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抗日之神鹰天降>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上下同心(1 / 2)

老蒋只在曼德勒呆了两天便带着满脸怒气回去了,临走之前他单独接见了杜聿明,说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知道老蒋在临走之前对史迪威的态度大为改观,在宋美龄一手挽一个的主持下,两个互相不爽的男人还合了一个影。

史迪威更加雄心勃勃,里外忙活着他那份庞大的曼德勒会战计划。可英国人似乎并准备给他的面子,军事会议刚开没几天,亚历山大就在没有知会盟军的情况下单方面撤出了西线重镇马圭。马圭被日军占领,第五军的侧翼便立刻暴露出来,杜聿明无奈,只得命令部队从彬马那交替掩护撤退。

可笑的是,英国人打不过也就罢了,居然连跑路也跑不过。两万多英军和传教士平民等被33师团从马圭到仁安羌一路追着打,33师团一个步兵联队在向导的带领下,采用隐蔽的穿插战术,居然神奇般通过英军的三道防线,于4月12日悄然占领仁安羌油田西北处的滨河大桥,堵死了英国人的退路,将这将两万人全部装进了口袋。

陈际帆没有说错,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就是一个典型的逃跑将军,他一大早起来听到下属的报告,一没有详细侦察敌情,二没有立刻布置反击并突围,而是下令炸毁油田全部设施,准备再次逃跑。

亚历山大的愚蠢彻底葬送了英国人可能突围的机会,日军在大桥北岸充其量不过两千人和少量特种兵,可英军被围的部队中,有英装甲第七旅,驻缅第一师这些精锐部队,部队不仅有坦克、重炮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装甲车。要是亚历山大能够冷静指挥,突出重围还是有可能的。

士气低落的英军被围住以后,日本人因为兵力不足并未发动成规模进攻,而是派出小股部队在夜间反复渗透,给英军造成混乱。七千英军主力竟然在日本人的渗透下自相残杀,乱作一团。

亚历山大无奈之下,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要通了史迪威,请史迪威命令中国军队前来救援。史迪威也是大惊,英军若在这里被全歼,那不仅是盟军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会给所有盟军将士带来阴影。他二话没说,按照蒋介石临走前的授权,要求杜聿明调兵西进。

杜聿明根本没理睬他,英国人的死活关他屁事,要没有英国人,说不定他的日子还好过一点。史迪威无法,干脆自作主张,调最近的孙立人新38师一个团归英国人指挥,命令这个团立刻沿公路西进仁安羌,救出英国人。

孙立人火冒三丈,围困英国人的日军少说六七千人,自己一个团跑过去是救人还是送死?还有,居然将自己这个团一分为三,一个团去救,一个团驻守曼德勒,一个团放在南边,这不是让自己这个师自取灭亡吗?孙立人起初不干,可史迪威祭出蒋委员长的手令后,孙立人服软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能将自己这个团交给英国人指挥,理由是英国人总打败仗,对中国军队又不熟,交给他们指挥只能让自己这个一一三团全军覆没。

孙立人请战,说让自己亲自指挥去救援。史迪威这才答应了,其实他也只是做做姿态,中国军队两个团去救人,不把自己搭进去就是上帝开恩了。

英国人陷入麻烦中,可蒋介石还在为自己的好戏暗自喝彩,他离开曼德勒后,决定临时在腊戍下飞机视察一番,结果是他气得把坐在城里打麻将的六十六军军长张轸解职,又亲自接见防守腊戍的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上校。这个杂牌师长忽然蒙受天恩,自感特有面子。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功劳,能够让老蒋对他赞赏有加。[. 超多好]后来才明白,老蒋许诺给他的部队装备美械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无条件接受陈际帆的指挥。

“打得好,升官,升少将!打不好,枪毙,撤番号!”老蒋这几个字很干脆。

对付杂牌部队,老蒋就驾轻就熟了。三言两语就让马维骥在自己面前表了忠心,他也不食言,命令成立的军需给新二十九师换了些装备,还特批三十万法币给马维骥。

老蒋做这些当然不全为了陈际帆,无论他们打得怎么样,腊戍绝不能丢!否则不但十万远征军要完蛋,而且昆明将受到直接威胁,昆明不保,贵州、四川等地岌岌可危,到时候自己还混个屁啊。

事实证明,这是老蒋少有的英明决策之一。正是因为他的谨慎,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当然,这里面不能少了陈际帆,还有宋关虎。

到了腊戍,老蒋把陈际帆晾在一边,反正这是演戏。可却把宋关虎单独叫来促膝详谈。很可惜,此时的宋关虎已经不是十八军当士官时的那个连字都写不全的宋关虎了。他已经将自己完全融入了“神鹰”,对老蒋的态度和陈际帆差不多,打鬼子的时候听指挥,其余时候各干各的。

老蒋很亲切的嘘寒问暖,对宋关虎的指挥能力赞赏有加,说道如果宋关虎觉得时间合适,他将亲自推荐宋到重庆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未来前途不可限量等等。

“国家值多事之秋,军人应该团结,少讲点政治,多学习军事,为国杀敌才是正道。等缅甸战事结束,你到重庆来找我,我亲自给你安排。”

宋关虎是个耿直的东北汉子,他虽然文化不高,对老蒋的认识也没有陈际帆等人那么深刻,可基本的忠义还是有的。宋关虎的偶像是关羽,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找一本《三国演义》读上一段,在安徽的时候,甚至还请说书的到家里来说上几段。

宋关虎知道,要不是遇上陈际帆,他或许还是基层部队的炮灰,或许是山上的胡子,总之没个好。以前他以为军人打仗就该不怕死,所以他对当炮灰没啥意见,后来自己指挥上部队以后才明白,原来打仗也可以不用死那么多人,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新花样。

陈际帆的有句话让他时刻铭记,那是他问陈际帆,为什么师长你总能想出那么多办法打鬼子,为什么咱们死的人没有中央军的多。

陈际帆没有给他讲大道理,只是告诉他要记牢一句话,打仗要死人的,指挥官避免不了。可咱们只要心中装有士兵的生命,打起仗来就会负责任,就会想办法,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弟兄们的伤亡,这样不好吗?

宋关虎是个老兵,从当兵到现在,死在身边的战友太多了,他对陈际帆这句话记得最牢。一个心中装有士兵的军官才是好军官,这是宋关虎一生的信条。

他知道蒋委员长是最高长官,可他不能背叛陈际帆,甚至想都没想过,他早就不把自己当国军了,他只知道自己是威名赫赫的“神鹰”中的一员,这就够了!

老蒋对宋关虎傻乎乎的样子很满意,他认为这样的军人才是最放心的。得到宋关虎的回答后,老蒋这才把陈际帆叫来最后面授机宜。

他很喜欢陈际帆,他认为发现陈际帆和这支部队是这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可偏偏这个年轻人不肯在他面前表示点忠心,哪怕是一句话也行。不过老蒋也不急,比起当年蒋先云、陈赓等人的翻脸无情,陈际帆的态度要好上一百倍,至少还能听见他亲切地称呼自己“委员长”,至少还能和他在众人面前唱一出“周瑜打黄盖” 的好戏,这让一直郁闷不已的老蒋感觉很新鲜。

当然了,如果陈际帆和杜聿明两个爱将能够再一次给他一个惊喜,那就完美了。到时候他不仅在国内威望剧增,而且在国际上的地位会更加提高。这对处于困境中的老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老蒋和陈际帆再一次就腊戍形势交换意见后,带着一脸的高兴上了飞机。

陈际帆没有进驻腊戍。一来他是“带罪”之身,二来他的重点也不在这里,老蒋授权他全权指挥腊戍的新二十九师,划定腊戍至棠吉沿线为陈际帆防区。可陈际帆能够指挥的部队远远不止这些,他要指挥所有部队在这条公路沿线和来犯日军捉迷藏。

要打游击?自然少不了新四军那些精英。他让胡云峰马上与已经在果敢地区扎根的新四军缅甸特别纵队取得联系。新四军来了这么久,一直都没有能和他们通上消息,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

新四军特别纵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政治成熟,军事过硬的一支队伍,执行组织的各种方针政策从不打折扣,本来他们对能否在缅甸站住脚还不敢打包票,谁知道陈际帆将他们安排在汉族人聚居的果敢地区,这下子新四军们的工作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其实,果敢地区的汉族人虽然在缅甸也混得一块地盘,可对祖国来的部队还是心存敬畏。他们很快发现,这支部队与其他的不一样,与其说他们是军队,不如说他们更像亲人。他们不仅纪律严明,而且和老百姓亲如一家。不但帮助驻地百姓挑水扫院子,而且还在当地这里学校,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很快,果敢地区就成立了形形色色的组织,什么妇女会、农会、商会,还有什么华侨救国会、果敢抗日同盟等,甚至还有儿童团。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团的团长就是当初嚷嚷着要参军的十一岁的彭家声,在他身边居然能团结起一大群少年,除了好朋友刘国玺、罗星汉以外,还有一个八岁的小孩,名叫坤沙。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