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狂歌醉今朝 第三章 兵指江淮
傻蛋的小丫头,到这时候还怕临风不答应,见临风神色不定,立刻着急道:“我不管,我这次还是要跟着木大哥,木大哥去哪里,小 弈就去哪里,这,这可是彩婷姐姐亲口答应小弈的。 ”平华扯着临风的衣袖开始撒娇,并且十分夸张的把彩婷都抬了出来。
这原本是临风的打算,但是看着眼前的平华公主,临风还真有些感慨万千,摊开双手道:“好吧,我们现在就走!”
两个女孩子听到临风答应都不胜雀跃,平华欢呼两声,忽道:“木大哥,请等一下。 ”
说着,平华公主直面东方,冲着玄宗和贵妃的寝宫方向徐徐拜倒,叩首道:“平华不孝,不能侍奉父皇、母妃膝下……父皇、母妃保重,请原谅儿臣吧…………只因,只因女儿,实在想留在木大哥身边……”说着说着,平华声音渐低,殷殷哭泣起来,最后几句“实在想留在木大哥身边”仅此一句就已道出了女儿家所有心思。 临风尴尬的咳嗽两声,翩翩适时扶起平华,低声劝道:“公主,别哭了。 木大哥在旁边看着呢。 ”
临风假意不觉,其实他带平华走,一是为了贵妃的嘱托,当日御花园中杨太真的意思很明确,无论临风自己选取方式,总之平华公主是交托给他了。
而这也正是临风心中所忧虑的。 他这一走,原本玄宗和杨国忠算计好的局势均衡。 就会立刻被打破。 李享有万分之一地顾及父子情面那还好说,如若不然,玄宗晚景凄凉已是注定,那么他的老婆孩子势必也难逃厄运。 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临风可以不闻不问。 但是,事关平华公主,他就绝对不能不理了。
所以。 带平华走才是能保护她,至少让她后半生远离残酷宫廷嘶杀的不二良策。
临风的心思平华这个单纯的小丫头或许不知道。 但是翩翩却明白。 深深注目临风站得笔直的背影,忽道:平华真是好服气,有木大哥如此待她!
平华拭了拭泪水与翩翩拿了石桌上地包袱背在身上,齐声对木临风道:“木大哥,我们走吧。 ”
临风点头,抬头查看了下四周,目光掠过一处特别茂密的树阴地时候刻意避开。
平华、翩翩跟随在木临风身后。 从南面内宫的园圃穿过直出朱雀门,一路畅通无阻。
等他们三人来到临风行馆,行馆内早已收拾妥当。 临风安排好平华翩翩,事不宜迟,趁夜色掩护,四百骑潜行夜出,待到第二日天光,玄宗皇帝下旨召见的时候。 只余空馆一座。
来传旨意的小太监唬了一跳,里外寻遍,只见桌案上一封木将军署名,皇帝亲启的奏表。
小太监拿了奏表去交差,自然换得那位过气皇帝的一通雷霆震怒。 而临风他们这时候早就走远了。 很快,“兴庆宫”又传来公主出走的消息。 而令公主出走地罪魁祸首,赫然又是“平冈木临风”是也。 真真是,祸不单行啊,整个蜀中行宫的明黄琉璃瓦顶都快被老皇帝的怒火掀翻了,唉!好在,贵妃娘娘及时出现,也不知道对玄宗皇帝说了些,老皇帝的雷霆之火很快湮灭,整个人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蔫了!
当然。 这些都是事情过了很久很久之后。 从蜀中行宫内,太监宫女们口中传出的些闲言碎语。 真正的事态真相。 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了吧!
临风是夜兵出蜀中,一整夜马不停蹄的疾驰,到黎明时分已快赶出蜀中地界,按现在地行军速度,只要再赶几日,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
事态紧急,却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也是早在出大同前就计算好的。 当日临风千里迢迢护送公主出大同至蜀中面圣,只带了区区四百平冈精锐,实则也是防到有今日之变。 四百人,又都是自己亲信骑兵精锐,万一事态有变,一来、不会走漏风声,二来、赶起路来行动神速。
“大人,再有五百里行程,就出蜀中地界了。 ”旁边骑在马上的欧阳绰言道。
临风点点头,却反过头看向另一边的金泽。 事态突然,临风他们现在可谓是刻意抗旨出逃,只好委屈金泽这个文弱书生骑马,“诚之,你还好吧?无错不少字”
“谢谢大人关心,属下还好。 ”金泽拱手微笑道。
“对了,”既然说到了,临风有件事情就不得不问了,“诚之,你办事我放心,这次行动真是非常非常地顺利啊。 ”被加了重音的两个“非常非常”,临风边说边颇有深意地瞧了金泽一眼。
金泽闻言,老脸微红,假意咳嗽道:“咳咳,这个……大人,属下有事禀告。 ”
“说!”虽然能猜到,但是还是想知道金泽是用了方法能够让蜀中行宫的众侍卫们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唉!早就跟自己主子说过他实在不具备扮恶人的潜质,但是,既然自己主子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这一套,做为属下的当然只能好好地配合了。
金泽失笑,重整神色道:“大人,当日大人让属下放消息到兴庆宫,属下还另外多放了一条消息到丹凤楼……”
下面的话就不用说了,金泽脸上摆出招牌式的微笑。
果然,果然!能将公主如此轻易的带离行宫,没有人刻意放水是绝对不可能的。
金泽下面的话,又让众人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 虽然早就知道,金泽在蜀中行宫安排了个消息极度灵通地内应。 只不过。 令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地,就是:金泽所说地宫里的内应,与这次刻意放水的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一代红颜,倾国妃子,唐玄宗的枕边人——杨太真!
乍闻此事,众人皆惊。 但转念一想又都觉得此事绝对合情和理。 皇家血脉若在太平盛世自然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但在此乱世之秋。 就只能说可帝女花,生在帝王家了。
其实,皇家的血脉无论是否生在太平盛世,一出生就注定背负了比常人更多的负担,这其间囊括地不仅是“家”更有“国”。 若是男儿就注定被卷入争权夺位的血腥杀伐,成,则满目枯骨、满手血腥;败。 重则身受异处,轻则终日惶惶。 若是女儿,结局就更为可悲无奈。 或是成为皇权争斗中地牺牲品,或是为了政治目的被嫁番邦,背离故土,老死异乡。 寻常百姓或许羡慕皇室贵胄常人不比拟的富贵权势,但是个中滋味甘苦,非局中之人。 旁人又怎能窥见。
如今,唐玄宗无力回天,败局已定。 太子李享如今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若是顾念父子旧情还好。 如若不然,豁然发难,一劳永逸的话……那么平华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 是前者就会终身被幽禁在蜀中行宫直到老死,虽说衣食无忧,富贵依旧,但这样的日子还不如死了干净自在。
若是后者就更惨了,或是随玄宗、贵妃离恨归天,或是被他哥哥,出于种种政治目的远送他域和亲,葬送一身幸福。 这样地例子史上比比皆是,身居后宫多年的杨贵妃又怎么会不知道。
前思后想之余,既然是早就可以预见的注定悲剧。 试问天下做母亲的。 又有哪个愿意看到子女遭受如此厄运而不早早筹谋的。 临风的出现可以说是平华生命中的一大转机,同时也是杨贵妃原本料想不到一道福旨。
虽说。 公主这一走,可以说已经是抛却了天之娇女的尊贵身份,但当今形势下,这样反而是不幸中地万幸,是多少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皇室贵胄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幸事。
想明白这其中的深意思,临风不由有些感触,回顾勉强骑马行军的平华公主,在心中发愿: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女孩子,这个妹妹他木临风是认定了!
※ ※ ※
从蜀中到大同路途绵延数千里,来时锦旗飘扬,浩浩荡荡,耗时二十余日。 去时更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斜南西川、檀洲、凤翔、朔方、范阳河东、平卢井口……兵抵大同府境,竟只花了一十七日。 一行人马上上下下都累了个够呛。
回府后,郭衡、韩封尘、魏云、逞恩、郝平、库赖等人早就备好接风宴席。 座中,临风简要讲述蜀中此行的风雨,众人听了都不由得暗自唏嘘,特别是公主这次竟然和临风一回来,待临风说完平华公主“出走”始末后,众人更是感慨良多啊:唉,局势啊,皇家啊!只不过,从此以后,大同府上下都将公主当作自己人,言语行动间更见亲昵关怀。
散宴后众人洗去风尘,各自休息。
平华公主一回到大同府就以小弈地称呼自居,并急急换了寻常衣裳,和彩婷、无双、静秋几个女孩子日日混在一处,口口声声“姐姐”,惹得众人窃笑道:今后有了这丫头,大同府真是热闹不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