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而已集> 网络时代的爱情 (第二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网络时代的爱情 (第二版)(2 / 2)

这封情书是‘一脑壳撞死’发在网上献给贺颖的。如你所知‘一脑壳撞死’是张三创造的,而张三又是我创造的。所以我做为本文中的重要人物应该被重点介绍一下:小生虚岁二十六,胡子拉碴,蓬头垢面。抽四块钱一包的‘白沙烟’。要是钱不够,就改抽两块钱一包的‘芙蓉’烟。要是没钱了,就揉烟屁股用信纸卷起来抽。揉着烟屁股写这种高难度的爱情玩意儿,其行为难免会有些愤青。所以我整日价神情漠漠,落落寡欢。需要指出的是,我不是成心这么酷的。

你可以想象,要贺颖把自己的爱情交给这么一个人物她是何等的不情不愿。所以张三和我应该有一些区别。但我又注定了张三不能等同于网络时代中横冲直撞的那样一批人,他们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衣冠楚楚,油头粉面。我的意思是我的一些优点张三可以遗传,同时他也能剔除掉我的一些毛病,比如我整天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如此张三就组合成了一个优秀的男人,该男人正直聪敏又神采飞扬。尽管他是一个小工,但我个人认为身为一个小工并无任何耻辱之处,你可以理解为是他怀才不遇。

例如在微笑方面张三可以继承我的嘴角淡然一丝若有若无,我的经验告诉我以张三的一表人才女孩子很容易被这种微笑打动。所以张三向贺颖提出约会时贺颖只想了一想就说好。

网络时代的小资们约会时是很讲究情调的。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情调是要付出代价的,通常就是花钱去买,在我而言我觉得花我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晚的情调那是在烧钱,是对人民币的不尊敬。这种傻不拉叽的事我是不干的。花钱买情调无非是想让约会浪漫一些,而据我所知,浪漫这东西不花钱也能得到。

张三和贺颖约会时的一些细节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不是重头戏。重头戏是张三把贺颖带到了他工作的平台。你可以想象去那么高的地方贺颖不免心惊肉跳。所以在上平台的过程中不免和张三有些搂搂抱抱。这些在网络时代有个术语叫‘第一次亲密接触’。张三和贺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三千英尺的高空,这让我心向往之,恨不能把张三揪出来以身替代,但我有些恐高。换我上前线一定会小腿发抖,很丢张三的面子。两个人到了平台,放眼望去下面的世界灯光灿烂,流光溢彩。贺颖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看到这种陌生的景象,觉得大为新奇。高空的气流吹得她发鬓飞舞。贺颖张开双臂做了一个泰坦尼克式的姿势。张三很配合地搂着她的腰,从她微侧过来的脸颊一直吻到她的唇。你知道那个经典姿势的喻意是‘我心飞翔’。换而言之,张三和贺颖就在这种飞翔的状态里深深拥吻。他们身后那块玻璃所分隔的内外世界终于溶为一体。

张三和贺颖所代表的网络时代的爱情终于就这样全面展开,和前辈王二相比较,张三实在颇费周折。这也是一开始我就要向前辈致敬的原因。王二前辈除了因为向线条求huan未遂而耿耿于怀外,在其他人那里一直是无往不利。我做为张三对这个实在感到汗颜。在汗颜之余我发现前辈王二的感情较为纯粹。就时代而言他的爱情是美好的。而张三在爱上贺颖的同时也爱上了征服另一个阶级的感觉。为此他不得不颇费心机。

贺颖一直以为,自己的爱情会和一个衣冠楚楚,油头粉面的男人展开。当然衣冠楚楚,油头粉面是我个人的评价,出自‘贺颖凭什么就不能爱上咱工人阶级’的心理,我本能地对贺颖存在这种想法感到厌恶。用贺颖自己的话来评价,该男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你知道张三受我的影响不可能做到这么高难度。

张三有时候两三天不刮胡子,满腮的胡茬子扎得贺颖面颊生痛,他就哈哈大笑。

革命成功后,张三来自我的一些缺点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我每天早上醒来,要躺在床上抽一支烟才起身,我有时候和朋友喝酒,常常喝到深更半夜,回到家也不洗澡,胡乱擦把脸就酒气熏天地爬上chuang呼呼大睡,我常常三,四点也不睡觉,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就不愿意起床。

贺颖有时候借故不回家和张三住到一起后,开始想要改变他这些不良习惯,问题的关键是我也知道这些是不良习惯,但我觉得这样活着舒坦。所以我不愿意改,张三也不愿意,所以和贺颖硬拖软磨着。

比方躺在床上抽烟贺颖是这么开导张三的:“你这样抽烟万一有一天着火了怎么办?”张三闭着眼睛想了一想,说:“打119”。贺颖气得扭转了身子不理他。过会儿她又继续说:“等119来了你早变成烤猪了。”张三认真地回答说:“不会,我会开水龙头。”贺颖又气得扭转了身子不理他。

让贺颖极为头疼的是张三喝酒。当然这也是来自我的优良传统。我二十四岁以前喝酒一直是用倒的。无论啤酒白酒高粱酒仰脖子就是一口,很有一心把生死关劫与酒同饮的气概,并且醉了从来不吐。后来把胃喝坏了,喝到一定的程度就喝一杯吐一杯,看到桌子下面一片狼籍很不舒服,这才有所收敛。张三的酒量应该是我胃出血以前那个水平。原因是他有爱情我没有,他的心境应该比我开朗许多,所以酒量一定也大。

贺颖对张三这么舍生忘死地喝酒很是担心,她借助科学的力量指着报纸对张三说:“报告指出,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死亡。”这话张三当然不信。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以为自己血管中流淌的都是酒精,也一开口就是一团酒气,连抽烟上火时都要小心翼翼。

可我还是要喝,这是因为酒中的真趣不是妇人们能体会的,如同我们大老爷们不能体会涂脂抹粉的乐趣。在喝酒这一点上我认同刘伶的‘妇人之言,切不可听’。在失去贺颖以后张三才真正感觉到贺颖这一点是为了他好,但是那时候才想到这个为时已晚。张三在一次宿醉后想起贺颖劝他戒酒时的情形,有一点悲从中来。

忽略这些缺点以后张三还是一个很值得爱的男人,比如他那封《创世纪》的情书。在贺颖的坚持之下就已经写到了明末清初:“张三还是一直在寻找那个叫贺颖的女子,经过了这么些年,他已经模糊了那女子的容颜,他唯一和那女子相认的表记就是那女子面颊上的那抹红晕,那是他的鲜血呵,和他血脉相连,张三曾经在一个叫陈圆圆的女子脸上见到类似的一抹红晕,但他坐听陈圆圆唱了一曲《红梅阁》。觉得她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张三喝了一杯茶,就走掉了。不久后,陈圆圆就被外戚田宏遇劫往了北京。”

张三能把一封情书写得这么旷日持久是因为爱情,贺颖也是因为爱情才容忍了张三那么多毛病,女人在爱上虽然常常表现为挑剔,但爱实际上也能对缺点起淡化作用。比方你无法容忍一个陌生的男人脚臭熏天。但有了爱,这就不同,爱情有时候能迟钝你的嗅觉。

贺颖一直不敢把张三这么一个人物的存在让她家里知道,她知道她父母无法接受自己的掌上明珠跟了这么一个小工。她唯一让家人接受张三的办法就是改造好张三,众所周知网络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生米做成熟饭’的时代了。

贺颖对张三的改造从他的学历开始,她承认张三才华横溢,但不被社会认同。张三虽然认为文凭不代表真材实学但也不得不顺从贺颖的意思。爱情有时候会让男人成为劳改犯,张三不得不从他的广阔天地抽身回来接受贺颖的再教育。

以张三的聪明才智,读个把两个文凭出来是不成问题的,就我个人来说,也是很愿意重返校园去享受激情岁月唯一剩下的一点尾巴。但问题在于我对用考试这么落后的方式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学识早已深恶痛绝。究其原因是当年我舞弊太多,这让我良心隐隐感到不安,从而一想到考试就头晕脑眩。尤其是我的一个狐朋狗友就在电大人模狗样地当老师。这小子还老央求我帮他写东西。要我花银子去接受他的教育,这样子的不耻下问是我不能接受的。

对张三这么不思进取,贺颖感到伤心失望。

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以前许多年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就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对方。当张三的有些思想没能和世俗同步时,贺颖给他的影响就让他感觉到不自在。尤其是贺颖善于撒娇,这个姑娘在她那个优裕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那一套让张三大为吃不消。为此他不得不答应贺颖的许多要求,并且在答应的时候感到违心。贺颖当然能感觉到张三不自在。但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张三好,因而显得理直气壮。

张三不是一个驯服的劳改犯。这和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孩子有关,我小时候人送绰号‘大闹天宫’。上房揭瓦下河摸鱼无所不为,要是没有我妈这个街道上闻名遐尔的‘铁匠’。我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少年犯。但我妈在锻打我这块球墨铸铁的时候没能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所以注定了我无法成为一块精钢。以至于我在求学的时候不能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要不是看我在各类竞赛以至运动会上好歹能拿几个名次回来,我的母校早就把我逐出师门而不是留校察看了。发展到后来我更是得理不让人。一时性起就要和顶头上司针锋相对,有时候还揭竿而起拿根木棒追得人家满世界跑。有相当一段时期我所擅长的就是收拾东西走人――老子不干了!为此砸破了好几个饭碗,以至于象张三这么拉风的男人不得不沦落为一个小工。

张三有时候在半夜爬起来抽烟,借着打火机的亮光看到贺颖泪流满面。

用贺颖的话来说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你不爱我了。”说这话的时候她把脸埋在张三怀里,眼泪掉在他**的肌肤上让他觉得痒痒的。张三知道爱她的方式就是照她希望的那样去改造好自己,最终衣冠楚楚,油头粉面或者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人本来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但爱你的人理直气壮地对你说:“不认识你的人谁管你。”这时候你就该感激涕零,然后改变了自己活着。经历了一个时期,你就从不适应到感觉自在,仿佛从一开始你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本来张三是可以因为爱情一步步走上贺颖为他所划定的归宿。这样他们的爱情就会显得幸福美满并且成为一篇《是爱情让我拥有成功》的典范报道刊登在《知音》杂志上。但女人总以为男人是一个变形金刚可以‘咔嚓’扭一下就变成另一个样子,并且不断扭来扭去。我妈在锻打我的时候只是磨去了我的毛刺,我的棱角还在。干过钳工的人都知道这时候就要用一把锉刀慢慢地把它修理成型。要是试图用机器‘咔嚓’一下就把它切得方方正正,平滑如镜。就要经过热处理让它脱胎换骨变成另一种材质。而我这块材料是相当耐高温的。用于谦老大哥夸赞我的话来说就是‘烈火焚烧若等闲’。可见不是八卦炼丹炉不能撼动我分毫。我现在感觉生活就是一把锉刀,在悄悄地一丝米一丝米地改造我。可是面对张三这块顽铁,贺颖显然不是一个优秀的钳工。

按张三的想法,他要是爱贺颖,就得变成另一个人。那个人很明显的不是张三。而这个不是张三的人才是爱贺颖和被贺颖爱着的,从而得出的结论是:“贺颖需要的这个人,不是张三。”

如你所知,在网络时代,是衣冠楚楚,油头粉面的人被称之为‘精英’。而象我这种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的人,看上去更象是社会的沉积物。凭良心而论我们不能要求美好如贺颖者跟着这么一个社会的沉淀物质虚掷青春。正确的结局应该是贺颖跨出了那块玻璃,感受了一下玻璃外面的世界,然后又回到玻璃另一面她自己的世界里。从那块玻璃看出去,世界依然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的景象。

在和张三分手那天,贺颖泣不成声,她知道她还是爱着张三的,只是她无法进入张三那个世界,也无法让张三进入自己这个世界。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两个世界轻轻地碰触了一下,然后就被反作用力弹开。贺颖有时候在办公室里看到她爱着的那个男人在窗外孤独地一口又一口地喝酒。就会有眼泪悄悄地流下来。但不久后张三就不见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贺颖面前的电脑里张三的《创世纪》已经完成:“张三走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久,他只知道经过这么多年,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人在这样热闹熙攘的世界里是找不到他的贺颖的。但张三还是不愿意放弃,他茫然地坐在城市的中央寻找那一抹红晕。张三蓬头垢面,一辆小轿车因为被他挡住了去路,在厌恶地冲他鸣喇叭。”

《完》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