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早睡早起,国家才会更有朝气。七月十五rì(戊寅)这天一大早,奉天门前一众官员正为有关明rì册封之事而吵来吵去。
现场,面对一众出口成“脏”(话)的毒舌官员围攻过来,张璁大叔当即“一言九顶”!你说他一句他马上顶回你九句,反正就是输人不输阵。
眼看双方恶语相向,广场之上几乎一片混乱,坐在上面的小皇帝倒是觉得很轻松。因为对于这样的场面,他早已见惯见熟,大臣之间的骂战,如今他也只会当作猴戏一样来看。
此外,不管下面的官员提出任何尖锐xìng的问题,小皇帝也只是随意敷衍几句了事。往后等所有人发表完各自“意见”以后,嘉靖皇帝宣布─────散朝。(太有范了!)
眼看皇帝大人大步大步的离开,下面已经开始出现不少针对他的声音来。
“想想,咱们都上疏抗议了那么久,至今依然一点feedback(回覆)都收不到。不管怎样,皇帝大人您也应该有个态度吧!现在怎能完全漠视我们的存在呢?”
对于这样的态度,这样的结果,恐怕全世界都无法接受。事情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怕且大伙儿要起来作乱了。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时另外两位兄弟张璁、桂萼眼看现场群情汹涌,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然而,留在现场的大批官员如今仍然不肯散去。事因明天就要举行册封典礼了,大臣这边依然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正当大家手足无措,无计可施之际,现场突然有一把声音高喊起来。
“各位同僚,请你们听我说,如今陛下已被小人所蒙蔽,我们当臣子的岂能就手旁观下去呢?”
喊话的人,乃是吏部左侍郎何孟chūn,这位平rì看上去还蛮有修养的兄弟估计也是憋了很久,今天才会突然爆发起来。
此刻,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时,这位何侍郎似乎有了更大的瘾头,继续发表自己的“高见”。
“各位是否还记得,成化年间先辈们(官员)曾因为慈懿皇太后的葬礼问题,而在文华门外集体哭谏力争。最后,宪宗皇帝还不是被先辈们所打动吗!既然有先例在前,所以我们今天也应该效法先辈们的壮举,去找皇帝大人讨个说法。”
(其实像这种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在明朝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了!)
眼看有人牵头,很多官员也陆续凑过来起哄。既然有第一个人跳出来煽动,那么接着也就会有第二个。
就在最需要火上浇油的这一刻,杨慎同志又跑了出来。面对这帮蠢蠢yù动想去闹事的官员,他先是握紧拳头,然后振臂一呼。
“国家养仕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天!”
如此振聋发聩的一句口号,无疑让现场所有人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
这也不奇怪!我记得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当一个人身处在群体当中时,他的意志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总是低于身处在孤立状态下。所以,人往往在孤立状态之下更容易保持头脑清醒。
而事实证明也是那样。经杨慎这样一喊,在场很多官员体内的“群氓基恩”也一下子全部迸发出来,然后跟着响应杨慎的号召。
你们看到了吧!咱们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特别喜欢凑热闹的人最多。而在他们当中即有为公义的,也有为私怨的。不过,也有个别“怕死”的官员,在现场劝说着“咱们不如先冷静一下”之类的话。
面对这情况(为避免大家的意志动摇),翰林院编修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张翀这两位激进派,突然站到金水桥口把出口堵住,并且当面向所有的官员大声喊到。
“如果今天谁不去(请愿),我们就在这里打死他!”(看来要靠吓唬才行了!)
看到这两个家伙好像来真似的,其他那些官员也不敢再去劝说。照这势头,估计大家还是“跟着大队”会比较好一点。就此,那些不大愿意去闹事的官员,最终也被全部拖下了水。
接着,在兵部尚书金献民以及大理寺少卿徐文华的指挥之下,二百多位官员陆陆续续地向着左顺门的方向走去。此刻,他们带着一腔的愤慨,把怒火从金水桥口一直燃烧至左顺门前。
根据现场情况报道,这场集体示威活动的声势是浩大的、官员的情绪是高涨的、而场面更是混乱的。看样子,如果今天小皇帝不“给个说法”,恐怕他们也不会就此罢休!
与此同时,在左顺门的另外一边,当嘉靖皇帝刚刚回到文华殿以后,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已经听到外面有人在吵吵闹闹的。(那帮砸场子的人来了!)
这时,一个太监滚水烫脚似的跑了进来,然后一副神sè慌张的样子,看上去好像出了什么大事一样,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