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行长的隐秘情事> 第十一章 高中的苦乐印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高中的苦乐印象(1 / 2)

 一

高中生活是人生最痛苦最难熬最苦海无涯的岁月,和青春一样的学生们对此都深有感触。这几年的生活在许多老师同学,甚至后来走上成功的高官巨富们相聚时永远的话题,抹不掉,挥之不去的存在。当然,更多的是那些今天看来不知是苦是甜的秘密,依然锁在自己心中的保险柜里。

青春和几个人同学喝酒,刚开始还说排座次的问题,几圈下来,话题就转到了自己高中生活上。刘灵运几个人说自己在学校调皮捣蛋的事儿,青春只是听,不语。别人都讲完了,青春道:“要说高中的生活,你们谁也比不了我,我们考城县的高中条件差,学生们吃苦多。你们吃商品粮,上高中在城市,我们在农村,学校更是偏僻。一个是天堂,一个地狱,没法比。你们想不想听我的情况。”

几个人非要听青春讲一讲他的高中生活如何的苦。青春喝了一杯酒,敬了大家一杯,开始讲自己的高中生活。

青春上的是考城县五中,这所中学不在县城,原先是红庙高中,后来统编为县第五中学。五中离红庙集镇还有三公里,在郭庄旁边。原来是一个沙堆荒地,前面是一个几万亩大的水坑湿地,长满了芦苇野草,各种野鸟翻飞,鱼肥虾美。有水有草有鸟,今天来看来绝对是一个很美的旅游圣地,对青春他们这些学生来说,这个地方无疑是一个劳改场。

学生们每次回家来校,从考城县到张君墓的柏油马路下来,要走三四公里的土路才能穿过那个块湿地。那条土路好天坑坑洼洼,汤汤水水,没有一点儿平整结实的路面。如果下点雨雪,路基本被水埋没,不通车,几乎不能行人。这苦了五中的学生们,他们没吃没喝必须回家,只能几个人做伴儿,卷起裤腿儿趟着泥水,逃难一样回去。

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换洗衣服,从家拿粮食和馍,这是他们一周吃的食品。五中有学生食堂,学生们从家捎带的粮食换成饭票。学校规定一斤麦子换八两馍票,一斤玉米换一斤馍票。学校食堂的司务长是青春同班同学*的父亲,一个又瘦又高,不苟言笑的男人。

每次收学生交来的麦子都会压称,你带50斤麦子给你称出48斤算是大面子的人。称完称还要挑剔你麦子的好坏,麦子潮湿有虫儿或者颗粒不饱满,影响出粉儿率,他总能找出毛病扣几斤馍票。食堂做出的馒头说是二两一个,学生们都说绝对不够,谁也不敢站出来较真儿。这样里里外外克扣,60斤麦子吃到学生肚里40斤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后来*高中毕业回家因为和邻居发生纠纷,把人捅死后亡命天涯,被公安局缉拿归案后执行死刑。有学生说是恶有恶报,这话不是当着众人的面说的,是没事私下嘀咕着说的,别的人听不见。

学校食堂做的白面卷子不管斤两够不够数,味儿道却是很地道。青春每次吃四五个才垫垫底,放开肚皮吃七八个不在话下。不光是青春一个人,几乎所有的学生吃白面馒头都是这个饭量。家长和学生心里都算一本账,一个卷子2两,七八个卷子就是一斤半的饭票。

按照这个吃饭的标准,一个学生一年要带一千多斤小麦才能保证肚子不挨饿。那个年代一家要拿出一千多斤小麦,可以说全县没有一个家庭能有这么多的麦子拿出来供应学生。青春的那位同班同学*除外,他爹当学校的司务长,他从来没有带过粮食,没有饭票去到老爹那里拿就行了,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一些和他关系好的同学还可以通过他到司务长那里暂时借一些。

学生们不会这样心甘情愿的吃亏,也不想这样奢侈,自已想办法贴补一下伙食,尽可能的少从家拿那点儿本来就不多的粮食。最常见的就是从家里带馍带红薯。

每到周日下午,学校归校的学生们带着馍篮子馍兜子,里面是窝头卷子包子馒头红薯芋头萝卜五光十色的食品,学生宿舍里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馍篮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周前三天要赶快吃完自己从家带来的食品,要不然馍可能就馊了。特别是夏秋天,天气温度高,宿舍里的食品坏的快,学生们知道家里大人从嘴里省出这篮子馍不容易,就是馊了也舍不得扔掉,热一热照样儿吃到肚子里。青春对吃这种发馊的馍刻骨铭心,一直到今天也忘不掉那种怪味儿,掰开后扯出很多很长的白丝儿,像掰断的莲藕一样。

后来青春从不吃拔丝苹果芋头,看到那些用筷子夹起一块儿就拉出来很多很长的白丝儿的美味佳肴,他却条件反射开始恶心反胃。

高中最苦的生活儿还是学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英语背历史被地理,上午下午三堂课满堂灌,晚上写数学物理化学作业直到九点晚自习结束,周有周考,月有月考,期中有考期末有考,把人考的晕头转向,神经衰弱。

老师们不知道能拿多少奖金,反正有使不完的劲儿挥霍不了的精力。班主任曹老师,那位胖胖的,说话慢慢的中等个头的中年人也不知道那么大的精力,每天打了鸡血一样,他担任三个毕业班的七八节课,每天备课批改作业,不知道有多少事儿要忙,可他每天早上和学生一起床,监督学生早自习,晚上陪着学生晚自习,还要和那些早退的迟到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斗智斗勇,为班里鸡毛蒜皮的难事儿想辙儿。青春这几天让曹老师费了神。

下午五点是学生归校报到的时间,各个班的班主任老师点名。青春上高中两年了,只有一次迟到,闹出了好多事儿来。那天,曹老师叫了三遍文青春的名字,下面也没有人答应。曹老师很生气。高三五班是学校的重点班,学生都是本校的尖子生,从来没有过学生不按时到校的事情发生。

曹老师问:“文青春来没来学校?”

曹老师是想给大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如果有学生下面说来了。外出办事儿或者上厕所了,只要有个合适的理由老师就算过去了,事后再找青春问一问什么原因就行了。班长黄爱叶对青春有意见,因为她的课本和作业本后面常常被人撕掉,有人告诉她是青春的干的,被他撕掉当擦屁股纸了。看到青春没有报到,黄爱叶马上抓住这个最佳机会报仇雪恨:“曹老师,文青春还没有来,一直没有见他的影儿。”

曹老师名也不点了,生气的说:“这个文青春太不像话了,学校学习这么紧张,他居然敢迟到不来。他以为学校是旅店哪,想什么时间来就什么时间来,想什么时间走就什么时间走,来去自由。这里是学校,是我们考城县堂堂的第五高级中学,是有校规校纪的地方,我们不能容忍这种自由散漫的作风在这里蔓延,决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呆一会儿文青春过来,你们班里先开个会,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然后把情况汇报给我,等着老师对他的处理。这次我们要狠狠的处理他,杀一儆百。”

曹老师对文青春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这个学生学习始终是班里的前几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这样的学生最后肯定能考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属于是让老师自豪得意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平时也让老师头疼,因为学习好的学生性格也活泼,是个刺儿头,像个刺猬一样浑身是刺儿,不好管不让管。曹老师带毕业班五六年了,对每一种学生都非常了解。

啥样的学生用什么办法对付,他心理有数。别看他点名的事后故作严肃的说要严肃处理,其实都是虚张声势,做样子给别的同学看。曹老师不会因为这点事儿把一个好苗子给给毁了。你要知道班里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曹老师多拿好几百块的奖金,年底评优秀老师也是很重要的业绩砝码,曹老师才不干那种自己挖坑埋自己的傻事儿哪。

青春却没有给曹老师一点面子,直到吃过晚饭,他也没有到学校报到。八点多后,黄爱叶跑到曹老师办公室,告诉老师文青春还没有来。曹老师说:“你先回去,文青春已经来了,我去找他。回去后不要和其他同学说这事儿了。”

其实青春一早就出了家门,在每次上学必经的路上,邻村几个孬二蛋在路上挖坑设陷阱,一下就把青春给治了。

那天,他自顾狠着劲蹬车,想早点赶回学校,绝对没有想到会有人暗算他。当他看到前面的一堆新土堆在路上,本能的绕过去。看看没有事,车子又回到小路中间继续前行。不远处又看到两个草篮子放在路两边,无法选择的从两个篮子中间冲过去。

在驶过篮子的两秒钟后,其实也就是一秒多钟的时间,他的自行车前轮突然就没有了,像是掉进了深渊一样。车轮陷入地平面以下,死死的卡在坑里。巨大的惯性让他从自行车上飞了下来,就象体操运动员李宁从单杠上360度大循环下来的动作一样,潇洒,飘逸。

不过,他没有站住,而是直挺挺的仰面倒在路上。这个优美的动作让人意想不到,更让人瞠目结舌。在他重重摔倒在地上的同时,车座后面馍篮子里盛的窝窝头、书本也似乎想看看这个热闹场面,争先恐后的从篮子里钻出来,在地上不停的饶着圈打滚撒欢,犹如天女撒花一般。

旁边的玉米地里开始有人狂笑不知,一个人得意洋洋的说:“二歪,你看这个家伙单双杆水平真高啊,世界级的,给我们免费表演哪。”

另一个人道:“琉璃哥,这小子像李宁啊,不过不是拿金牌,而是摔的利索。”

一个叫铁棍的孩子从玉米地里跳出来,又蹦又跳:“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亲人解放军。唉嗨唉嗨呦,唉嗨唉嗨呦,送给咱亲人解呀放军。”

文青春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对于自己摔倒在地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当他听到几个人幸灾乐祸说笑时,哭着从地上翻身爬起来。他边哭边骂:“日你妈,你们几个小王八蛋坑死我了,看我不收拾你们。”

青春哭着张望,看到几个人的得意和猖狂。几个人显然还没有他年龄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屁孩,居然敢这样戏怒他,一下子就把青春的火儿给激出来了。他气冲冲的扑上来就要揍他们,那几个孩子仗着人多,一起围了上来和青春对着干。

五个人在路边扭打在一起。青春正在气头上,刚开始是勇猛无比,时间一长,青春就不行了。一人难敌四手,恶虎不斗群狼。四个人围着他拳打脚踢,青春是四面转圈招架,到处挨打,顾头不顾腚。那场面绝对不象现在电影里男主角那样,武功高强,对付几十上百个地痞流氓不费吹灰之力。青春是越打手越软,越打越无力,最后几个人压在地下,哭爹叫娘的叫唤。

路上过来几个行人,把他们拉开了。有一个人认识你青春,对那几个孬二蛋说:“琉璃头,你们几个小心点,这是老何庄大表姑家的孩子,他舅可是园艺场派出所的公安。”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