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我是天骄> 第一三六章 世界街球联赛(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三六章 世界街球联赛(下)(1 / 2)

“那怎么办?”汤姆·奥斯汀失神落魄地叫道,“难道我们就这样把市场拱手让人?我不甘心啊。”

王杨冷笑道:“当然不会,不战而败,从来不是我的风格。”

汤姆·奥斯汀精神一振,时至今日,王杨已经成为他唯一的希望所在,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让他近乎熄灭的希望重新燃烧起来:“老板,你有什么办法?”

王杨冷静地说道:“我的办法就是,抢先下手。”

“抢先下手?”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没错。”王杨点点头,“虽然Sneaker文化已经到了即将成型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包括那些最资深的Sneaker。我可以肯定的说,除了在座的之外,其他所有人对Sneaker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我们父辈的看法上:鞋,是用来保护或是帮助人在运动时的一种工具,就像车是用来开的,衣服是拿来穿的一样简单。即使未来这层窗户纸被捅破,Sneaker文化也不能像理解鞋的用途那样所被一般公众接受。就连孕育出Sneaker文化的最大功臣耐克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三十多年来开发的产品和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这就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只要能抢在耐克反应过来之前占领Sneaker文化的制高点,拥有最强势的话语权,耐克三十年来的一切努力,最终都会为我们做嫁衣裳。”

赛思·伯格紧张地问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王杨按动桌子上的按铃,办公室的门开了,一个一身嘻哈装备和一个身穿休闲T恤的亚裔走了进来。

“K博士?艾利克斯·王?”还没等王杨介绍,汤姆·奥斯汀就叫出声来,确实,在美国球鞋领域,基本上没有人不认识这两个家伙。

在美国,Sneaker文化的崛起离不开两个网站,艾利克斯·王创办的RETROKID和K博士创办的KICKSOLOGY;RETROKID算是第一个成规模的球鞋图片网站,而且它为球鞋所做的全方位展示,使其成为全世界鞋迷寻找资料和鉴赏球鞋的必到之地,称之为球鞋圣地毫不为过。而K博士更是在球鞋测评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KICKSOLOGY测评网站可以说是学院级别的球鞋测评圣地,他对球鞋的测评也会在全世界球迷间流传,并被奉为经典。他所创立的球鞋测评评分体系和成为唯美形态的球鞋摄影,即使是在后世的Sneaker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标尺作用。后来,这两位Sneaker界的教父级大佬联手创办了《SoleCollector》杂志,成为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最著名的、最权威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Sneaker文化媒体。

“哦,你好,汤姆,还有赛思,杰伊。”那个被称为K博士的一身嘻哈装的亚裔懒懒散散地打着招呼,最后转向王杨,“嘿,天骄。我们的任职就从今天开始吗?”那个中国人也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王杨。艾利克斯·王是台湾人,整个人白白胖胖的,带着一架方框眼镜,很有功夫熊猫的感觉,而K博士是韩裔美国人,典型的大饼脸,话不多,但是有啥说啥。

赛思·伯格三个人对视一眼,脸色都不太好看,既然K博士的网站是以测评球鞋为主,那么一炮走红的AND1也是测评对象之一,不过除了太极等寥寥几款评价尚可外,其他的都被骂得狗血喷头,这自然让AND1的三个创始人非常不爽。

王杨亲自给他拉了一把椅子:“说的没错,就从现在开始。”

汤姆·奥斯汀看着两人的动作,奇怪地问道:“老板,你这是?”

王杨笑道:“很好,看来你们都很熟悉,今后在一起共事就更加方便了。”

“共事?”赛思·伯格惊奇地问道,“老板,这两个家伙要加入AND1吗?”

王杨点点头:“我个人注资三千万美元取得RETROKID和KICKSOLOGY网站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从现在开始,K博士和艾利克斯·王就是AND1的独立董事。将负责AND1全部球鞋的总测评。伙计们,咱们丑话说在前头,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够好,他是不会留情面的。”

这就是王杨的应对措施之一了,二十一世纪什么流传的最快:网络;什么对潮流最敏感?还是网络。就拿王杨自己来说,他的Sneaker知识,有百分之九十来自于网络,诸多的球鞋网站引领多少懵懂的球鞋爱好者走进Sneaker大门,从一开始的球鞋评测,到后来逐步深入了解球鞋背后的文化寓意,感受球鞋的精神象征,然后开始追逐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独特款式,几乎所有的Sneaker都是这样诞生的。当耐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惜注入巨资加大对自己产品和宣传和挖掘,最终成功掌控了Sneaker文化的话语权,奠定了自己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等K博士和艾利克斯·王坐下,王杨说道:“就按照我们的协议,你们的RETROKID和KICKSOLOGY·COM网站发展资金由我来解决,如何经营我不管,我只要看到一个最经典的、最有影响力的Sneaker文化平台。我们AND1每年将会特意拿出一部分限量款和别注款交由网站发售,还会定期和网站联手举办全美和全球的Sneaker玩家聚会、球鞋展览。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通知我。”

K博士和艾利克斯·王点点头:“OK。汉语、韩语版本三天后就能开通,其他的语种还要再等等。”汉语是艾利克斯·王的母语,韩语是K博士的母语,自然驾轻就熟。

其实还有一点,王杨和K博士、艾利克斯·王都没有透露,那就是王杨将作为主要出资人,支持两人创办Sneaker文化杂志《SoleCollector》和SoleCollector·COM网站;因为双方实行战略合作的形势是AND1公司和原来的网站之间,即将创刊的《SoleCollector》杂志和SoleCollector·COM网站则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没有必要在AND1的董事会上提出。

在Sneaker文化的发展史上,专业鞋文化媒体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产物,这代表了此文化领域的社会认可度,有市场的需求才会有杂志的产生,并且是给予了Sneaker人群发表自己见解,表达自己热爱的平台。进而影响更多的人认识Sneaker文化,了解Sneaker文化,甚至成为此中的新一员。由此可见,好的Sneaker文化媒体平台对于鞋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任何国家都是一脉相承的,包括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鞋文化兴起之路,都与媒体的成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的Sneaker杂志也是在2004年乔丹的中国之行后,连同Sneaker文化一起发展起来的。

原本对于《SoleCollector》杂志,K博士和艾利克斯·王只是有一个不成形的想法,还不敢付诸实施,不同于做网站这样的虚拟经营,杂志这种实体媒体,一旦投入连收手都不可能,要么一炮打响,要么惨淡收场,两人的现有资金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小众的实体媒体。偏巧这时候王杨找上门来,不仅愿意出资支持两人创办《SoleCollector》杂志,还详细阐述了后世里《SoleCollector》杂志的很多构思和策划,听得两人热血沸腾,于是乎,三个Sneaker达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共同开创了Sneaker文化最辉煌的一段传奇。

王杨的资金自然是来自于前段时间的乐透大奖了。美国的中奖彩票税率很高,一般是25%的联邦税再加上各州的州税(纽约州的州税是8.97%),还有个人偶然所得税,这样三扣五扣,将近一半的奖金都变成税金了,而且根据领取方式的不同,最后到手的奖金还有区别,如果是分三十年领取,最后能拿到一亿七千多万,但是如果是一次性领取,就只剩下九千万了。王杨现在的很多规划都急需资金注入,根本不可能细水长流,这样他最后拿到了九千万美元。对于王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九千万远远不够,不过只要AND1开始重组后的正常运转,尤其是王杨把后世的那些经典鞋款一一拿出来后,AND1立刻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再加上王杨把握好大势所趋,接下来的事情就不会有大问题。

“下面是电子商务。”王杨没有耽误一分钟时间,立刻回到了会议中,“电子商务策略能够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我们已经在官网上开通了网络销售。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增加客服数量和服务范围,做到二十四小时随时应对顾客的需求和Sneaker的问题,下一步,除了RETROKID和KICKSOLOGY网站,我们的官网上也必须开通Sneaker论坛,我们的客服除了熟知本公司的款式外,对其他公司的全部产品也必须了如指掌,不管顾客提出什么问题,是不是AND1的产品,我们都必须及时反馈。”

赛思·伯格有点儿郁闷:“这不就等于是给对手帮忙吗?”2000年的篮球鞋领域,几乎都是耐克的天下,可以想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肯定都会奔着耐克去。

王杨拍拍手:“这不是帮忙,而是自信,我们要打败耐克,但是首先我们尊重耐克,我们承认耐克在这些年来的优秀表现,只有击败这样优秀的对手,才能证明我们自身的伟大。如果连知己知彼都做不到,你凭什么去击败他?”

赛思·伯格神情一振:“老板,你说的太棒了。”

王杨没有说什么,继续刚才的话题:“还有就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面向全球开通个性化定制业务。”

个性化定制业务,又称为ID业务,是IdentityDesign的缩写;在定制业务中,消费者可以在商家平台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具体包括鞋、服装、配件等产品类别中的各种款式),然后加入个性化色彩的符号,通过多种配色以及材料的搭配调和,进行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设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参与其中”的行为设计出一款属于自己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产品。一直以来,产品定制服务是很多高档奢侈品的标志之一,原本球鞋业务是不属于这样的高档奢侈品的,但是随着Sneaker文化的发展,很多Sneaker已经不再满足于收集现有的款式,而是希望能够有自己专属的球鞋,于是ID业务应运而生。1999年,第一个球鞋领域的ID业务平台由耐克公司在美国本土互联网建立,并随后发展成为实体店,跟随耐克的旗舰店进入到伦敦、大阪、巴黎、北京、上海。2003年,阿迪达斯的ID业务平台也开始向全球开放。

赛思·伯格刚刚振奋起来的精神又有点儿蔫了:“老板,恐怕我们目前很难负担的起啊。”

也难怪赛思·伯格发愁,ID业务对于以销售数量盈利的体育用品企业来说确实很不划算,一般都是耐克、阿迪达斯这样实力雄厚的巨头才能负担的起,像AND1这样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开通ID业务只能是稳赔不赚。即使是耐克公司,据王杨所知,他们的ID业务推出后,虽然业务量很大,也给耐克公司聚集了巨大的人气,但还是因为成本巨大,很难做到收支平衡,2008年第一家ID业务实体店在上海登陆,结果2010年就被迫撤出了。

王杨笑了笑:“这个我当然知道,而且我们目前的经典款式也太少了,所以我不要求马上开通。这样吧,当我们的净利润达到五亿美元的时候,再正式开通,怎么样?”

赛思·伯格的心扑通一下落回到肚子里:“这样最好。”

当然,要狙击耐克对Sneaker文化的主导权,只有这些还不够,对于耐克来说,JORDANBRAND才是他们的杀手锏,所以能够阻止JORDAN篮球鞋的继续辉煌才是这场争夺战的核心,不过王杨对此表示没有压力:我先一步剽窃过来不就成了吗?

王杨敲敲桌子:“继续我们的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AND1在街球领域的龙头地位,使全世界街球场彻底成为我们的领地,我决定修改现有的街球巡回赛,将全世界的街球手囊括进来,举办世界街球联赛。”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