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兴龙吟> 第九十七章 崇祯最后的日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 崇祯最后的日子(1 / 2)

李自成将鞭子轻轻一扬,同时将左手中的杏黄丝缰轻轻一提,乌龙驹缓缓前进。不需他说出一句话,整个扈驾的官员、骑兵、黄伞和仪仗,都在斜阳的照射下,肃静地向钓鱼台方向走去。大明京都西城上的守城军民用吃惊的眼光向城外观望,不敢放炮,不敢叫骂,甚至没有喧哗之声。

如今以钓鱼台和玉渊潭为中。东以三里河西岸为界,向南去也以小河的北岸为界,在大约方圆三四里内,都成了大顺皇上驻跸的禁地。

虽说这个大顺皇帝有些窝馕,先是三围开封,却被西城军击破罗汝才部,杀得那些农民军四散奔逃。人送外号曹操的罗汝才,也被炮决而死,算是死得英勇悲壮了。李自成只得退去,总算免了损兵折将的危险。然而开封府也就失之交臂了,要知道他在城下死了多少精锐部下啊,能不生气嘛。

可是面对强势的西城军,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含恨退走。

接着又是西安,原是李自成打算定都称帝的地方,也被张奇亲提一旅,先取城池,又回转来一阵乱枪,打得闯军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刘宗敏、袁宗弟、李过等好几个大将都负了伤。

张奇占了西安,改号长安,虽未定都,却有争霸天下之势。李自成被这一吓,乱了头绪,决定直取大明京城,到时天下传檄可定。他却没认真想过,这个念头多么幼稚。

反正大顺军中两大军师,宋献策和牛金星,都全力支持这个计划,因此闯军上下,也没有人觉得有啥不妥的。

很快,就兵临城下,等着进京了。

宋献策按照昨夜与刘宗敏等商定的计划,抬头向东南望一望藏在微云中的太阳,躬身向李自成道:

“陛下,此时大概有已时二刻,可以向城上宣布汝侯刘爷的奉旨晓谕了。”

李自成点点头。

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周密。随即那位骑自马的将领又来到城濠边上,先向城头上空放一响箭,然后收弓在臂,双手捧着刘宗敏的一张文告,用浓重的关中口音,一字一字地高声念道:

大顺倡义提营首总将军汝侯刘谕:

谨奉永昌皇帝圣旨,晓谕城上军民与内臣。明朝气数已尽,尔等均我臣民。义师进入北京,定在今日黄昏。只听炮声一响,尔等速开城门。大军吊民代罪,纪律一向严明。入城之后,百业照旧,市井无惊;布新除旧,共享太平。倘敢闭门抗拒,不肯立即献城,定遭屠戮,以示严惩。切切此谕,务须凛遵!

刘宗敏的这一通文告,由声音洪亮的将领重复宣读三遍,城头上鸦雀无声。

李自成见城中军民都惊得呆了,甚是满意,哼了一声,回转马头,返回行在去了。

当大顺军由李过和李友率领的两三万先锋步骑兵毫不费力气击溃了在沙河市防的数千京营兵,长驱来到德胜门外时,驻节永平的蓟辽总督王永吉派人送来的十万火急的军情密奏侥幸送进正待关闭的朝阳门,直送到通政司。

通政习堂上官一看是六百里塘马送来的军情密奏,不敢拆封,不敢耽误,立刻送进宫中。密奏称:吴三桂已于十六日到达山海关,随同进关来的二十万宁远各地百姓和将士眷属暂时安置在关内附近各地,他本人将率领数万精锐边兵星夜驰援京师,恳求皇上务必使北京坚守数日,以待吴三桂的援兵到来。

“吴三桂果是忠臣!”

恰好乾清宫的掌事宫女魏清慧前来添香,听见皇上用力以掌拍案,心中大惊,但皇上接着说的一句话她没有听清。她赶快掀帘进来,看见皇上喜形于色,顿感放心,柔声说道:

“皇爷,为何事手拍御案?”

崇祯说道:“吴三桂已率领数万精兵从山海关前来勤王,北京城不要紧了!”

魏清慧说:“皇爷,既然有了天大的好消息,吴三桂即将率关宁精兵来解北京之围,请皇爷稍宽圣心,到养德斋御榻上休息一阵。”

崇祯望望她,没有做声,继续在思索着蓟辽总督王永吉的军情密奏。又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

“吴三桂果然是一个难得的忠臣,已经从山海关率领数万精兵来救北京!”

魏清慧望着皇帝,激动得两眼眶充满热泪,嘴唇欲张又止。遵照崇祯朝的宫中规矩,关于一切朝中大事,宫女们连一句话也不许说,不许问,所以魏清慧装做去整理香炉,悄悄地揩去了激动的热泪,同时在心中叹道:

“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但愿上天和祖宗眷佑,国家逢凶化吉。”

崇祯不由得握住魏的一只手,语调真挚地说道:“倘若蒙上天与祖宗保佑,北京平安无事,事定之后,朕将封你为贵人,使你永享富贵。”魏宫人当崇祯握住她的一只手时,由于事出意外,不觉浑身一战,又听皇上说出了这样的话,赶快挣脱皇上的手,跪地叩头,颤声说道:“叩谢皇恩!”此时此刻,她一方面感激“天语恩深”,一方面也明白已经晚了,认为是命中注定她不能受封,只能以宫女身份为皇上殉节。所以在照例叩头谢恩之后,小声地呜咽痛哭。

然而,吴三桂的关宁军迟迟不见到来,大明京城中的臣工渐渐失望了。

“诸臣误国误朕,个个该死!”崇祯恨恨地说,泪流满面。他很清楚地知道,不会有人来勤王了,京都早已成为孤城。大明江山完了,无论是谁,此刻都没有回天之力了。吴三桂没有来,也不会再有什么人来救驾了。崇祯皇帝这回真的变成孤家寡人。

数日之后,大顺军在内应外合之下,京城四门大开,李自成大军进了京都。

乾清宫的宫女们都知道李自成的人马已经破了外城,就要攻破内城,皇上不是自尽,便是被杀。想着她们自己一定将被奸淫或者杀戮,大祸就在眼前,分成几团,相对流泪和哭泣。

只有魏清慧没有同她们在一起哭泣。她刚才跟着乾清宫两三个头面太监悄悄地站立在贴近东暖阁的窗外窃听。当二位皇亲从乾清宫退出时,她暂时躲进一处黑影里;后来吴祥进到暖阁中向皇上请旨,她又站到窗外,所以皇上在亡国前的动静,她较所有的宫女都清楚。当崇祯从暖阁中出来时,她赶快脚步轻轻地走回乾清宫的后边,先告诉别的宫女:“姐妹们,皇上要回养德斋,都不要再哭了。”然后她回到养德斋的门口,恭候圣驾。

崇祯的心绪慌乱,面色惨白,既想着自己的死,也想着许多宫眷、太子和二王的生死问题。他由魏清慧迎接,回到养德斋,颓然坐到龙椅上,略微喘气,向这个居住了十七年的地方打量一眼,不觉叹了一口气。魏清慧赶快跪到他的面前,用战栗的低声说道:

“国家之有今日,不是皇上之过,都是群臣之罪。奴婢和乾清宫的众都人受皇爷深思,决不等待受辱。皇爷一旦在乾清宫中举火,奴婢等都愿赴火而死,以报皇恩!”

崇祯的心中一动,想道:“莫非她窃听了朕与二位皇亲的密谈?”倘若在平时,他一定会进行追问,严加处分,但是此刻即将亡国,他无心理会窃听的事,对魏清慧说道:

“为朕换一双旧的靴子!”

魏清慧赶快找来了一双穿旧的靴子,跪下去替他换上。崇祯起身而去,只有王承恩跟随。其他宫人,都不准跟来。

煤山之上,崇祯惨然一笑,叹口气说:

“今日亡国,出自天意,非朕之罪。十七年惨淡经营,总想中兴。可是大明气数已尽,处处事与愿违,无法挽回。十七年的中兴之愿只是南柯一梦!”

王承恩听了这话,对皇帝深为同情,心中十分悲痛,但未做声,赶快从荒草中找来几块砖头垫脚,替皇帝将黄丝绦绑在向南的槐树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间青丝绦,在旁边的一棵小槐树枝上绑好另一个上吊的绳套。这时王承恩听见从玄武门城上和城下传来了嘈杂的人声,特别使他胆战心惊的是陕西口音在北上门外大声查问崇祯逃往何处。

王承恩躬身问道:

“皇爷还有何吩咐?”

崇祯摇摇头,又一次惨然微笑:“没有事了。皇后在等着,朕该走了。”

他此时确实对于死无所恐惧,也没有多余的话需要倾吐,而且他知道“贼兵”已经占领了紫禁城,有一部分为搜索他出了玄武门和北上门,再前进一步就会进入煤山院中,他万不能再耽误了。于是他神情镇静,一转身走到古槐树旁,手扶树身,登上了垫脚的砖堆。他拉一拉横枝上的杏黄丝绦,觉得很牢,正要上吊,王承恩叫道:

“皇爷,请等一等,让奴婢为皇爷整理一下头发!”

“算了,让头发这在面上好啦。朕无面目见二祖列宗于地下!”

崇祯索性使更多的长发披散脸上,随即将头插进丝综环中,双脚用力蹬倒砖堆,抓着丝绦的双手松开,落了下来,悬挂着的身体猛一晃动,再也不动了。

王承恩看见皇上已经断气,向死尸跪下去叩了三个头,说道:“皇爷,请圣驾稍等片刻,容奴婢随驾前去!”他又面朝东方,给他的母亲叩了三个头,然后起身,在旁边不远的小槐树枝上自缢。

崇祯出了玄武门以后,消息立刻从乾清宫和坤宁宫传到了相邻的几个宫院,然后传遍了紫禁城中。当时除乾清宫中的魏清慧等很少的几个宫女外,都不知道皇帝出宫去是为自尽殉国,一般宫女还以为他是逃出宫了。

明朝的宫女被选入宫,一般在十岁以前。她们多是畿辅各州县人,一旦入宫,便没有再同父母和家人见面的日子。除非遇到国家大庆之日,出于“皇恩浩荡”,一部分年纪较大的宫女才被放出宫,由家人领回,自行婚配,但这样的机会很少,大多数宫女都只能终身深闭宫中,老死为止。由于她们的特殊情况,一旦亡国,没有一点逃生的办法。

坤宁宫的掌事宫女吴婉容和乾清宫的魏清慧,不仅因为她们分别是帝、后身边管事的宫女头儿,也因为平素深明大理,处事正派,深受全体宫女的尊敬。在李自成破了居庸关以后,警讯传来,她们就在见面时互相商定,一旦北京失守,帝、后殉国,她们就跟着尽节,决不偷生苟活,受“贼”淫污。

她们都是出身良家,八九岁被选进宫中,在宫中长大,在宫中读书识字,将忠君看成了天经地义最高原则,也将女子的贞节看得比生命还要珍贵。

魏清慧在亡国前曾受到皇上的恩宠,只是没有蒙受“召幸”。她心中明白,倘若国家不亡,她十拿九稳会受到皇上“召幸”,得到封号。这一点朦胧的宠爱,使她更增加了必死的决心。

昨夜,当崇祯骑马出了午门以后,皇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命吴婉容来乾清宫向魏清慧询问究竟。趁这次见面机会,吴婉容悄悄说道:

“清慧姐,外城已经失陷,听说是守城的人自己打开城门,迎接贼兵进城。这内城也没法守住,眼看会落入贼手。一旦内城失陷,我们都是深受皇恩,决无偷生失节之理。三宫六院,大小都人,都在看着你我二人。一旦贼人进了紫禁城,阖宫慌乱,你是乾清宫的管家婆,威望最高,到那时候,魏姐呀,你可要替大家拿定主意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