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慎言的赖皮,王子凌和贺小双都有些好笑。(本站文学网.yunige)
王子凌问道:“边教边学,边学边教,你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许慎言道:“不错,等第三期的招来后,第二期学员中的优等生又可以胜任第三期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直下去,最终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大到什么程度?”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学院。当然那时不一定全都叫萍城理工学院,有可能叫申城科技大学,也有可能叫京城大学,随便叫什么都成。也有可能不叫学院或大学,而是叫小学、中学什么的,怎么都成。怎么也得建它个十万所吧。”
王子凌想象着那番盛况,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想象不出。有人的地方,就有学院,这得是多么狂妄的人才能想出这样一个想法啊。
其实他并不知道,许慎言在刚才的话里狡猾地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学院的定义。
按后世的说法,学院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规模自然很大,几万人的大学司空见惯,但数量并不多,全国也只有几百所而已。
小学,中学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基本实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学校。但规模和投入自然远逊于大学。但要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学院,就算是后世也做不到。
许慎言见识过后世的教育规模,因此丝毫不以为意,但却是吓到了王子凌。
“多久做得到?”
“也许十年,也许百年,也许更久,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多久,但总会实现的。”许慎言高深莫测地说。其实他这就是句废话,跟没说一样。
“这真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我都没敢想象你的心竟然这么大。”
“从一开始我就没想着小打小闹,要玩就玩一场大的。”许慎言傲然说道。
“好,我们一起,要玩就玩一场大的。”王子凌激起豪情,大声说道。
“打断一下,”贺小双打断两位抒情,说道:“问个现实一点的,两位计划这么大,钱呢?钱从哪里来?”
“我记得早就说过,钱,真他妈不算什么,怎么会是个问题?”许慎言不满地说。
贺小双尴尬地说道:“我可丝毫没有怀疑许哥儿的意思。只是我想,建十万所学院,就算不计以后的投入,刚开始总得投入一千两银子一所吧,那十万所是多少?一亿两银子?”
“三哥数学学得不错。”许慎言赞扬了一句。
贺小双红了脸,却是不屈不挠地看着许慎言,说道:“一亿两银子,从哪里来?要是加上以后的投入,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对呀。”这样一算,王子凌也明白过来了,敢情刚才说的都是空中楼阁啊。
“奥妙就在那个半工半读上面。”许慎言也不逗他们了。这两个以后是要和他并肩战斗的,他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倚重他们,多了解一些很有必要。
许慎言解释说:“半工半读,这就是说工与读是齐头并进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读是为了学知识,工却是为了应用知识。边读书边工作,看似读书时间被压缩了,实际上在工作中应用知识,学员们对知识就有了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这将使得读书的效率大增。而且做工能够解决绝大部分资金的问题,以工带学,以学促工,工学互补。”
“那就是要开十万个许氏工坊了,可是开这么多,你管得过来吗?能赚钱吗?”
“所以你们始终没有明白一个概念,萍城理工学院只要取得成功,很快就会有张慎言、李慎言站出来,开一所张城理工学院、李城理工学院,至于这些学院是不是我开的,有什么要紧的?这个世界上有钱的人总是有很多的,商人逐利乃本性,根本不需你我*心,几千几万个学院都能很快建起来。到时候不光是许氏工坊,张氏工坊、李氏工坊将遍地开花。不仅是制造玻璃,炼钢炼铁,造车造船,造纸织布,制衣制鞋,行业千千万万,哪个不能赚钱?只要经营得法,我说过,钱这玩意,真算不得什么。我只需开风气之先,让人知道办学能赚钱,其他的事我根本不关心。”
“许哥儿这格局、心胸,不是我们能望之万一。”贺小双叹息着说。
“我现在只怀疑一件事,许兄弟这些事情,你是从哪学来的?我翻遍古书,绝找不出你说的这些来。”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许慎言当然无法说。
王子凌对他这惫赖模样当真无可奈何,好在他并没有穷根究底的意思。
谈话告一段落,贺小双和王子凌便告辞出去。
许慎言坐在那里,看着报名表,心中却陷入了沉思。
他在两人面前说得轻描淡写,似乎目标唾手可得,其实中间有多少艰难险阻,他比谁都明白。
观念的碰撞,传统势力的阻碍,经营的风险,包括皇权在内的士人阶层的政治压迫,等等,很多因素都会危及到学院,甚至直接将学院淹没。
有时一旦失败,便是灭顶之灾。
他的内心并没有外在表现的那么乐观,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不能让任何人都看出来。这使他觉得自己过得非常辛苦。
但是,他从不为之后悔。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