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点头称是,觉得小赵说得有道理,就表扬他看问题能够看到实质了,进步多了。
接着,又陆续与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个别谈话,大家的态度大致分三类,一类是支持镇委王书记的,认为发展农业,才适合淮土镇的实际,一类是支持代镇长陈宏的,人不多,但都年青,血气方刚,认为走工业化道路,淮土镇才能快速发展。还有一类,持中立,哪边都不想得罪,只说安排干啥就干啥。这类人,小赵最看不惯,说他们没思想,属癞蛤蟆的,踢一脚动一动。
大家对镇委王书记和代镇长陈宏的看法也各持己见,有认为这下好了,洪麻子死了,淮土镇有希望了,镇委王书记稳重能干大事了。也有认为镇委王书记保守固步自封,有认为代镇长陈宏年青还不定性不踏实。有认为这个人和洪麻子都是一样,想法多冲劲足。
最后,李翰林觉得自己是来这里协调事儿的,帮扶工作的,怎么也要整出点名堂,毕竟自己是带着市委的嘱托而来,原来的两大阵营,现在随着镇长洪麻子的暴亡,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只剩下镇委王书记这一大阵营了。
但是,虽说是变了,但问题的实质还没有彻底改变,那些原先支持洪麻子的一派,现在转变成,立刻支持代镇长陈宏了。
人就是这样,很势力,也很现实,这里的每个人,都为各自的前途做好了打算,支持洪麻子的人,不可能转变过来立刻去支持王书记,就只好支持新的镇长。这样以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作为代镇长陈宏呢,也需要自己有一部分人支持他,因为自己头上的代字,还“没”去掉,还需要这些人的投票,所以大家怎么想的,各自都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李翰林觉得很有必要跟政委王书记和代镇长陈宏谈谈,交流一下思想,目的就是希望两位能够集中精力,统一思想,把想法统一到一个认识上来,再也不能出现以前另大阵营的对垒局面了。
时间也定好了,为了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一个定在上午,一个定在下午。
李翰林本来是想先和代镇长陈宏谈完再和镇委王书记谈,党政办也通知了,但是,镇委王晓昌书记提出先谈,说下午要回城里办事。于是,又便改了两人的排序。
在跟镇委王书记谈话前,李翰林竟与小赵谈了一个出乎这位年轻人意外的话题。
他问:“这些天的接触,你对镇委副书记李立群印象如何?”
小赵愣了一下,才说:“这人很平易近人,不过,我对他总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李翰林问:“什么感觉?”
小赵说:“我不清楚,反正是不喜欢。”
李翰林笑,说:“不会是先入为主吧?你对代镇长陈宏有好感,所以,凡是不支持他的人,你都不喜欢。”
小赵说:“没有,不可能。”
李翰林说:“你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这镇委副书记李立群在镇委书记和镇长中间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小赵没说话,细心地揣测李翰林的意思。
李翰林说:“以后,留心观观察察。”
这是李翰林到淮土镇后,第一次提出自己的看法。
镇委王书记离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十多分钟。他说,有一位老台湾老兵回来了,请他去喝茶,所以,迟到了。
李翰林说:“没关系,你这喝早茶也是工作”。
镇委王书记说:“那老台胞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这次回来,准备捐资建一所学校。”
李翰林说:“淮土镇经济上不去,拿不出钱建学校,只好发动海外乡亲捐资办校了。”
李翰林说:“很多地方都这么做。能够调动台胞爱国爱乡的积极性,捐资为家乡兴建公益事业也是一件大好事。”
镇委王书记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支,想抛给李翰林,李翰林示意现在不想抽烟,又要抛给小赵,小赵摆摆手,他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烟收了回去。
李翰林说:“你自己抽吧,我们这里不禁烟。”
镇委王书记说:“不抽烟的人闻不了烟味。这房间有人抽烟,烟味很久都散不去。”
李翰林笑着说:“我们都是抽惯二手烟的,所以平时自己也抽烟的,只是现在不想抽而已。在市里开会,哪一次不烟雾腾腾?”
镇委王书记也就不客气了,点燃了一支烟。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