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到鹰嘴崖,梁文过叫利烟等下下坡小心点。这里山前是一段比较陡峭的上坡路,上了鹰嘴崖又是一段长长的下坡路,还有转弯过鹰嘴崖,在山崖这边根本瞧不见那边,是极容易出事故的,加上路面只是机耕路,不过四五尺宽,路一边是山崖,一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说峡谷应该严格说不大正确,只能说是山谷,只是下面杂草丛生,一眼看不见底,而且从下面山沟沟里升腾起清凌凌寒气,才叫人感觉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老人们没探测过,反正这山最高的也不过三四百米,晓得摔下去那是尸骨无存够了,过这段路不能不小心翼翼。
利烟上坡的时候还不大觉得,在坡上转弯,往左边一瞧,才感觉心跳得厉害,忙叫,哥,我怕。梁文过停下来,靠近她说,甭怕,你眼睛甭往外瞧就得了,看前面,握紧车刹,千万别松了,慢慢的走下去,没事的。你看着我,跟我做,啊?
利烟叫道,不行,哥,我握不住车刹,我,我滑下去了。梁文过一见,只好把车子丢在山崖一边,走回来,说,没看出啊,平时你不是大姐大么,这回,吓成这样子了?要是叫我村里的孩子瞧见了,准嚷嚷你是没卵子的――后面俩字孬种就不好出口了。赶紧扶起利烟的自行车,说,我来赶车,你啊,跟在我后面,这总没事吧?
嗯,这还差不多,让我牵着你衣服。利烟还担心。梁文过忙制止,小姑nǎinǎi,千万别淘气,甭牵衣服了,帮忙拉住车后架吧,我也省省力气。利烟这才听话的拉住车后架,心定了,才问,哥,你刚才怎能骂人呢?我不是没胆量,是头一回见这阵势,给吓住了,下回你瞧好了,准不是这样子。
走这种下坡路,梁文过不敢太分心,点头说,那是,那是,这种路甭说你一个女孩子,我们要不是走惯了,心里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利烟奇怪,说,你们都知道这山路难走,何不修路的时候把这里修宽些,那样也不会像现在走路提心吊胆。
梁文过只能瞧着前面苦笑,说,我的大小姐,谁不想把这鬼路修宽一些,可这得要花花绿绿的票子,就是我们整个凤凰大队的人都不要一分钱的出劳力,也得国家拨钱开路。你也瞧见了吧?这鹰嘴崖多陡峭,为了炸开这几尺宽的山路,我们村里可是付出了人命代价。
那是五十年代,国家出面要给凤凰村修条可以行车的山路,这是天大的好事,以往凤凰村的人都只能是靠肩挑手提搞运输,费力不说,大件一点就没法子,有钱人家花大价钱请师傅来烧窑砖做屋,没钱的人家就只能永远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山上的树木多,房子有的甚至用树木竖起来当墙。村里人吃惯了苦头,早盼着zhèng fǔ能够帮忙修路。
可这路不是那么好修的。凤凰村到外面的世界太远了,有二十多里,就是距离最近的凤凰林场也有十多里,这次修路要不是国家设立林场,要凤凰村的老百姓提高觉悟,不要跟林场捣乱,也许机耕路都不会延伸。借了这次东风,当时的老支书梁继国带头动员村民修路,哪怕就是把各家各户折腾得叮当响也要修一条通车的山路。
zhèng fǔ拨钱有限,大部分只能是靠凤凰村的老百姓想办法。梁继国老支书当年已经花甲,也是他德高望重镇得住阵脚,几次修路都有人畏难想打退堂鼓都被他老人家给喝斥了。但路修到鹰嘴崖时,大伙都傻眼了,依照工程师设计,走这里是最近的,要是绕过这一段,工程量就大大增加了。
为了节约有限的几个资金,老支书梁继国没有额外请技术人员,埋**炸山都是村里的土把式干,修到鹰嘴崖。这里山崖地质不同于前面山间小路,都是硬度很高的石头,埋炸药的风口得选好。土把式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在这里出事了。据当时在场的人说,梁老支书本来是没事的。
可是一块削尖的石头冲梁武华飞过来,梁武华是大队的民兵连长,人年轻,老支书一直看好他,期望他接班,当时正在指挥村民散开,根本没注意有这么一块致命的石头,老支书瞧见了,拼命一扑,民兵连长被扑得腾腾的后退了几步,还在发愣时,老支书却倒在了血泊中,削尖的石头差点削走了老人坚硬的头颅。最后一口气,老人家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要梁武华接着带领大伙把路修好,要是他没做到这件事,到了地下,也羞见祖宗。
所有凤凰村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都哭了,大伙都发誓,就是有再大的牺牲,路也得修出去,得让子孙后代走出这山疙瘩。路在接班的支书梁武华手里终于通了。这一天,村民才一致认为可以告祭老支书的在天之灵,也一致同意老支书是有资格在祖宗的坟墓傍边树立石碑。
梁文过讲完了这一段修路史,指着鹰嘴崖向南的缓坡地说,你看见了吧,那就是凤凰村的祖坟山,凤凰村的人都埋葬在那里。这是几百年来的传统,只有最南边的那块地,那是凤凰村梁家先祖公的葬地,不是谁都可以安葬在那里的。先祖公的坟墓每年都有村民填土,你要走近,发现那几乎就是一头小山,这是梁家几千个后代不断填土形成的,更是祖公历史的见证,而傍边的几个小坟墓,却是梁家凤凰村所有村民的八宝山。不过进入先祖公坟墓傍边侍候的那都是得有资格,得所有凤凰村梁家村民一致同意,这个人才能死后安葬那里立碑。
利烟显然对这一点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下了坡,左右瞧瞧,两边山林的树木不是先前的那些杂木,都是一棵棵的板栗树,树枝上结满了栗子。那带着刺的栗子在阳光下闪耀着鲜绿的生命,有的微微绽开向人们抖露出里面她们蕴含的jīng华。
利烟问,这就是你以前跟我说的,凤凰村的板栗?板栗之乡,看来是真的,这里到处都是啊!梁文过很是自豪的说,那不是盖得,要论板栗之乡,凤凰村在咱们南湖,怕是湖西省都得挂头一份大牌。你只知道凤凰村的板栗多,还不知道,这其中也有故事的吧?
利烟喜欢听他讲话,催他,那你快说,什么故事,是不是又跟凤凰村的老祖宗有关?俩人骑着车,林间的机耕路虽然不平坦,却比山外的机耕路好多了,山林沙石多,少泥土,路基相比就结实,颠簸不大,不影响说话。
梁文过笑了说,可说是跟老祖宗有关,也可说是没关系。反正凤凰村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这一片的板栗林,不光是为凤凰村家家户户提供烧柴木料等等,还是我们这里村民的救命粮。板栗树就是我们凤凰村老百姓的救命树。
救命树?利烟重复了一句。梁文过嗯了声,指着远远近近都是葱茏茂密的板栗树林,说,你也看见了,这里的树木却都不是很粗壮,也就是说,这些树年纪并不是很大。因为这些都是栽种了才一二十年的板栗树。村里人每年都会栽种板栗树,才会有这么大片大片的树林。
利烟有些xìng急,问,为什么喜欢栽板栗树?你还没说清楚救命树的来源啊。梁文过说,这不就要说到了吗?你甭急,说书的也得酝酿酝酿情绪么。这话得从我们先祖公说起。你大概不知道,我们凤凰村村民,据族谱记载,说是先祖公为了躲避元末战乱,才从中原地区迁居到这凤凰村的,当时凤凰村并没有这种村名,是我们梁家人到了这里,人烟兴旺了,村人说落凤山是凤凰落脚之地,先祖公能够选择这里定居,是因为发现了这地儿,就是当年那只神凤凰暂停的宝地,才有了我们梁家人今天的兴旺。既然凤凰在此暂停过,自然得叫凤凰村。
凤凰村虽说是能够躲避战乱,以往村里人要到外面去,都是早早打好盘算,来去就得上天时光。同样外面的人想要进来,也不是那么轻易,也得掂掂,不说山里面有可能迷路,还极有可能遇到山间野兽,几十里山路没有人烟,要出点什么事,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是这样一个相当于世外桃源的地方,凤凰村的人生活了一辈子又一辈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rì子也可自给自足过得去。可也有天灾闹得太凶的年景,族谱就有记载。说是清初,凤凰村差点变成了废墟。几百户人家被天灾闹得揭不开锅,大伙都饿得面sè菜青,出外讨饭的,变卖家产逃难的,凤凰村人都觉得是老天要大伙大难临头。
这个时候,梁家人有个一生好栽树的老人,族谱记载是梁有米这位祖先。梁有米家境贫寒,从小远离村子,住在凤凰村东南边的那片属于他个人的林子里,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结了草棚,平时没人过问,顶多大年时分,族长会叫人按例送一份孤寡老人的年礼。
村里人都饿得快要断气,是这位老人为村民献出了一种东西。老人在他住的草棚四周栽满了板栗树,每年都有大量的板栗,板栗没人要,只是自个吃。老人不光家里有存下来的板栗,树上结的板栗也到了成熟的时节。
板栗书有名典。板栗又称为栗子。它与红枣、柿子一起被称为“三大木本粮食”。板栗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孕妇常吃板栗不仅可以健身壮骨,而且有利于骨盆的发育成熟,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是一道非常不错的美食。
有了板栗,大伙至少可以挨rì子过,暂时度过了饿死人的境地。这以后大伙记住了板栗的救命大恩,凤凰村的人有意无意都会种植板栗树。梁有米老人是头一个陪葬先祖公坟墓的平头老百姓,前面能够陪葬的几位都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
到了近代,板栗树再次为凤凰村的人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几年,国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天灾,凤凰村的人也不例外,大旱把田地里的作物都给天收了,只有板栗树不怕干旱照样生长得葱茏茂盛,那一颗颗光溜溜黑黝黝的栗子又一次救了大伙。打这以后,大伙在自个的自留山地都自觉的栽种了板栗树。这才有了漫山遍野的板栗树。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