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不错的了。
慕泽记得去过孟津的王铎故居,门票都没买直接逛了个遍,因为整个景点只有他一个游客。毕竟,现代人旅游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要么是为了购物,譬如去上海,香港等地,要么是为了休闲,比如海滨,九寨沟、丽江大理等。对于那些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知名度不高的景点来说,等着它的也只有门可罗雀的命运。
羑里城还算好的,要不是周文王在这里弄出一本名扬中外震烁古今的《周易》出来,恐怕也是无人问津的。
周易是一本奇书,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春秋战国时期,以易学为起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提出的“九流十家”之说。“九流”是指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从管理哲学上讲,百家之中主要是五家,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孙武、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辩证思维方式和易理之道。
《易经》是四书五经中的首经,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力场正极和负极作用,美国高能物理学家f.卡普拉认为太极图的运动变化原理与动力学术类型一致.科学易经派还创立“一元数理论”,“分形分进理论”,“模糊群子论”,地球经络穴位说等,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如《老子》学说中根据太极所阐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易学理论,为世界破译生物遗传密码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1930年一月美国天文学家汤保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旋即有人提出,太阳系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由于冥王星发现不久,观测数据还不精确,预测第十颗行星的努力接连遭到了失败。
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经过反复运算,刘子华终于第一个算出了这第十颗行星的平均轨道运行速度为每秒二公里,密度为每立方厘米0.424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74亿公里,按照希腊神话命名原则,在冥王星后面的叫做“木王星”。刘子华把自己的预测,写成了题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的论文,交给了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考取博士学位的论文。论文获得了一致的赞赏,1938年正式授予刘子华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现代运用太极八卦图,做出的震动世界的伟大贡献。
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制的创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国的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应用中国《易经》阴阳对主统一原理,把数理变成二进制,用0代表阴,1代表阳,把计算机信息数字化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诞生了计算机。
1973年戈德伯格提出了生物控制的“阴阳假说”,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他恰恰就是受了太极八卦图的启发,才提出这一假说的。原来,1957年苏特兰德发现了环腺一磷,1963年普赖斯发现了环鸟一磷,二者在生命活动及疾病过程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当时戈德伯格从一本朝鲜出版的汉医学中看到太极八卦图,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认为环腺一磷和环鸟一磷,就是体内两种对立的调节系统,与东方医学中的“阴阳”相似,很可能是“阴阳”的物质基础,从而提出了著名的“阴阳假说”。
……
慕泽买过周易这本书,但里面晦涩难懂的文字让他每次翻翻就放弃了。什么“潜龙勿用”、“否极泰来”的,慕泽总也搞不明白,反而很羡慕白马寺旁边的那些算卦的老头们,看着普普通通一老汉,愣是把什么卦象经学说的那么头头是道,让人不佩服不行。直到有一天,慕泽在洛阳市王城公园的东墙外算卦一条街上看见一个中年的算卦男子,穿着道袍,面前摆着一本观音佛经,一张红布上画着先天八卦,最牛x的是脖子里竟然还挂了一个十字架,这才彻底打消了慕泽对算卦这一行的敬畏,心想,这人装神棍也算登峰造极了,就差说一句:其实,我是一个穆斯林。
慕泽这次不像高中时来这边玩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几个塑像了账,反而很认真地在城中转了起来,在看了很多碑记和介绍之后,周易知识倒长了不少,蓍草,愣是连影子都没有看见。
也难怪,现在羑里城中规划得很好,绿化环境也不错,像一个大花园,哪里能找出一点监狱的影子了呢?
看看广场上文王塑像的周围,栽着的尽是些月季、紫薇、桂树、松柏等,更是用冬青栽成一排排八卦的图样,而蓍草,压根儿就看不见。
说起来也巧,慕泽正在发愁在哪里能找到蓍草呢,就听见一景区的工作人员说道:
“今天这蓍草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都浇过水,怎么死了这么大片?”
“蓍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慕泽急忙跟了过去,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果然,在文王殿的东角,乾隆的御碑亭的旁边,有一片高约50cm左右的植物,开着白色或者黄色的小花,叶子很像菊花的叶子,但比菊花细长。
这应该就是蓍草了。慕泽想到。
慕泽看到,本应该是油汪汪墨绿色的蓍草像是突然之间被抽去水分一样变得叶脉发黄,很明显,即将失去生命力了。
慕泽问道:“师傅,这就是蓍草么?”
“是呀,园里从日本和其他国家引进了不少的品种,你看,这些都是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养不活。”
“啊?”慕泽一听,外国货?看来不是自己要找的蓍草。于是,慕泽问道:“那羑里城原来不是长蓍草么?当年周文王不是就拿这儿的蓍草算卦么?”。
“几千年了,早就没了。”
慕泽顿时失望,难道,这次又是白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