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见杨达迟疑不语,以为他怕出丑,便鼓励他说道:“小伙子,你就露一手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嘛。其实以你的功底,我相信写什么字都不会差。”
儒者的话引起了杨达的兴趣。
“看样子,这老头的文级比我高。倘若我在他擅长的‘瘦金书’上赢了他,那我的文级岂不又升一级?”
杨达觉得这是一个升级的大好机会,便连忙说道:“好吧,那我就献丑啦。写得不好,还请多多包涵。”
说罢,杨达启动文气,迅速在幻海中翻出“瘦金书”的书法字诀,在文气的驱动奋笔疾书。
很快,宣纸上便出现了几个大字: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也是《千字文》中的一句,之所以选这句,是因为全文之中,只有这句有“龙”字。
一旦杨达在书法上胜了这位老先生,那这个“龙”字便是他升级的钥匙,能帮他打开升级的大门。
杨达这次可谓是倾力而书,将体内的文气都凝聚到手腕上,按幻海中出现的“瘦金书”的书法特点和技巧,一气呵成,笔走龙蛇。
他知道,“瘦金书”瘦金体的特点是强化了笔画转折处的提按动作,虽瘦但不弱,以硬朗见长。这些特点当然难不到他,有文气相助,一个个很标准的“瘦金书”字体便在他的笔下显现了出来。
他更知道,要使这种字体完全与原创者的一样,除了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也是字体的灵气。
“瘦金书”的灵气和普通的书法有所不同,它为赵佶所创,是楷书的一种。
赵佶何许人也,堂堂大宋王朝的皇帝。因此,“瘦金书”中不可避免地融合着赵佶的灵气,散发着一种皇族贵气,凝聚了一种养尊处优的气度。
这种气度,杨达估计应该与他擅长的赵构草书是一致的。
“赵构与赵佶是父子关系,同为大宋皇帝,其书法也是一脉相承的吧。我将赵构书法中的文气用到赵佶的书法中,应该是可行的。”杨达就在刚才的书写中,将其领会到的赵氏草书灵气用到“瘦金书”中。
杨达的字写好后,纸张被坚了起来,向大家展示出来。
只见字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文体匀称,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充分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众人一见,皆称妙品,惊叹这位年轻人无论哪种书法,都可以舞弄得出神入化,极为相似。
“写得不错,形极似,神也出来了。看来,你真是一位书法奇才。假以时日,必当成为中国书法的栋梁之才。”儒者凝视着杨达的作品,悠悠地赞道。
杨达满以为他表现大为惊奇的神色,但儒者那不紧不慢的样子,让他觉得有点不安。
“看样子,我这次写的字不如他了。”杨达心中喑喑担忧。
“大师,请问杨达写的瘦金书,与你的相比较,哪位更优呢?”许市长笑着问道。
他也是研习“瘦金书”的,自然对这一书体的比较结果十分关注。
“呵呵,这位小兄弟写的字,我刚才说了,形极似,神也似。但在神方面,还略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加以揣摩和练习。”儒者评价道。
言下之意,就是说杨达的作品不及他,是因为他对字体的灵气把握得还欠缺火候。
其实也难怪,这是杨达第一次写这种字体,在字体的神似方面掌握得不够也是在所难免的。
“我看得出,杨达兄弟想将写赵氏草书的神韵用在瘦金书上,这种想法理所当然,但是有所偏差。”儒者竟然洞悉了杨达的写法,这让他感觉十分震惊。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