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些守卫们,返回到昭关时,发现人来人往竟没有一个盘查的人,为首的暗想“不妙,莫非我们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立刻出动一队人马出关去追。而伍子胥出得昭关匆匆赶路,不久远远望见前面是一条大江,知道过了江就是吴国了,稍稍松了一口气。可猛然间听得一阵马蹄声传来,难道这么快就发现了?不及多想,赶快过江要紧。他冲着江面大喊;“船家,有船家吗?我要渡江!”一连几声高喊,可江面茫茫,哪有一条船的影子?
马蹄的声音越来越近,眼见能望到扬起的飞尘了,一条小船箭一般划过来,那渔人立刻呼伍子胥上船。子胥大喜“老伯真乃及时雨也!”到得对岸,子胥下得船来解下腰中佩剑,对渔人道;“老丈与我素昧平生,不惧官府追兵渡我过江,在下不以为报,此剑可值百金,我就将它送与你。”渔人摇摇头,并不接受佩剑,只说;“我怎会不知你是伍子胥,按照悬赏令,抓住伍子胥的赐粟五万石,有执珪的爵位,哪里只是区区百金的佩剑呢!”子胥默然,那渔人又道;“我不是贪利之人,只敬你是忠良之后,方助你过江,咱们就此别过吧。”说罢驾船飘然而去,子胥向着他的方向拜了两拜,赞叹渔父尚能有如此高义。
接下来,伍子胥日夜赶路,赶往吴国国都以便与幼主胜会合。许是一路实在劳累,又或许是思虑太多,这一日伍子胥一步也走不动了,身上还忽冷忽热,他知道自己这是病了,必须停下来。已是无钱住店,只能找个破旧的茅屋避身。躺了一天,水米未进,肚中饿得难受,勉强起身出去来找些吃的。茅屋附近有条河,有些女子在浣纱,其中一个穿黄衫的与大伙离得远远的,她的身旁有个竹篮,那是盛饭的竹篮,想必她家距此处很远。子胥饿得无法,看到那竹篮,肚中更觉饥饿,也顾不得许多了,硬着头皮上前乞讨;“姑娘可怜可怜我,将你的饭给我一些吧,我饿得快受不了了。”那黄衫女子看一男子歪歪斜斜走来,初时很是害怕,听伍子胥这样说,又见他脸色苍白,明白并不是轻薄之徒,就拿过篮子,递了过去;“吃吧。”伍子胥狼吞虎咽,一会竹篮里的饭已没多少,他有些不好意思,看看姑娘;“我一时忘形,都给吃了,你要挨饿了。”女子一笑,接过竹篮:“我可以回家去吃。”依旧去浣纱。
一连好几日,黄衫女子都多带一些饭分给伍子胥吃,还找了些草药。曾听得伍子胥在昏迷时喊“追兵要来了,快,快走……”又见他醒来后默默不语,心事重重的样子,且孤身一人流落至此,一定是有什么隐衷不方便说出来,就也不问,每次静静等伍子胥吃过饭,服了药,她便装好竹篮离开。伍子胥心中异常感激,见女子并不细问他的身世,更是赞叹她善解人意,只是不知这份恩德该如何回报才好。
渐渐的,他的病已好起来,身上也有了力气,就想再次上路。这一日吃过了饭,他看看姑娘;“感谢你这几日舍饭与我,我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去做,必须离开了,你的救命之恩不知何日何时才能报答,但我日后一定会来此处找你,报答你。”黄衫女子;“我已看出你定是不凡之人,只恨我是一个普通村中女子,只会浣纱,不能帮你做什么大事。”伍子胥没有料到女子竟能看透自己,再隐瞒,实在不应该,就把自己如何逃离郢都,如何到郑国,又如何来到吴地全都告知了女子。末了,又说道;“我的使命还未完成,楚国还在悬赏捉拿我,求姑娘千万不要向外人提及我的行踪才好。”黄衫姑娘没想到自己无意中施舍的人竟有这样大的来头,心砰砰跳个不止,又听他最后说的话,分明是担心自己会去报官,急道;“你怎可这样看我,我既不避嫌疑,一连几日前来给你送饭,又怎会再害你?也罢,我会让你放心的。”说着跑出茅屋。伍子胥后悔不已,怪自己失言,也慌忙追出去,见那黄衫女子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水中!伍子胥连声呼救,可哪里还有一点踪影!他倒在地上,伤感不已,想到凤婷妩媚心毒,自己满心付出,落得一场空,浣纱女子淳朴善良,自己却怀有猜忌,伍子胥啊,伍子胥,你是太不明好歹,太不懂女子了。当下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多年之后,伍子胥报了大仇,又报恩,想到浣纱女子,但不知女子家住何处,就投了千金在当年女子跳水的地方,这也是“千金小姐”的由来。此是后事,暂且不表。
再说伍子胥怀着悲痛再次上路,晓行夜宿,一路乞讨,终于到了吴国国都,找到幼主。见面之时,自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太子建身亡于郑,喜的是总算安全到达吴国,再不惧楚国追兵,可以思考对策报仇雪恨。
此时吴国国君名叫僚,伍子胥先去拜见了受吴王僚重用的公子光,凭借公子光引荐给吴王。吴王僚并不很信任伍子胥,只是安排给他一个闲职,伍子胥想借吴反楚,也只好慢慢等待时机。
吴楚边界这时发生一件事。吴的边邑卑梁和楚的边邑钟离,两处地方都养蚕,养蚕需要大量桑树,结果两处地方的女子因为争夺桑树打了起来,钟离的人先打死了卑梁的,卑梁大夫大怒,派兵进攻钟离,按说是边邑间矛盾,可楚王已听说伍子胥到了吴国,这气正没地方撒,干脆派朝中大军出动灭了卑梁。吴王僚这下也愤怒了,想你楚国这也太欺负人了,也派大军前往,由公子光率领着,竟灭了钟离,楚国害怕了,不想再扩大,撤回军队,公子光胜利返回朝中。伍子胥见吴大胜,觉得机会不可失,前去劝说吴王僚道;“这么好的时机,大王应乘胜追击,定可一举打败楚国,希望派公子光再次出征!”吴王僚有些心动,抬眼望望公子光。公子光冷着脸,走上前一步说道;“请大王屏去左右,我有话要与大王单独说。”说时特意看看伍子胥,意思再明白不过,他的话伍子胥不能听。伍子胥只好退下。吴王僚道;“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公子光答;“那伍子胥父兄俱被楚王所杀,他劝大王攻打楚国,只是想要给自己报仇罢了,并不是真正替我吴国打算,且现在攻打楚国,我们还没有胜算的把握。”吴王僚听此觉得有理,攻打楚国的事就抛开不谈了。
伍子胥经此一事,见公子光在吴王面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倒是出乎意料。当初求见公子光只是因为公子光是出名的爱惜人才,广交各路英豪,这回倒要想想,这公子光究竟想要做什么。马上派人去查有关公子光的各种消息。原来,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分别是赊祭、夷眛、季子扎。吴王诸樊知道季子扎很贤德,会是个好君主要把王位传给他,可传给最小的弟弟怎么都不合礼数,他就想了个办法,不立太子,而是把王位按次序传给三个弟弟,这样季子扎就可名正言顺地做国君了。想法是很好,可偏偏天不从人愿哪——诸樊死后是传位给赊祭,赊祭死传给夷眛,夷眛死应当传给季子扎,可季子扎却逃走不肯当这个国君!吴国人就立了夷眛的儿子僚做了王。公子光很不满意这个决定,想;“假使按照兄弟的次序,应当拥立的是季子扎;若按照儿子继承父位,那么我公子光是真正的嫡传后人,应当是我为国君。”
伍子胥明白了这层缘故,知道公子光今后必有所行动,吴王僚论本事不是公子光的对手,且公子光在朝中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夺得王位是早晚的事,与公子光谈论攻打别国的事,他自是不会放在心上,国内的大事还没有完成啊。想要报仇今后就得依仗公子光,应怎样得到他的信任、重用呢。猛然间想起一人,那是在到吴国后,身无分文乞讨行路之时,到了一个叫堂邑的地方,见一个壮汉正与一群人争斗,怒目圆睁,有万夫莫当之气,那些人竟敌不过他一人,正暗暗佩服、叫好,却见一妇人拿着一根拐杖,向着他呼喊一声,他就乖乖返回家中!这真是咄咄怪事,如此英雄竟会怕一个女人?伍子胥有心结交他,专门等候在他家周围,终于熟识成为朋友,也知道那妇人是他老婆,问及为何如此害怕她,专诸说那拐杖是母亲的,拐杖出现表明是母亲叫他,自己不想让母亲生气,专诸竟还是个大孝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