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会后,蒋介石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留下陈际帆,让他跟自己共进午餐。
这下让胡宗南、汤恩伯,甚至陈诚,何应钦等人心里面都有些酸溜溜的。今天的会议上,老蒋明显是要重用陈际帆,谁都知道前敌指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央军的嫡系部队归他指挥,这么多年下来,能够独立指挥嫡系部队的又有几人?
蒋介石现在可算想明白了,指望一两句“老师”就让陈际帆死心塌地跟着自己混是不现实的,论能力这个人比他的黄埔学生不知要墙上多少倍,此人非池中之物。既然不能成为嫡系,就要利用。在他看来,陈际帆这面旗帜在战争期间就是国际观瞻,就是援助,就是声望。别的不说,把部队交给他去打日本人,上上下下都是放得了心的。就连毛泽东都敢把部队交给他指挥,难道自己连这点魄力都没有?
而陈际帆在今天的会上感觉到的不是什么恩宠,而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和日本人打了这么久,没有点心得是不可能的,在缅甸战场他亲自指挥了国军嫡系部队,知道国军精锐的战斗力在什么水平线上,他更知道得到美式装备援助的国军精锐在同日军作战时的情形,所以他得到这个任命后没有推辞,仿佛理所当然一般。
理所当然?是的,国军在盟军战线里展开适当的反攻才是理所当然的,他只是适逢其会,并且带个头而已。
蒋介石的中午饭吃得很简单,没有酒,也没有什么更奢华的菜,就是家常便饭。令陈际帆有些不适应的,是参谋总长何应钦作陪。
得了,这是老蒋要让他和这个未来的顶头上司套近乎了,毕竟,这么大的仗,作为总指挥的参谋总长如果不和前敌总指挥加强沟通,这样是说不过去的。
“何总长,您好!”陈际帆赶忙起身敬礼。
蒋介石换了身便装出来,摆手道,“都坐下吧,敬之,这是我新收的学生。”
老蒋的神色有点意思,严肃中不乏一丝炫耀。
学生?何应钦懵了,难道陈际帆要到陆军大学混文凭?
陈际帆很给面子,赶忙道:“委员长,哦不,老师,今天的会议上学生有冒昧之处,还请老师、何总长等多多包容。”
上路!蒋介石听着这句“老师”很是滋润,心道这回你何应钦总不会再跟我抢了吧!黄埔系的人虽说叫我校长,可你这个教官分量似乎也不低。你肚子里那点想法瞒不过我。
何应钦更上路:“卑职恭喜委员长收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我党国大业又添精英,可喜可贺。”
说完转身对陈际帆道:“委员长的学生遍布天下,有资格称老师的,只有你一人而已,希望陈际帆不要辜负委员长一片栽培之意才是。”
陈际帆赶忙站起来端起一杯白开水,“谢谢老师提携,请允许我以水代酒敬您一杯。”
不知怎么的,老蒋竟从兜里掏出一张手绢擦了擦眼角,然后高兴地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好,我饮了此杯,敬之,我们同饮。”说完将白开水一饮而尽。
陈际帆转过身,“属下年轻,请何总长多多关照,我敬您!”
何应钦懵懵懂懂地端起水杯喝了,但是他实在想不明白,老蒋怎么就多了这样一个嫡系了,这可是几十万能征善战的部队啊,这可是几个欣欣向荣发展经济的大省,这可是又独立重工业体系的一大势力啊。
何应钦带着几个“这可是”郁闷地喝完了杯中的水,拿起餐巾点了点嘴角。
喝完了,就该谈正事了。
蒋介石对何应钦说道:“敬之,你是党国的支柱,也是我最信赖的助手,现在要举行如此大规模的会战,参谋部的指挥协调非常重要,陈将军也好,俊如(卫立煌)也好、尤青(罗卓英)也好,伯陵(薛岳)也好,他们在战场上都是俊才,但是后方还要有你,有健生等这样的干才帮助才好。这是我中华民国遭受侵略一来最大规模的反攻会战,要胜利才好啊!”
何应钦点点头,“委员长请放心,轻重缓急我是分得清的,具体的战役计划现在还没有,不过我想听听陈总指挥的意见,他和日军战斗最多,最有发言权。”
“好,好,”蒋介石也想听听陈际帆到底怎么想,“际帆将军,你说说吧。”
陈际帆忽然有一种感觉,说点心里话的感觉,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他承认,自己和战友们因为受军队和教育的影响,对国民党政府对蒋介石是不存什么好感的,即使是多次的虚与委蛇,也只是一种利用而已,否则部队没法发展壮大。当然,来到这个时代后的所见所闻让他和战友们对国民党政府的认识可谓矛盾之极,一方面国军中下级官兵甚至高级将领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勇于和强大的敌人作战,其惨烈程度可歌可泣,但另一方面整个国民党高层不仅对战争的看法迟钝,对政治民生的态度也十分幼稚甚至是可恶。他永远也忘不了武汉伤兵营里税警总团的伤兵,精锐尚且如此,一般的部队就不用说了。这不是武器装备的问题,不是一个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安徽的“神鹰”之所以能打,不是因为武器有多么先进,情报多么丰富,而是士兵们知道战争的必要性,是一系列征募、训练的人性化。
现在他觉得说点心里话,不再和国民政府打擦边球,至少在这一年,他要把自己真正融入蒋委员长的“嫡系”中去,为他在抗日战场上考虑问题,而第一个要对蒋介石和何应钦说的,就是他早就想过的一句话。
“老师,总长,”陈际帆站起来用一种很严肃的口气说道,“说一句很狂妄的话,如果学生愿意打下南京,光复首都,以学生手里的实力,是可以做到的。”
两个军事委员会举足轻重的人物面无表情,他们知道陈际帆所说的是事实,陈际帆不仅有四十多万精锐的陆军,更有航空兵,他只要一过江,毫不费力就到了南京城下。
“说下去!”
“恕学生幼稚,学生一直以为,在抗战中,在老师和诸位长官的指挥下,我英勇的国民革命军是有机会有实力自己光复首都的。说一句自不量力的话,学生此来重庆,原本不指望能说服老师和各位长官进行长江会战,但是学生一定要劝说老师,光复南京!想想,还有什么比法国军队亲自从德国人手里打下巴黎更让法国人兴奋的吗?法国人做不到,可是我们是有机会的啊。(. 棉花糖)老师,想想吧,国民革命军自己光复南京,这样的胜利在国际国内会有多大的影响,民心军心会受到怎样的鼓励,政府的威望会有什么样空前的提高。”
何应钦听明白了,陈际帆的意思说他本来不用这么费事来重庆,收复南京他自己就能搞定,现在来了,就是要说服政府军打到南京去的,这家伙,好大的魄力!
蒋介石被说得内心里面有些激动,南京是怎么丢的,他比谁都清楚,南京被屠城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也想光复南京,可是实力不够啊。难道这要把这点精锐拼光吗?
陈际帆道:“所以此次长江会战,我军的目标是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最后在集结精锐,从江西杀到南京城下。届时‘神鹰’二十万部队将会全力配合,此战势必大大缩短抗战进程,而且会大大提升我们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
“你是说,此次会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光复南京吗?”何应钦问道。
“是的,之前的作战,我们可以根据各战区的不同而灵活处理,重要的是不与鬼子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消灭、牵制日军有生力量,最后再通过一两次战役,歼灭江南日军主力,最后兵临南京城下。”
蒋介石道:“这样一来,会战时间势必拖长,政府的经济是一个大考验啊。”
“老师和总长请放心,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地都是国家土地,无论会战持续多少时间,这几个省都会在粮食甚至武器上倾力支持的。”
这才是关键,也是蒋介石提拔陈际帆为前敌总指挥的最主要原因,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这个账怎么打。陈际帆财大气粗,让何应钦倒吸一口凉气,上百万部队的粮食,陈际帆居然轻描淡写说他会全力支持,希望这小子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蒋介石真的被陈际帆打动了,他回头问何应钦对这一仗的把握。
何应钦道:“这么大的会战,需要一个强大的参谋体系,对部队的指挥和调动负有全权,对后勤、交通和各战区的协调要有全权,否则做不到。”
蒋介石一听,就知道何应钦这是趁机要权,也罢,我可以给,不过老蒋灵机一动,想起了“神鹰”的参谋部,他决定给何应钦来一个制衡。
“敬之说的极是,重庆的参谋部要加强,不过,前敌指挥部也需要参谋机构,我看,就由胡云峰将军担任前敌指挥部的参谋长,‘神鹰’参谋部兼任会战前敌参谋部,敬之这里作为决策机构,胡云峰将军那里作为执行机构,这样就完善了。”
陈际帆听出了老蒋的意思,趁机推荐道:“老师,学生提议请白崇禧将军担任前后参谋部的督察员,负责前后的联系。”
“可以,”蒋介石拿起侍从刚倒的水喝了一口,“白健生经验老道,正好弥补年轻人的不足。敬之,你看前敌指挥部可以指挥那些部队啊。”
何应钦很懂事,“这个问题还是请陈总指挥来说吧,他是带兵的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