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穿越之超能盗宝> 第三章 早开蒙两小蓄力,晚收徒二圣归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早开蒙两小蓄力,晚收徒二圣归西(1 / 2)

qq群:215289033黑水游龙粉丝群,宽粉们加入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小孩子长到6到8岁以后,家长就要请私塾先生或者是有名望学识的文化人来教授孩子一些儒家经典的通俗读物,类似的书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成书是很晚的事情了。民间把这通称为给孩子“开蒙”。

蒙这个字的本义是土丘上长满了草,看不清土丘里的东西,有黑暗蒙昧之意。在易经中也有《蒙》一章,讲述的也是关于蒙昧启蒙的事情。

而当代的西方心理学家认为,3到7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人的脑细胞约70%~8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并且,这期间形成的主要是语言、音感和记忆等代表主要智力功能的细胞。因此,教育开始得越早,智力开发得越好。尤其是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更需要选择好开发的最佳期。

上世纪90年代出,中国北方村镇里关于学龄前孩子的专业教育并未普及,严格的说是少之又少,自然不存在现在城市里孩子入学难的问题。而且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虽然国家推行带有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小的漏洞。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姬海文就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他曾跟爷爷学习中国古典文化,被爷爷*迫着背诵了一些旧时私塾里的典籍。然而由于上学后学校里的教育几乎抛弃了这些传统,取而代之的是物理化学英语等现代教育,渐渐地他也就失去了对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的兴趣。

但他并不专心于读书,这固然不全归咎于他,当时学校里的孩子大多只知道用弹弓打鸟,去稻田里捉青蛙,在砖窑里烤玉米,风气所致大多孩子难以学有所成。像李铁柱这样能够大专毕业,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看着李铁柱大学毕业,分配到镇政府做秘书,工作体面光耀门楣,姬海文心里总是很后悔当初荒废学业,以致于做了造纸厂里一名普通的工人。因此在爷爷寿诞时,爷爷不经意地责备让他下定决心早点让儿子接受教育。

更难能可贵的是爷爷很喜欢小天雄,甚至乐于像当年教育自己一样教育天雄,姬海文觉得这个机会不能坐失。回到家里便和妻子做好分工,由妻子负责带着孩子去爷爷那里求教,自己则承担起洗衣做饭等家务。夫妻二人很快达成一致,对姬天雄的教育由此开始。

一般孩子学说话都是咿咿呀呀地一个一个地说,吐字也不是很清晰,也有的孩子说话较晚两岁了也不能说出些许字来。而天雄却不一样,他自上次在宴会上说出乾坤的乾字以后,用不了半月已经能成句地跟着大人学舌了。

其实这与不久前的那次附体有关,姬旦被后人尊称为周公,天资聪颖,过目不忘,颇具谋略,由于附体时间较短,周公的诸多品质天雄只袭得过目不忘。

姬仁礼老人先从《论语》开始教孩子,每日里带着小天雄逐句朗诵,小天雄也很听话地跟着太爷爷用稚嫩的声音读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章句。大概过了一个月,论语中的简短章句,基本已经读完了,甚至有的章句天雄也能熟读成诵。

又过了半个月,论语中的故事,小天雄也能说出大概了。《论语》之后,就是《大学》《中庸》,由于这两篇篇幅较小,天雄仅用了一周,就能够熟背如流。看到孩子这非比寻常的记忆力,姬仁礼决定提高难度,领着他学习顾炎武的《日知录》,之后又是八大家的散文精选,接着又是汉赋文选之类的巨著以及诸子百家的文章,独独少了诗词,因为每当读到诗词的时候,本来清醒的爷孙两人骤然间都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时光荏苒,寒来暑往,不知不觉一年多过去了,不到四岁的姬天雄已经诵读了跟他身高相仿的中国古代典籍。突然有一天,太爷爷从红布包裹里取出三枚铜钱,姬天雄看见这铜钱发出金子般的光亮,很刺眼,铜钱方孔四周有四个字,太爷爷告诉他先竖着读再横着读四个字叫“乾隆通宝”,铜钱的另一面画着奇怪的符号,太爷爷告诉他那是满文。

姬天雄好奇地问:“太爷爷,今天我们读什么书啊?”姬仁礼面带微笑,小声地说:“今天咱们不读书了,爷爷教你玩个铜钱游戏。”

姬天雄嘟嘟着小嘴,略带遗憾地说:“铜钱有什么好玩的,爷爷我们还是读书吧。”稚嫩的声音里饱含了恳求之意。

“可别小看这三个铜板,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读十本书也未必能比得过这铜板。”姬仁礼捋着白胡子慢慢地说道。看见姬天雄默不作声,姬仁礼又说:“太爷爷时日不多,趁着有气力,先捡这些要紧的实用的精华传授给你。”语气中带有一种命不久长的凄凉。

看着太爷爷收敛了笑容,姬天雄识趣地高兴起来,“太爷爷,我们玩铜钱游戏吧!只要太爷爷开心,我学什么都行!”老人把三个铜钱放进一个银质的碗里,那碗口能有掌心那么大,碗底略比口小较平,碗的外侧分八个方位画着八卦图,底部画有阴阳鱼,这个奇特的碗姬天雄从未见过。认真地看着太爷爷在手中摇晃,发出叮当清脆的响声。碗放平后里面是两个铜钱满文那一面朝上,另一个汉字一面朝上。

爷爷认真地告诉姬天雄说:“以后凡是满文多余汉字的情况就在纸上画个圈,反过来汉字多于满文就在纸上画叉。”

姬天雄取出铜钱,把三个都摆成满文面朝上,抬起头问:“要是这样怎么办呢?”

姬仁礼答道:“那你就画个特别的叉,要是都是汉字,你就画一个特别的圈。”

姬天雄迷惑地问道:“画这些有什么用啊?”姬仁礼慢慢地说:“别着急,你认真看我是怎么画的。”说着摇摇停停,连续摇了六次,每次停下来就依着前面说的,画了个相应的符号。

从上往下看上面是的是一个叉,然后是一个圈,接下来又是一个叉,再下面是两个圈,最下面是个特殊的叉。老人默默自语道:“是个井卦。”

“太爷爷,什么是井卦啊?”一旁的姬天雄早就迫不及待了,看着太爷爷自言自语,他赶忙发问。

姬仁礼没急于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缓缓地走到书架旁,伸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纸张发黄的线状书,书皮很干净,仅有用篆文写的两个字“易经”。然后他回到八仙桌旁,把书放在桌子上,翻开到书厚度的约一半处。姬天雄探着头往书上看,书上竖着写了很多文字,他认得的其中的“井”字。因为这个字实在是太简单易认了,只有两横两竖。

正当姬天雄紧锁眉头,一脸茫然地呆望着经书的时候。姬仁礼又自言自语道:“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唉。老了老了,不中用了。”顿了一下又说道,“老了好啊!”姬天雄也是在几年以后才明白太爷爷这番自我惆怅,又自我开导的真正原因。

老人一番自语后开始很认真地给姬天雄讲解如何起卦、画卦、识卦、断卦、变卦、破卦等关于金钱课占卜的技巧,讲解过程中还时不时地让姬天雄自己摇卦,然后对照经书选取爻辞,老人逐字逐句地讲解。整个教授过程大概持续了近两个月,老人原本半白的胡须,就在这两个月里变成了全白。

最后老人要求姬天雄要把整本经书,全部熟背下来。这多少有些难为这个小孩子,可是老人却一反常态,毫不让步,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个任务。最后老人特别点名要求姬天雄背诵《谦》卦中的内容,在听到姬天雄准确无误地背诵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无论何时都要记得这个‘谦’字,不可自满轻浮。”

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刚过了元宵佳节。本应该去太爷爷那里读书的姬天雄却被告知不用去了,这几天太爷爷不想见任何人。又过了一周,就在阴历二月二日那天清晨,姬海文火急火燎地跑回家中,手里拿着一条白布,不由分说地给姬天雄绑在腰上,抱起他一路飞奔跑到太爷爷家中。

姬天雄看见院子里屋子里全都是人,虽然还小但也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了。可是全家人除了两个姑奶奶在暗自抽泣,其余人都不是很悲伤,毕竟活到90多岁不是人人都能修来,在民间这叫喜丧。丧事足足办了三天,老人依法火葬,葬礼结束后亲朋好友也都渐渐散去,大家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