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河东郡
得到华雄的首肯,又有贾诩的支持,李泽顿感信心大增,一扫前几日的惆怅。
这些日子下来,原先战场上救活的伤兵,也加入到了队伍之中,使得李泽的这支部队,人数达到了一千九百余人。
骑兵也达到五百骑,总算是有些战斗力了。
随后,李泽传达了军令,命兵士们收拾起行李物资,率领部队和愿意追随前往河东的四万余百姓民众,离开了荥阳;余下的二万百姓,选择留在了荥阳安家落户。
因为董卓火烧洛阳后,使的关东联军进驻之后,见没有油水可捞,也都纷纷撤离回了自己的驻地,从而使得目前的洛阳地面,成了块无主之地。
这也给李泽入驻河东,创造了一个绝好机会,浩浩荡荡的队伍,顺利的从洛阳附近的孟津渡口过了黄河,进入了河东郡的绛县。
绛县是个人口不足一万的小县城,距离河东郡治所安邑,尚有百里之遥,此县虽土地平坦,良田肥沃,但却是座易攻难守之地。
本来像这样的县城,根本不是李泽所选的进驻地,但无奈他们进入了河东郡后,才知道此时的河东郡,竟然拥有数股势力存在。
分别是拥有大汉将军身份的杨奉,此时正占据了河东郡治所,现拥有兵马三万,另外在外的盗贼有白波军大帅韩暹部占据临汾,襄陵、杨县等数县,共拥兵五万,号称十万之众。
面对河东郡两股如此强大的势力,李泽与华雄所率领的二千兵马,显然只是一股小的不能再小的势力。
如果贸然与他们对抗,显然是不智的,因此进驻绛县,徐图发展,可谓是最明智的做法。
绛县虽小,但同样也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这或许就是另外一种得失吧。
进驻绛县后,贾诩被李泽推举为绛县令,因华雄本是朝廷朝廷授予的都督,因此自然是继续担任此职,而李泽担任起县都尉一职,负责协助华雄练兵。
这样一来,三人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李泽推举贾诩掌管政务,自然是明智的选择,毕竟这是他的长处。
而华雄带兵,显然也是轻车熟路的事情,李泽目前可谓是文不能治政,武不能安邦,因此最好的抉择,就是从旁协助他们二人,从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贾诩对于李泽的安排是满意的,同样华雄对李泽,也是充满感激的,毕竟自己的命是他救的不说,如今自己落魄了,李泽却把自己带出来的兵马,依然交给自己主管,敬自己为上司,这份心胸,就更让他折服。
贾诩首先安排的事情,就是安顿好追随而来的四万百姓,给他们建造房子,分派良田,可谓是井井有条。
而华雄每天在军队里,教习的就是战场上的站法布阵之事,至于各项体能训练的事情,则由李泽亲自负责。
李泽每天都是与士兵吃住在一起,清晨时分,他便率领部队,亲自进行晨跑,而且每次他总是跑在最前面,一直到所有士兵跑不动为止,他始终都保持那份挺拔的姿势,仿佛永远不会感觉到累一样。
起初战士们都抱怨,这种长跑训练,只会增加劳累度,根本对上战场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在李泽的身先士卒之下,这种议论渐渐的平息了,之后很多士兵也发觉,晨跑不但提高耐力、增强力量、还能提高速度,更有利于健康,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下,促使全营士兵不但不在反感,反而积极的开始响应起来。
李泽也抓住这段时间的空隙,不断向华雄请教武艺,每天坚持练习枪法,骑射等绝艺。
而李泽的这种刻苦行为,也深得全营兵士的称道,以至于到后来,全营的士兵,都开始向他学习,只要李泽不休息,他们谁也不休息,时刻都在为备战而训练自己。
到一个月后,全营二千士兵,完全是面貌一新,不但个个善于骑射,而且在单兵交战中,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熊更是凭天生的蛮力,在李泽的有意引导下,使用起了一把厚背刀,凭着大刀的重量,往往施展出来,犹如狂风扫落叶般,肃杀凌厉。
一个月的时间,不但二千兵士的战斗力提高了,绛县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李泽带来的四万人口,加上本地的万余人口,使的这个小城,一跃成为一座拥有五万人口的中等城镇。
人口的稠密,不但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增加了赋税的收入,城外的田地,也长住了绿苗,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这天李泽,正跟华雄,贾诩三人商议,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时,城外的斥候忽然来报道:“大人,城外五十里外,有一队上千人的队伍,正在向绛县开来,看其旗帜,因该是支山贼队伍。”
李泽闻言神色不变,华雄听后,点头道:“继续再探,看是否还有大队人马。”
“是!”斥候领命而去。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