脑袋里一直都是挥之不去的女记者的长裙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