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西游之无间道> 第六章 三足鼎立之儒行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三足鼎立之儒行天下(2 / 2)

自汉代起,儒学被奉为官学。至此开始,儒家的思想以社会或国家的政权为依托,开始了它的宗教征程。儒教具有了国家xìng宗教的特征。

即使有几个君王或高官崇拜佛道,那也仅仅是个人行为,并不能代表国家。像唐太祖李世民,因为他和老子同宗都姓李,所以他拜道祖为老祖宗,但政权的主要特征还是以儒家思想占据首位的。再比如清代自称为老佛爷的慈禧太后,这也是个个人行为。

自汉高祖刘邦坑了他的小伙伴项羽,创立了汉朝后,为了国家统治的需要,从刘邦开始的历任皇dì dū比较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时候的儒家基本是坐冷板凳的替补队员。

但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儒家的chūn天终于来了,在这里要点名表扬一下董仲舒童鞋。

武帝时为了加强zhōng yāng集权统治,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媚的chūn天来了,儒家终于打进zhōng yāng集权,成了实权派。政权系统的儒化也开始了,这标志着由儒家成为儒教的可能xìng已经实现了。

三国时期就不提了,因为华夏大地又开始熬粥了。什么思想不思想,是骡子是马拉前线试试先!但三国时期对三教的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纵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变动。历时数百年的统一封建帝国崩然解体,社会进入分裂、纷争的动荡局势。

三国之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民族大融合等等,这一个个今rì我们熟悉的词语背后,却是一场场血腥的屠杀。

我们无法想象那三百多年间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但从各种史书和资料可以看出,那是一场人类的灾难。那些人们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这个代价不是他们自愿的。

社会动荡,名教没落,使神学经学失势,佛教、道教趁虚而入,儒术的独尊让位给儒释道三教鼎立。

佛、道两教的兴起,一是由於战争频起,民不聊生,士不安居,社会苦难的加剧使大批人们转向宗教。

二是传统的儒学遇到危机,需要佛道二教加以辅翼。

三是魏晋玄学兴起,它训练了中国士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成为吸收外来佛学的桥梁。

四是佛道二教在经籍和教义上进行了数百年的准备和积累,于此时出现了质的飞跃。儒释道三教相互斗争又相互渗透和吸收,并以儒学文化作为这种三角恋的轴心,奠定了之后一千多年封建文化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基本格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三教的发展和融合意义是重大的,这个乱哄哄的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影响也是巨大的。

隋唐时代,礼仪制度的建设达到了高cháo。唐中期制定的《开元礼》对祭天、祭祖、祭孔等礼制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具有了法典xìng规定。

“安史之乱”后,国家陷入混乱,唐政权一蹶不振。

所以,唐后期的儒者开始反思儒教的效能。他们一方面主张坚决排斥佛道两教,一方面认为应拆诸人的内心,培养人们遵守礼仪制度的虔诚,因而对“心xìng”的探讨成了儒学的重要理论方向。这个“心xìng”的探讨也就是西游中对“心”描写的原型。

儒家的思想和学术都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两宋时期,儒学的思想并未有太大的发展,这一时代的儒者基本就是拿着一千多年前的经典做个批注解个密什么的。

而由大儒朱熹的解密和批注不得不提。他把《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合为四书,主张学问要先《大学》、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科举考试的重点也转向了四书,最终形成了后世争议诟病的《理学》。而臭名昭著的“八股文”就起源这里。

其实西游的主张,就带有明显的反《理学》意图。

元代的九十七年就不提了,你让成吉思汗研究这些猫猫腻,能把他郁闷死。

明代对儒家的发展有两大贡献不得不提。

一是创立了八股文的科举制度,虽然荼毒了读书人的思想,但对儒家的发展却是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是大儒王阳明在三教思想合一的基础上,创立的《心学》。它和西游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三教合一的主张,也是吴承恩写《西游记》表达的主要思想之一,而对于心的描写和探讨,则是这个主张的主线,这才是他写《西游记》真正的意图。

原著中多处写到孙悟空说也敬佛、也敬道、也教化子民,这不正是吴承恩三教合一思想的体现吗?

所以,吴承恩是王阳明《心学》的坚定拥护者,是他的铁杆粉丝,被称为“心粉”。

清代的儒学发展基本还是传承和注释,没有更惊人的进步。但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儒学在清代已经深入人心,成了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国之后到今rì,由于西方文化的介入,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文明和进步,早已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甚至更多的年轻人会对那些千金难换的经典国学嗤之以鼻,认为是老掉牙的老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愚昧和无知,更是社会的悲哀。

如果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rì消失了,我们还是中华民族吗?

纵观历史,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老大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它影响了社会的进程,并改变和塑造着你我的xìng格,以及处事的方式和行为习惯。

《西游记》正是以现实中儒释道三教的争斗为原型,以“心”的描写为主线,书写了西行路上取经人的辉煌。

最后说明一下,关于儒家是不是形成了儒教,这个说法是很有争议的。

我们且站在西游原著和历史的角度看,为了看懂西游,我们应该认为西游中的儒家具有一定的宗教xìng。我们仅站在西游原著的角度上称它为儒教也无妨。但这不是一个学术xìng的论述,一切的目的皆为您更好的接下来《西游之无间道》的正文提供小小帮助。

可能大家对于原著中佛道的争斗比较了解,但对于儒教到底在哪里出现过很是迷糊。其实儒教的踪迹遍布全书,书中每个形成政权的国家,几乎都有儒教的影子,而他们的老大,正是玉皇大帝。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