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走马上任
1971年3月20rì,今天是我离开军马二队做工人工作岗位,走马上任到马四队领导岗位上班工作的一天。也许是因为我受到了组织的器重,也许是因为我工作岗位突然的变动,也许是因为我得了宝贝儿子,或者说也许这几方面原因都有的缘故吧,反正我今天心情不由得格外的,特别的高兴和畅快,确切的说是非常的兴奋非常的激动。
夤夜,四处静悄悄,躺在床上的我,这时心里面想的很多很多,当然想的最多的就是上任之后如何地去开展工作?如何地去处理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系?如何的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学习,再提高自己?又如何的重新去安排自己新的生活方式等等。
翌rì清晨,东方的天幕鱼肚白时我就起了床,走出去站在那美丽甲天下的大马营大草原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觉心胸宽阔,神思飞扬,心旷神怡,有一种“遗世dú lì”的那种特别特别舒服的感觉。一夜工夫整个空间就好像新充了更多的氧气,分外的洁净清爽,沁人心脾。一会儿东方的天空泛起了一片粉红sè,极目远眺这时眼前的一切完全被粉红sè的霞光罩住。朝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变为橘红,又变为鲜红。一轮红的耀眼光芒四shè的太阳冉冉升起。四周此起彼伏,有叽叽喳喳的一群群鸟儿声,有马圈里传来的大马群的嘶叫声,还有……等等,让这些打破了早晨的寂静。只见那飘浮着朵朵白云的湛蓝天下,那一眼望不到边际富饶而辽阔的大草原是一片的金光灿灿。我现在就置身于这幅美丽大自然诗情画意无限美好的画卷之中。思绪融进了这宏大的空间,仿佛脱离了这尘世间的一切羁绊,沐浴着万物再生的雨露,zì yóu自在遨游在人间仙境。此时的我,在体味着作家茅盾所说“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句含义极为深刻的话。突然间听见远处传来我队出纳员魏志刚同志呼喊我去吃饭的声音,这才仿佛把我从梦境中惊醒。
饭后,副队长柴希珍(后来提升为二场副场长)和两个牧工用马拉炮车拉着我的全部行李送我去马四队上任。
去马四队的路是下坡路,所以炮车飞也似的一会儿就到马四队队部门口。马四队的领导早已为我准备好了一间粉刷的洁白如新的办公室兼宿舍,等待我的到来。房间里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而且全都是新展展的。这些东西让我看在眼里兴奋激动在心里,心中暗自想,看来呀,当了领导后的一切就是和从前当工人大不一样啊!
第二天也就是3月22rì晚八点,马四队召开了欢迎我这个新上任领导的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二场的“一把手”张忻政委也特来参加,并作了重要讲话。四队党支部书记王忠山他首先宣读了场党委对我的任命书。接着让我作了表态xìng的发言,大家对我的发言抱以热烈的掌声。当然,我心里明白这掌声以为着什么?
过了几天以后,我们四位连队领导负责的具体工作在王队长的主持下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让我这个副政治指导员的分管工作是:共青团、宣传教育、学校、公共食堂、家属队和协助正指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来到马四队与我原来工作过的马二队,虽然这两个连队的工作都是育马的,但在xìng质有所不同,其根本的区别在于:马二队是马的“繁殖”队,马四队则是马的“育成”队。就好比说马二队的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哺rǔ到10个月,然后把“男女”分别分开送到xìng别不同的两个“幼儿园”去培育,即男xìng送到马四队这个“男xìng幼儿园”,女xìng送到马三队这个“女xìng幼儿园”,而由这两个幼儿园一直抚养到三岁。之后,“男”的被军队体检合格的就光荣参军入伍,“女”的体检合格之后就被送回娘家当“新娘”做新妈妈。而对剩下来不合格的“男女”统统被淘汰,卖给地方去为农村农业生产服务。
山丹军马场属军牧企业,其管理体制既有军队特sè又有地方特点。各个连队的建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说学校、幼儿园、卫生所、食堂、家属队全都有。这样的建制无疑对连队在生产上、工作上、职工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给予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却给领导者的工作带来的复杂和麻烦却非常的多。最最令我头痛的工作,那就是连队家属队的家属和学校老师的管理工作,那可是最难做的工作。
就家属队的工作而言。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实情况告诉我的的确确是这样,她们没事儿红太阳一出来她们也就出来了,整天家三五凑成一堆,真是个传事孵化器,又是个是非之地,好的、坏的都在那里发酵升温。唠叨陈芝麻烂谷子,养猪喂鸡生孩子,说三道四,说东道西,曾的长王的短扯闲“蛋”,说着说着就说出是非来。动不动就疾言厉sè发生争执,有时会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来。她们中发生的一些“案子”非常非常的难以断清楚谁是谁非,真有点“瓜藤绕到豆棚上纠缠不清”,而且她们之间的矛盾永远永远的也解决不完。在家属们之间产生的矛盾现象,同时必然的就影响到了牧工们之间的不团结,最终一定导致连队生产建设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说,不得不花很大的jīng力认认真真去抓好家属的管理工作。
再拿小学校老师来说吧。之所以很难管理,是因为看似他(她)们一个个表面上都文质彬彬,斯斯文文,温文尔雅,和和气气,其实骨子里刚烈着呢,貌合神离,内心深处却相互恨之入骨,勾心斗角。但他(她)们从不明搭明的,明目张胆的闹矛盾,而采取的却是暗中cāo作,相互设置障碍这种卑劣手段而达到目的。虽然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但他(她)们是“秀才拉到香炉里,知理不讲理”,虽然不讲正理,可歪理却是“瓷瓦盆出窖一套一套。老师的问题最终导致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使连队生产建设同样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同样不得不花费很大的jīng力认真去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牧区工作,尤其作为一位牧工,最能炫耀自己的,那就是说莫过于有一匹长得骏、走得好、跑得快的剽悍大走马。同样当牧区领导的,尤其是工作在出好马的窗口单位马四队工作的领导,那你当然的更应该在自己的屁股底下有一匹在全场数一数二的大走骏马才行,否则,在全马场人面前你就很没面子,大家会说你是一位不怎么样的领导。
我调任马四队担任领导职务之后,在那些驯马高手的协助下,他们为我挑选了一匹起名叫“乌云盖雪”(一身黑四蹄白)膘肥体壮,xìng子较暴烈的三岁骟马进行了调教。这匹体态强悍骏逸的马,被调教之后很有出息。在后来的各种场合下它都为我争来了不少面子,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比如说,曾在1972年的“八一”建军节,全总场走马大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我的这匹“乌云盖雪”坐骑,可以说是“奔腾万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云开。制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的一匹剽悍骏美的好马。所以我对它特别的爱,有如爱子般的那样疼爱它。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才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法宝。到任之后,对如何开展工作在我的脑海里已有了一个大致地轮廓:那就是首先深入下去接触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以身作则和职工打成一片。于是,自到任后几乎天天深入到班组、深入到牧群、深入到各个部门进行全面了解情况。用这样的方法不仅仅是与大家拉近了距离,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与此同时这样做了我也进一步熟悉了畜牧生产业务,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
当然,我把我的重点还是放在孜孜不倦学习,研究马列和**思想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教育管理这方面。因为我清楚我的职务是副政治指导员,我的职责是协助指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分给我的其他分管工作。
只有小学六年级毕业文化程度基础背景的我,总是老感觉自己才疏学浅。所以,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从来不敢也没有放松过一天的自学。而且要经常花数倍于别人的时间和功夫去拼命学习。真的在学习知识上我可以说是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除工作之外,几乎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全都用在读书学习上。读书和写读书笔记已养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一天不读书象吃馍一顿不吃就感觉饿,读书不做笔记就好像没收获一样。在我很早就立志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涉猎典籍,力争能达到博古通今,薄技在身,胜握千斤这样的一个水平。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深感读书的确能使一个人生命进入到更高的境界,能使心灵释放奕奕神采,能使人之气质与风度彰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夯实文化基础,只有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过人的才华方能使一个人具有翩翩的君子风度和良好的气质修养。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博学使人深刻。”巴金亦言:“人不单是靠吃来活着。”在我来说,一直无论读书还是看报都完全为的是从中获得知识吸取营养,绝不是读书、看报是试图“猎艳”或满足自己的“窥yīn癖”。
1971年4月5rì这天,坐在办公室桌前看书学习时,看着看着不知何时趴在桌子上伏案睡着了。猛然惊醒,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自勉》的诗句。
自勉
自感文浅心发急,分秒必争看书籍。
伏案边阅边笔记,何时俯首梦中里。
年复一年收获大,绝不虚度好年华。
持之以恒雄心树,渊博知识积山峰。
每年的夏季都由我率领着全队的七个马群班,40多名牧工,1400多匹马,进驻祁连山山中放牧。要在那深山老林里放牧长达3个多月之久,期间和牧工弟兄们同甘共苦,共患难,在一切事情上荣辱与共。之所以每年夏季都由我来帅领全连队的马群班进山放牧,这是因为在我们四位连队领导中我是最年轻的,理所当然的我应该多吃苦了。
平时在一马平川的马营滩大草原放牧工作,生活条件就尚且如此的艰苦,更何况进到深山老林放牧之难那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虽然在这3个月时间里工作、生活环境条件非常的艰苦,但是过的是非常松散快活zì yóu的rì子,除放牧以外基本不搞政治学习之类活动,整天就是玩,因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与少数民族的游牧民一模一样。
进山的那天我们用牦牛驮着帐篷逐着河水源,七拐八弯到达一个选择好的地方,然后数顶帐篷分别扎在各山沟清清流水的青台岸上。这数顶帐篷远看去就像一朵朵穿黑衣的黑蝴蝶,又好像是静静倒扣在绿地毯上的玉盅。然后把马群赶上山坡,洒在山沟沟山岔岔,此时你再看上去,那成百上千的大马群真的像是满天的星星撒落在山坡上。马儿在有选择的吃着自己喜欢的绿油油青草,渴了它自己就会去喝沟壑里的潺潺流水。吃饱喝足之后站在高高的山梁梁上享受着吹来的微微轻风,这时你如果说有兴趣,细心观察马群的话,就可以看到那每一匹马的尾巴真的是“风吹马尾千条线”特别地好看。此时此刻的我,坐在山坡看着马群心里在想着,它们是多么幸福的“无言战士”啊!
马在山上zì yóu自在选择吃自己最喜欢的草,而牧工们也在帐篷里用三个石头顶起一个锅,锅里煮的是自己喜欢吃的手抓牛肉或手抓羊肉,吃着肉猜着拳喝着烈xìng的青稞白酒,而后不是打扑克牌,就是先牛九,或者睡大觉。我和弟兄们就是在深山老林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苦中寻乐,乐为消愁的zì yóu开心的生活。局外人如果有机会去到牧区,处在这种气氛中的话,也会感觉到这是多么“幸福”的牧马人生活。
带着人医和兽医这两个我的“保安”,几乎每天都要巡回在7个放牧点上。我们每到一个点,弟兄们总是要把我热情地款待得醉在不眠中,有时候款待得将我吃进肚里的肉、喝进肚里的酒和牛nǎi,都要统统被全放在现场。用草原上人的话说,这就叫“当场兑现”,或者叫“当场下猪娃子”,说白了就是让你把吃喝进肚里的东西统统吐出来。
为了给弟兄们改善生活,我常上山去打猎。背着武装部配发给我们畜牧连队防狼害的“七六二”步枪,带上百十来发子弹,再带上一名助手。天不亮我们就要摸着黑,爬到半山腰隐藏起来,一直守候到太阳冒花子,也就是山顶红装素裹时,睡了一夜的石羊、香獐子等猎物就会漫漫出来吃早餐,它们先是跟着太阳影子盼盼(边边),一步一抬头的边走边吃草,一直吃到下山来喝水,这个时候就是猎手们打猎最好的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仅仅逐惭掌握了各种猎物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由于经常打枪也练就了一身高水平的枪法。说实话现在的枪法可以用“弹无虚发”这一成语来形容不为过。所以说在每一次上山中都有所收获,从来没有过空着手下过山的。
一年中的七、八、九这三个月是祁连山最美丽的时候,虽然山顶峰常年白雪皑皑,但是山底下却草场广袤,草盛林茂,绿草油油,潺潺流水,泉水叮咚,奇花异草赛江南,这里确实是一处放牧的好地方。而且在这山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珍奇异兽,处处可见。登上高峰昂首挺立极目远眺,真的是重峦叠嶂,怪石峰峋,奇峰绝壁,凶险惊心。望远八面来风,豪情在胸腔激荡。俯视脚下雾气氤氲,淹没了山腰,有使人产生一种遨游太空的感觉。片片白云如朵朵莲花托着飘荡滑行,绚丽的长虹放shè着七彩光华,仿佛把人送入神话般世界。面对山下滔滔流水,草原风光尽收眼底,顿觉神思飞扬,心旷神怡。祁连山无限美,怎不叫我歌唱,此时此刻一定会高歌一首的。祁连山粗犷的像一条西北汉子,它不屑以奇花异石装扮自己,她以丰美水草养育着无数珍奇异兽,养育着无数生灵。尤其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丹军马场养育的千万头马、牛、羊,一个非常美好丰富的水草相连的自然条件。
1971年6月10rì那天,坐在办公室桌前,脑海中牧工们进山放牧的情景,一幕幕不断地浮现在眼前,于是提笔将感受化为诗句。
进山放牧
牦牛驮装备,挥鞭驱马群。
三石鼎一锅,地褥天被窝。
浓雾锁山尖,马撒山腰坡。
千年传统路,何rì走尽头。
牧马人心最红
祁连山峰三千高,一年四季雪不消。
沟壑石头大如斗,骡马行走栽筋头。
牛驮行李进深山,鞭下骡马飞似箭。
生活艰苦如黄连,牧工心红钢铁般。
★★★
奇峰林立绝壁险,随风荡地石滚山。
牧工进山育军马,告别妻儿舍起家。
随群夜宿丛草中,驱马下山登天难。
粉身碎骨随时有,献身国防心最红。
后来,在巡查完了祁连山大乌龙山口,小乌龙山口和白石崖山口我连队的各放牧点之后,同样的感慨万分,于是在1971年6月27rì晚又提笔写了下面三首。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