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五十二章 捷报频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二章 捷报频传(1 / 2)

安徽战役是“神鹰”建军以来规模最大一次战役,也是相持阶段数得着的大战役之一。为了保证安徽战场上的胜利,中日双方在其他战场上也在斗智斗勇。

第11军得知自己两个师团在安徽陷入僵局,并且形势很不利时,果断向旁边五战区的国军部队发起局部进攻。鄂东、鄂西地区的国军被打得节节后退,李品仙为了保障大别山西出口的安全,将部队主力几乎全部调往湖北,陈际帆根本指望不上二十一集团军的增援。

不过,湖南的第九战区数十万部队本来被日军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岳阳、九江的日军部队往北调,长沙周边的鬼子兵力顿显空虚,薛岳果断命令部队适时出击,扩大防御纵深,将日军牢牢地抓在身边。

江南新四军已经有四千多人接受了“神鹰”军团指挥,从芜湖到上海郊区,从马鞍山到南边的宣城,这些部队积极向守卫当地的伪军发起进攻,不仅消灭大量伪军,而且自身还因为缴获了大量作战物资而变得越来越强。

最活跃的还是苏北鲁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趁着鬼子兵力空虚之际,新四军抓住时机大力发展抗日民主政权,将日战区的地盘压缩在徐州、临沂等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津浦铁路现在事实上已经成了死路,从天津出发刚一到河北就断了,整条铁路旁边都是八路军的南下支队。

而这一切,都受到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

由于日军单方面在越南北部登陆,美国政府已经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两国关系降到冰点,没有人会怀疑日美之间将要发生战争。所以美国政府格外关注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这样一个弱国能独自抵抗近四年之久已经是一个奇迹,可中国军队居然能越打越强,这不禁让美国军方和开明的政治人士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对精明的美国人来说,准确评估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他们连共产党的军队都一样关注。不过,最吸引他们眼光的还是异军突起的“神鹰”军团,美国情报部门查遍了国内注册的所有军事学校都没有找到陈际帆他们在里面的学习的记录,而且军方多次战例研究的结果也表明,这些中国人的指挥风格和美国人半点关系没有,反而很像德国人。

从喜欢将军队分派系的蒋介石对这支部队一而再再而三的支持,甚至有报告称这些军官是蒋介石秘密送到德国学习的,理由是他们的士兵内务、操演,已经部队对德制武器的熟悉程度等等。

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没人关心,真正让人关心的是,中国人原来这么能打,中国军官中原来也有掌握现代化军事技能的人(特种作战)。这让美国政府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给一支能打的部队装备现代化武器,他们可以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多地拖住日军。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毕竟,现在全世界最关心的,是6月22日凌晨发生的大事---希特勒集中136个师又15各旅,在20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大举进攻苏联。

这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将从此转到苏德战场,就连极端仇视共产主义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回也站在了苏联一边,尽管他们不相信苏联能挡得住多久,但英美两国首脑立刻达成共识---尽最大可能支援苏联。

希特勒当初听到特使法肯豪森报告后,第一反应是“巴巴罗萨”计划泄了密,几番追查未果,而各地情报机构均侦破了有关敌对机构掌握作战计划的案件。赌徒希特勒没有放弃,事实上他也不可能放弃,准备大半年之久的作战计划不可能半途而废。

战争打响后,德军出人意料的顺利,仅仅两天,部队就向前推进了200公里,苏联国境上的所有机场全部被袭击,炸毁苏军一线作战飞机近两千架。苏军指挥系统被完全破坏,战争进程顺利得让德军上下大喜过望。

希特勒在兴奋之余,没有忘记遥远的东方一个中国军人的忠告,这让他很欣慰,至少他觉得,东方人并不想想象中这么可恶,他们没有将消息透露给俄国人哪怕一丁点。希特勒隐约觉得,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给他的中国朋友适当的报答,至于日本小矮子一直希望与伟大的日耳曼军队在中东回师,希特勒不太感兴趣,他现在所想的,是如何将面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共产主义国家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当然了,没有人比重庆更加关注此次战役了,军委会高级军官们都是和日军直接间接交过手的,知道三个半师团南北夹击是个什么概念,而“神鹰”军团只靠区区几万人,竟然能把战役打成这个样子,这不得不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这种战役完全是双方实力的较量,没有任何取巧之处。

白崇禧虽然因为合肥事件对“神鹰”没有好感,还是感叹道:“敢于在狭窄地形设伏没什么,可贵的是还能使用古老战争中滚石巨木来大量杀伤敌人,国内没有一支军队敢这样做。”

李宗仁的评价是:“ 人家和共产党走得那么近,共产党的游击战被用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国军以前损失了这么多师,结果还是什么都都没学到。”

而薛岳在长沙更加忧心忡忡,他对下面的总司令、军长们讲,陈际帆区区几万人就敢在正面硬顶日军三个师团,我等要守不住长沙,真是无颜见全国父老了。

不过,大家还是很为“神鹰”捏一把汗,以为此战后,活跃在安徽的这支部队应该是元气大伤了,不过这样也好,符合各方利益。老蒋内心虽然希望自己领导下有一只能打的部队,可是一直能文能武,经济、军事、民生、外交都很在行的地方军对他而言实在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五战区的小算盘同样如此,“神鹰”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得利的当然是近在咫尺的五战区。

李品仙此时还是要打鬼子的,因为在岳西被围的130旅团已经是强弩之末,随着包围圈的缩小,130旅团两个步兵联队更是雪上加霜,部队弹药奇缺,士气因为得不到休息和粮食补充而变得低落,日军士兵的体能急剧下降,以及成了掉了牙的老虎。

李品仙当然不会放过这种立大功的机会,他严令171师,不惜一切代价向日军发起进攻。李品仙坐镇合肥的滋味不好受,全国都知道合肥是人家“神鹰”送的,这让他和二十一集团军很没面子,这次如果能歼灭130旅团,他总算可以还掉这个大人情,让闲言碎语从此消停下来。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立功,一想到他一个师在人家两个团的的协助下能歼灭日军两个精锐旅团,李品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此役若胜,意义就太大了,升官发财也好,蒋委员长重用也好,扬名立万也好,好处多了去了。

国军打顺风仗还是可以的,至少士气高昂,基层军官再一次发扬带头作用,率先冲向鬼子阵地。前有军官带头,后有督战队,傻瓜都会冲的。可精疲力竭的鬼子那受得了对手如此疯狂的冲击,在打死了几百人后,阵地被突破,和对手拼起了刺刀。

要在平时,两三个鬼子互相配合拼刺刀能干掉一倍的国军,可今天不行,一来是对手人太多,而且拼刺刀的技术不赖(37年后,中国军队普遍开始开始重视拼刺训练),二来是日军士兵体力下降得太厉害,所以技术严重走样,伤亡数字自然上升。

171师在漆道征的指挥下以伤亡上千的代价连续突破鬼子两道防线,特务团和第八团也不甘示弱,两个团都是“神鹰”军团中经常担任尖刀的主力团,士官有极其丰富的攻击日军阵地的经验,即使人数较少,但仗着战术和武器的先进,以伤亡不到600人的代价也击溃了鬼子那边一个联队的防守。

鬼子终于崩溃了,没法不崩溃,兵力既无法展开,士兵又不能有效抵抗,到了最后不是进行自杀式冲锋就是徒劳地想拼刺刀,仗都打到这个份上谁还拼刺刀?士兵们全都杀红了眼,只要谁的反应稍微慢点,马上就会被无数子弹打得满身窟窿

6月25日早上,130旅团在岳西城东北的山区全军覆没。参与围歼的171师6000余人打胜一半多,第八团伤亡1000人,其中阵亡不到400,特务团伤亡1200人,阵亡占了一半。

不过,这代价在李品仙、漆道征看来已经很不错了。漆道征主持分完战利品后忙不及待地向李品仙、陈际帆报捷。

陈际帆听到西线大捷的消息后,心上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命令两个团在岳西就地休整三天,补充弹药粮食。三天后全军开拔,直下安庆。

南线打得这么火热,北线像狼一样的罗玉刚自然表现不差,四旅和二旅合兵一处后,指挥部自然任命罗玉刚为北线总指挥,兵精粮足的罗玉刚更加意气风发。他命令各部队立刻沿津浦铁路两侧向正在宿县和固镇交界处徘徊的21师团余部两翼包抄,自己则亲自率领一个加强营精锐部队轻装直追中路。

这个加强营装备了所有的反坦克枪和特战装备,目标自然是鬼子的四十多辆坦克和他们身后的汽油、弹药。加强营的战士听到旅长竟然要亲自带他们去俘虏日军坦克后都兴奋不已,一个个恨不得自己会开坦克。

“瞎操啥心,坦克有人开的,我们背后是教导团的弟兄,是师长派来支援我们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抓坦克,其余的事情不用管。”

罗玉刚知道教导团这些新招的学生兵是宝贝疙瘩,未来的机械化师还得靠他们呢,所以拒绝了教导团参战的要求。罗玉刚心想老子连机场都敢去,更何况在野外的坦克阵地。

21师团长田中久一连续受挫,派遣军司令部又不准他回去,他只能整肃部队寻找敌人,期待和敌人决战。田中命令手下的士兵化装成中国老百姓,到处打探“神鹰”的消息,当他得知“神鹰”左右两路向他包抄的时候,田中松了口气,终于找到可恶的支那人了。

田中久一现在兵力不足,自然不敢去捋独立二旅的虎须,他把剩余的5000多部队重新编组,将辎重兵和部分工兵编进战斗队伍,围绕战车中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朝着较弱的独立第四旅进攻的左翼迎了上去。

独立第四旅两个团和直属四个营总共也就6000余人,还能和鬼子一战的,可是罗玉刚给四旅的命令竟然是打败仗,而且败得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更重要的是不能打着打着部队给打散了。

罗玉刚还给他昔日的副旅长开玩笑:“说老高你不是梦想让四旅成为军团主力吗?好啊,先学会打败仗,打败仗都不会把部队打散,这说明部队已经过关了,再加上一两次战役胜利,你独立第四旅将从此昂首挺胸迈入‘神鹰’一等部队行列。老高你看着办!”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