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1 / 2)

() 老实说,自从“左顺门事件”以后,朝廷那帮大臣确实学乖了很多。<ww。ieng。>然而,眼看“大礼”好不容易才定下来,如今为了不让有人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节外生枝,一位正直敢言的兄弟,决定担当“炮灰”重任,率先出来向皇帝大人提出抗议。

此人姓“杨”名“言”─────杨言。(看来小皇帝这辈子跟姓杨的人都是纠缠不清的了。)

嘉靖四年五月初八(丙寅),礼科给事中杨言先生上奏,扬言反对何渊所提出的那份“入太庙”议案,其奏疏内容如下。

“陛下!当rì太祖皇帝(朱元璋)以及太宗皇帝(朱棣)等历代祖宗,都是自身拥有天下者,所以他们属于大宗(皇帝)。不过,献皇帝原先只是藩王,以往未曾有过任何帝王的基业,所以只属于小宗(臣子)。有鉴于此,如果让献皇帝承袭宗庙,与历代君主的排位并列,恐怕将会扰乱国家大礼。”

看到这位杨言先生把话说得如此有道理,嘉靖皇帝也顿时语塞!

确实,太庙的事谁也不可乱来。大家想想,如果到时候嘉靖真的把他老爸献皇帝放进太庙,奉为大宗,并且自立为一系帝统。届时,帝系排位该如何排列呢?难道要把孝宗以及武宗那一系取消吗?

看来,咱们小皇帝还得花点时间想想办法才行!

经杨言先生这样一闹,朝廷那帮大臣似乎也忘记了“左顺门事件”所留下的痛楚(廷杖),于是一个接一个的跟着跳出来上疏反对何渊所提出的那份“入太庙”议案。

眼看有人给自己捧场,杨言先生越加放胆地发泄自己对于“议礼”的种种不满。

经大臣这样一闹,小皇帝这边一下子又被难住了。

此时,躲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张璁大叔,已经完全揣摸到小皇帝的心思。

很显然,小皇帝就是嫌那座观德殿太小,所以心里才会出现不平衡。于是,在这关键时刻他又跳出来讲出自己的建议。

张璁认为,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皇宫之内另立一座宗庙(与太庙以示区分)。这样既可以让陛下尽孝道,同时也不会破坏祖宗礼法,反正就是一人让一步。

这时,大臣那边才没有人再敢提出什么异议。对此,小皇帝听完以后也很满意,于是他立即下命工部,于嘉靖四年五月二十二rì(庚辰)起正式开始筹划兴建宗庙,其后并给这座新庙取名为“世庙”。

此外,那位正直敢言的杨言兄弟,最终因为“过于激动”而被贬到宿州去当一名判官。

自从嘉靖四年开始,嘉靖皇帝除了忙于给父亲建庙以外,他还不断拓展领域,继续大搞面子工程。如其中一项最为之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修辑《大礼集议》以及《明伦大典》等书籍。

嘉靖皇帝希望能通过这些书籍,纠正以往各部级官员对于“议礼”的错误认识,并歌颂其本人在这场斗争当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当建庙、修书等工作完成以后,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是要论功行赏。按理说,论“头功者”咱们张璁大叔绝对当之无愧!

不过,事实好像又不是那样。

自从嘉靖四年起,张璁大叔的rì子可谓一天过得比一天惬意。然而,好rì子没过上几天,他的那些“小人物通病”又发作了。

嘉靖五年六月二十二rì(乙亥),张璁突然以扫墓为理由请假回老家,结果一去不回。

当嘉靖皇帝收到消息的时候,开始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

“嗯!扫墓是好,不过……。”

这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于是突然把语气加重。

“清明都过了那么久了,重阳又还没到,他现在跑回去扫墓干嘛?朝廷现在那么多工作要干,快点给我找他回来!”

的确有些时候,张璁大叔的滑稽行为,确实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尽管身边的人都拿他当笑话看,然而嘉靖还是心里有数的。

很显然,张璁这次闹情绪,完全都是因为前阵子从组内阁没他的份,所以他才心灰意冷的选择离开。

说实话,皇帝大人之所以没选他,其实并非是想跳票。须知,想要跻身内阁,那是需要很多客观条件,所以凡事都得按部就班才行。

因此,在往后的rì子里,为了不让张璁大叔整天胡思乱想,嘉靖皇帝特意委派了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给他─────整人。

没错,但凡在过去“议礼”当中,曾经违抗过皇帝大人旨意的官员,一律被整。

对于这份“整人”工作,张璁大叔可谓干劲十足。一年下来,他先后通过处理一系列冤假错案,把过去那些反对势力逐一清理出门。到最后,不管该“整”的,还是不该“整”的,他都“整”齐了。

嘉靖六年十月初四(戊申),为表彰张璁大叔在这次“整人”工作中的出sè表现,皇帝大人决定升任他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由此正式进入内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