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振,桓玄侄子,东晋名将桓石虔之子。桓石虔作战有勇有谋,曾在万军阵中,单枪匹马救其叔父桓冲,所向披靡。桓石虔同志同时还是一个兼职大夫,不但疗效很好,而且基本无毒副作用。只要跟病人说声“桓石虔来”,病人吓得出身冷汗,病就好了,堪称当代华佗,救死扶伤。
桓振颇有将门虎子的风范,可惜由于其太过于勇猛,他的叔父桓玄并不是很感冒(大家都知道桓玄同学是个作家,当皇帝只是兼职)。直到桓玄嗝屁,桓振才获得展示的机会,这是桓振的悲哀,更是桓玄的悲哀。
话说桓玄丢脑袋的事传到了江陵城,城里的两面派王腾之马上城头变化大王旗,从新把被废多年的司马德宗再次抗出来,并恢复东晋帝位,声称必灭桓氏而后快。一副全面夺取抗战果实的面孔。
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乏这样见风使舵的两面派、墙头草。一旦交战双方中的一方大势已去,里面必定有卖主求荣的,所谓识时务,懂机变的人士,纷纷争先恐后投入新主子的怀抱。
很可惜,他们的草头转的太快了一点。他们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而后果是很严重的。
由于刘毅总司令在峥嵘州全歼桓玄主力,一时风头无俩,以为江陵唾手可得,于是就滞留当地摆开了庆功宴。
江陵城里的王腾之焦急的等待刘毅前来收编,望穿秋水、不见伊人。这天夜晚,就见一百来号黑衣人趁着夜色,靠近了江陵城,并突袭了渴望反正的王腾之。整个事件过程,完全就是刘寄奴同学突袭京口的翻版。而这件突袭事件的主角正是猛将桓振。而我觉得桓振奇袭江陵城的难度是远大于刘裕的,一来江陵城作为都城,城市规模和坚固程度是超过京口的;第二、桓振发出奇袭时,是桓氏军团百战百败,士气绝望的时候。
桓振奇袭江陵城成功的消息迅速在荆湘地区传开,很多之前宣布投降刘裕的城市,纷纷向桓振发来贺电,并表示拥护。而他的另一个叔叔桓谦也带领残部前来投奔。
桓振一如既往的猛,迅速斩杀了叛变的王腾之等人,并想杀死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因为在不久之前,司马德宗同意处决了桓玄的儿子。但是,在桓谦的苦苦劝说下,这位猛将兄强压下他的万丈怒火,还是将皇帝的玉玺归还了司马德宗。他们决定归还帝位,从新采取“挟天子令诸侯”的策略。
所以桓振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情绪化的猛张飞,是听得进正确建议的猛张飞。
在得知江陵重新被桓振夺取的消息,刘毅终于放下了庆功酒,安排何无忌和刘道规前去收拾这个不值一提的杂碎。
何无忌和刘道规组合如同被缜密程序控制的机器人一样,毫无悬念的击败了阻击他的桓谦兵团,来到了江陵城下。
正当何无忌准备打下江陵城吃完饭,只见城内居然主动杀出了一支风气完全令何无忌陌生的生力军。何无忌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惨败,被迫退往寻阳。而作为一把手的刘毅,也收到了组织上的严重警告处分。没错,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一票还是桓振同志干的!
击败何无忌后,桓振又挥师西上,迅速击破了来自益州的威胁、斩杀柳约之。简直有我军战神粟裕的连续作战风格。
将星的陨落
不过令壮士扼腕的是,桓振只不过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在对抗一个风头正盛,同仇敌忾,牛人云集的新兴利益集团。
退回寻阳的刘毅团伙,在接受到刘敬宣部的补充后,实力迅速恢复。鉴于桓振战力太过于强悍,刘裕不得不采取双面夹击的战术:一面由刘毅部沿江而上攻击江陵,一部由南阳太守鲁宗之向南攻击襄阳。
桓振非常牛叉的选择对两路势力中较强的一方――刘毅发起攻击。狡猾的刘毅吃了上次亏以后,知道硬打不是对手,于是采取了坚壁不战战术。弄得桓振非常头大,表示愿意献出天子,条件是让自己割据荆湘。刘毅断然回绝。
刘毅这边是求战不得,而阻击弱旅鲁宗之的军队却屡遭败绩,没有办法桓振撤回了江陵城。安排好大将桓谦、冯该守江陵城后,桓振马不停蹄的率军攻击鲁宗之,并成功击破之。
望见桓振出城攻击鲁宗之,刘毅的脸上流出了阴险的笑容。机会来了!
没有桓振的江陵城简直是纸糊的,冯该兵败被杀,桓谦习惯性落荒而逃,江陵城终于被攻破。望见江陵城火起,丢失根据地的虎狼之师瞬间瓦解,桓振只身逃走。
至此,桓振已经彻底山穷水尽。不过最伟大的勇士,永远死于进攻的途中。三个月后,一生战斗、战斗一生的桓振同志帅几十个心腹壮士再次奇袭并攻破了江陵城,赶走了新任荆州刺史司马修之。随后在东晋各路大军的联合围剿下,壮烈殉难!
桓振为桓家军赢得最终的尊严和容颜!
(转自某涯,作者,草莽时代!)
八色马看过很多关于桓振的小典故,在这本书中,改变了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所以,在这里让大家了解下这个历史中真正存在的牛逼人物!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