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隋唐雄鹰> 第二十二回 分兵突进势如虎 直下长安王者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回 分兵突进势如虎 直下长安王者谁(2 / 2)

恭帝见李渊决绝,心中一突,略一犹豫,乃道:

“唐王请奏。”

李渊道:

“请唐王府按禁军一半配置,世子府和秦公府按禁军四分之一配置。”

恭帝道:

“各减一半,由杨华安排。”

李渊不悦,道:

“不烦他人,吾自会安排。”

恭帝阴着脸,勉强同意。李渊估增兵之事恭帝必不同意,再提怕引帝疑,反不利于事。于是乃道:

“秦公李世民颇善政,长于理财,请为长安县令和国库司。”

恭帝正千方百计谋李渊军权,见李渊主动提出,乃道:

“李世民可任长安县令和国库司,但任职过多,不免误事。御前大将军之职可否免去?”

李渊想不到其来这一着,只得答道:

“可也。”

于是。恭帝乃下旨,令从军中挑选精兵。增加唐王府、世子府、秦公府守卫,令李世民为长安县令、国库司,免去御前大将军之职。

李渊得圣旨,即按圣旨选调精兵入城守卫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世民即任长安县令、国库司,接掌国库,乃令杜如晦、房玄龄共同打理长安府衙日常事务,令长孙无忌为国库司吏,负责日常管理和收支,并全部调换国库官吏。长孙无忌乃做两本帐。一本假帐应付皇帝,一本真帐自己掌握,自此,国库任唐王使用,恭帝要调用颇为不便。

数日,李渊又奏请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开府置官属,以便预议朝廷大事云云。恭帝不敢事事逆李渊意,只得同意。于是,唐王、世子府和秦公府各任官吏。文吏武官众多,自成一体。

数日,李渊将升赏各文官将武名单、各郡县任职名单及战死、至残之将士赡养名册交上,请定夺。恭帝照准。于是,李元吉得任为太原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山西北部数十郡县;裴寂为河东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河东数十郡县;李道宗为渭滨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渭南、渭北数十郡县;李靖为河西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河西数十郡县;柴绍为汉中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汉中十多郡县;李孝恭为陕南兵马大总管。负责总领陕南数十郡县;刘文静为扶风郡太守,总领周边数郡县;刘玄基为潼关太守,负责周边数郡县,各归顺的郡县太守、驻守多继续任职不变。长孙顺得得任为朝中中书令,高士镰为侍中,唐俭为御史大夫,武士彟为光禄大夫等等。

李渊见恭帝无异议,又奏请由李世民兼长安卫军和宫中禁军指挥使,恭帝乃道:

“京师武备,李世民不比杨明之、杨华熟悉,且李世民已身兼两职,不便再任。”

李渊道:

“可免长安县令。”

恭帝答道:

“李世民乃朝中猛将,指挥使之职太小,不宜世民,且四方未定,随时须挂帅平乱。”

李渊不便再争,只得闷闷不乐而回,召建成、世民,乃将恭帝之意告之,并对建成、世民道:

“此子防我甚于贼。”

世民道:

“此事由我办,其不得不同意。”

李渊道:

“愿闻其详。”

世民道:

“恭帝所持者乃杨明之和杨华,我伏数万人马于城西门外,暗调数百将战入城,一举拿下城西门,大军入城,以杨明之、杨华叛乱为名擒之,挟恭帝将保卫长安和禁宫之权交出,大事可定矣。”

李渊乃道:

“此计可以,但不可与其撕破脸皮,必须慎重。期间,建成要加强对恭帝行动监控,加强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安全保卫,不得有误。”

建成答道:

“我兄弟行事,父亲且放心。”

于是,建成尽将于城中暗暗招收的千多壮丁加强唐王府、世子府和秦公府保卫,令人加强对恭帝动静监控。世民则每日率数十人出,暗换成数十将校入,一连多天如此,调入候君集、殷开山、唐俭、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等百多战将。世民见人数差不多了,乃令段志玄率三万人马乘夜伏于西门外,城门一开即到城门外听令。

当晚深夜,世民令调入的将校暗藏兵器,扮成家奴,一起到达城西门。守城都尉认得是出出入入的长安县令李世民,以为世民要出城,道:

“深夜不便,请上官白天再出城。”

世民高声道:

“恭帝口令:杨明之、杨华造反,命往我率大军入城,捉拿反贼。”

守城都尉乃杨明之亲信,知世民所言极假,大怒,率守门五百兵卒欲擒世民。世民大手一挥,众将一齐扑上,各显本事,顿时将五百多名守门士兵一个不漏杀尽,控制西城门。世民乃大开城门,伏于城外的段志玄见城门开,即率军入。

世民留一万人马扎城西,以防不测,令殷开山与段志玄各率一万人马往擒杨明之和杨华。两人率军如飞直冲杨明之和杨华府而去。杨明之和杨华毫不防备。一举被擒。于是,世民率着大军。押着两人直往宫中而去,到达宫外。禁军阻,世民不欲战,乃大声道:

“杨明之、杨华里通外贼,事发被擒,尔等欲与之同罪?”

禁军群龙无首,你望我,我望你,均不敢出头。世民喝道:

“凡事皆由圣上定夺。我等一切需听令于主上。”

于是,禁军乃退。世民直到宫门外。大声道:

“长安县令李世民有急事奏请。”

一会儿,宫门开,世民入,见恭帝便服于门口,也不下拜,昂首挺胸道:

“杨明之、杨华里通外贼,欲造反,被我等擒获,就在宫外。请主上立斩之。”

恭帝被世民威势所吓,犹犹豫豫道:

“此乃我族人,可否法外开恩?”

世民答道:

“朝廷皆尔所有,一切由尔作主。但京师不稳。极待任一得力大将安抚。”

恭帝早明世民来意,只得道:

“任尔为长安卫军和禁军指挥使如何?”

世民道:

“吾将尽力而为,保长安稳定。”

恭帝又问:

“谁可任长安卫军都督和禁军统领?”

世民道:

“段志玄和殷开山。”

于是。恭帝乃下旨任李世民为京师卫军和禁军指挥使,段志玄为京师卫军都督。殷开山为禁军统领,将杨明之、杨华贬为庶人。令迁商洛。临行时,恭帝亲往送行,两人悲伤。恭帝对两人叹道:

“我族中落已定,亚叔、兄弟不必再作无谓之争,以保全我杨氏一脉。叹尔两人从此可安享无忧矣!只我命运系于人,不知它日死法如何?”

三人于长安城南门外抱头痛哭一场,才依依不舍而别,恭帝回宫中,自郁郁数日不上朝。

世民任长安指挥使,将段志玄、殷开山分别安插为长安卫军都督、禁军统领,又安排一批校尉充任卫军和禁军头目。于是,长安便牢牢掌握在李渊父子手下。

李渊闻河东屈突通拼死抵抗,裴寂与之交战,互有胜负。乃奏请恭帝下旨,遣使往抚屈突通,不想屈突通道:

“此乃唐国公挟天子以令诸侯,非真天子令。”

李渊大怒,召建成、世民商议出兵之事。建成见世民累建赫赫战功,正忧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怕日后居世民之下,闻唐王意,欲请领兵出击、建功立业。王圭道:

“子岂不闻以柔克刚,以长制短之理?临敌作战子不如世民,静心理政世民不如子。不如扬已之所长,协助唐王,亦功德无限。”

建成答道:

“行政不见功,将来不能承唐王位。”

王圭答道:

“未必也。将来唐王为帝,对继承者必以治天下之能为首虑,而不是以马上战功量之。今不如以已之长协助唐王,使唐王早识世子之长,同时,将来唐王登位,必多用亲信手下和前期重臣,世子可以利协助唐王行政之便,多结交之,将来太子之位必世子。”

建成闻言,大喜,乃往见李渊。李渊见建成世民均到,征求建成之意。建成道:

“世民善兵,吾荐世民率兵出征。”

李渊见建成能容人,兄弟团结,暗暗欢喜,乃奏请恭帝下旨令建成协助唐王处理政事,并替世民为长安令,主持长安城事务,令世民率十万人马前往,会同裴寂一齐剿灭屈突通。

那屈突通本是恭帝心腹,唐王请抚之,恭帝欲乘机召回,厚加重用,以增加自己话语权,不想屈突通不解其意,现李渊以屈突通叛乱为名请旨剿之,无可奈何,只得同意。

于是,世民率十万大军经潼关出,到达永济城下。永济守将为屈突通手下大将祝冬生,城内有两万多人马。世民令刘政会率三万人马围攻永济,七万人马绕过永济北上二十多里,距道路两边两里外下扎大营,待屈突通派兵下南救永济,再拔营尾随南下,以一举歼灭屈突通援军。

数天,不见屈突通有派兵南下往救永济的迹象。世民估屈突通兵力不够,不敢分兵南下救永济。于是。乃率军南返,令候君集持恭帝圣旨入城见祝冬生。祝冬生见圣旨到。乃恭恭敬敬接旨,又亲出城迎接李世民入城。将永济兵马交与世民。世民大喜,厚赏永济将士,令祝冬生持圣旨抚平陆、丙城、复县,三县均归顺。

于是,世民扫清运城外围,乃率十五万人马到达运城下,派人约裴寂南北夹攻。最初,世民组织人马进攻。屈突通利用水网优势,累累被其水陆并进袭击。死伤不少。

世民见久攻不克,大急,亲率三万人马进击,到达城下,令大军一边向城上猛射箭,一边架设云梯攻城。城上敌军亦向下射箭、抛石,大军死伤不少,却攻不上城。世民环视周边,见远处有一两面临水之道路。直通城内。

于是,世民欲往攻。刘政会阻止道:

“此道两面临水,且路过于夹,不利进兵。”

世民道:

“敌被吸引于城墙。我迅速偷袭之。”

于是,世民乃率五千人马沿着此道而去,道路两面水深。且越来越夹,走着走着。眼见还有近百米就到达城内陆地,突然水面上出现上百战船。如飞而来,船上四面用高梁杆围严实,敌军坐在里面。世民见船越来越近,令将士射箭,箭纷纷射在高梁杆上,伤不了敌军。敌船内却纷纷将箭射出,道路上之将士无可躲避,纷纷中箭,惨叫声不断,落水者亦多。

世民大怒,手舞长枪,挡开敌箭,继续猛冲,忽然屈突通出现在船头上,令数十名弓箭手一齐向世民射箭。世民见数不清的箭向自己射来,急伏下,却突然失足,跌下水中,世民不会游泳,顿时惊慌失措,在水中乱爬乱挣,口鼻入水,吃水不断,苦不甚言。

那屈突通见世民落水,指挥船冲过来,欲生擒世民。这时,一校尉猛冲过去,一跃入水中去,抱着世民在水中快速潜行出数十米,一跃而起,跳上路,背着世民飞奔而去,众将士亦迅速退走。

回到营中,世民醒,乃知被一校尉救起,令传来,问之,方知此人名叫史特来。于是,世民破格将史特来晋升为参军。史特来连升数级,喜得与部下连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次日,世民恢复,与随军房玄龄商议如何进击屈突通。房玄龄道:

“敌所依者,乃水军也。不知我有多少将士通水性,何不设立水军,以其之道还其之身。”

世民以为然,仍令各队报通水性将士,得五千人马。于是,世民令史特来为水军首领,组织训练,参照敌船征船造船和用高梁杆搭船屋。

经过史特来二十多天的严格训练,水军已于船上出入自如,百条船操练亦得法,史特来乃请出战,以试战力。世民道:

“此奇兵要用在关键时刻,不可过早暴露给敌人。”

于是,史特来乃不请战,继续加紧训练。

世民见云梯、弓箭不足,令从潼关运来一批。此时,万事俱备,乃约裴寂于次日总攻。

第二天一早,世民传史特来,道:

“我军将从两面临水道路进攻敌军,敌船出,尔船亦出,插于道路两边,向敌船猛射火箭,以火灭敌船,使我军顺利得攻进城内。”

史特来闻此计,大喜。忙去准备大量弓箭上船,令士兵每箭头均绑柴草,将桐油淋柴草上,并将己方船只尽淋湿,做好出击准备。

世民令候君集、刘政会率十万人马进至城墙下,指挥猛攻城,攻守双方你来我往,战至傍晚,大军死伤两万多。候君集、刘政会请息战。世民不但不不许,反而将余下八万人马全部压上。候君集、刘政会见世民决心下,十万大军云集城下,顿时精神大振,乃将十万大军分成多路,实施多路多梯队攻击。候君集、刘政会也各亲率一队,猛攻敌城。城上城下展开生死拼搏,惨烈无比。

世民见火候到,乃亲自率领三万人马沿着通进城内的道路猛攻,史特来率水军,驾百只战船于道路两边悄悄随后。

屈突通远远见大队人马沿此路迅速进击,乃指挥船队出击。史特来见敌船出,亦率船队迅速杀出,挡在道路两边,待敌船全部进入射程,令将士点着箭头,一齐将火箭射向敌船。顿时,数十敌船中箭起火,敌军一面扑火,一面调头逃走,但后面船只相阻,前面火箭又纷纷射到,只一会儿,敌船就被烧成一片火海。世民一马当抚,率大人马猛冲。突然见前面道路被挖开数丈,水深过人头,不得过。世民急中生智,令史特来将船开来,一字排开,将断路连接起来。于是,大军得过去。

屈突通完全想不到世民有水军,见战船被烧,断路被接通,对手纷纷通过冲过来,只得离开城墙,亲率一军来战世民。

那屈突通刚离开,城墙守军力量大大薄弱。刘政会见机不可失,亲自冲到墙边,架起云梯,如飞爬上,跳上城头,杀散守城士卒,招呼大军加快登城。一时,守军全线溃退。

世民远远见屈突通指挥人马冲来,亦指挥大军向屈突通猛冲,双方在城中展开拼杀。候君集、刘政会、孙成武、章雄伟各率一军冲入城,杀散守城之敌。此时,裴寂亦率军到,乃下令将正与世民死战的屈突通等一万多人马紧紧包围。那屈突通被四面围困,不得脱身,却拼死不肯投降。

世民怜其忠勇无比,下令停止围剿,乃亲往两军阵前,对屈突通道:

“隋室软弱,已四分五裂,仅将军一人苦战,安能独挽狂澜?今已临绝路,岂能以数万将士性命成一己之英名?不如归顺于我,亦算完满。”

屈突通回头望众将士,见众将士均满脸期盼之色,长叹一声,将大刀一丢,拜倒在地下,道:

“前者,实为报隋室知遇之恩,今将军胸怀广阔,宽容我将士,实在感恩。吾请归将军麾下,每有战事,必为前驱。”

世民大喜,走上前扶起。自此,世民手下又多了一名赫赫战将。于是,世民乃令通告安民,令各路人马严守纪律,不得杀城内一兵一卒,不得伤害城中一草一木。次日,大赏三军,又赏降卒,并令不愿从军者回乡。大军休息数天,世民与裴寂告别,率得胜之军还朝。(。。)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