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冷林又再次无情的被风吹逐,他到了繁华的街道中间。看着来往的车辆,看着街道旁游荡的人们,想到了自己曾经提着大小包袱徘徊在繁华的夜sè里。放下包袱,静静地停顿在公交站台,等待着那趟理想的班车。
“飘流已久,在每个港口只能稍做停留,喜乐与哀愁今生不能由我,任风带我停停走走;
孤独已久,多希望你能靠在我的胸口,却不愿疑心得到你的温柔,人群之中装做冷漠。
泪不敢流,让命运牵引着我南北西东,看世间悲欢离合难分难舍,而谁在为我守候......”
飘荡在这高楼屹立的城市间,看得到的是城市的美景,看不到的是那些为这城市付出心酸汗水的工人。
有谁会知道,街头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一张工地招工简章,短短数语,进去会付出多少毅力和艰辛。
有谁会知道,那些高楼平整的楼面上搅拌了多少工人的汗珠。烈rì高挂,那些忙碌的身影头顶带着是一顶顶压力帽。
又有谁会知道,当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却得不到回报,黑心房商,以各种的理由克扣工资,有的甚至为此家破人亡。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看到的是那些“实”的部分,却很少会注意到那些“虚”的作用;我们总喜欢去观察他们那外表的光鲜亮丽,又有多少会关心内部结构的构成。我们应当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人们给予赞许和感激,因为美丽的城市也有他们的功劳。
风飘过这繁华的城市,冷林也随风来到了幽静的山村。他看到一个戴着眼睛的文化青年望着深远星空思索着:然道一个大学生来农村发展就是一种没出息?就是一种倒退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选择呢?
茫茫的夜sè总是悄然的飘过,薄薄的微雾又带着朝阳的到来。第二天早上,他又站在了原来的地方看着,他看到了那些村民忙碌的身影,他看着那些村民正在田里插着秧,他注视着他们的动作,看着他们一步步的后退着,而他们的成果却在一点点增加,此时他嘴角洋溢出了一丝笑容,然后转身离去了。
冷林看着那人,他为什么笑呢?只听到耳边想起了他的声音:
手把青秧插满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风又带起冷林四处飘荡着,一声空灵的钟声突然回荡在冷林的耳边。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冷林的心灵似乎被这钟声触动了,他被带到了一个寺庙里。
冷林在这寺庙里飘荡着,看着听着。他看到一个老和尚从一个房间里走了出来,而老和尚旁边带着一个美艳的女子,据说是寺庙的公关,他们两坐上了一部豪车上,一声车响,离院而去。
冷林又到了寺庙的内院里,看到了一群和尚正坐在一个大的房间里。原来他们是在上网,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看着新闻和电影,还有的在浏览一些美女的图片。他们的脸上轻松的表情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显然他们的jīng神得到了满足。
冷林又到了寺庙的大厅中,那里摆满了各种佛像,一个年轻的和尚正在那低头念着经文。一只手正在敲着木鱼,而冷林走到了他的身边,看到他另一只手上正在把玩着一个手机,看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赛nba的文字直播。
冷林看着他低着头,却也没有看到什么表情。不过冷林抬起头看到大厅的一尊弥勒佛像正在那笑着。他在笑什么呢?谁又知道呢?都说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不知道此时他又在笑谁?
是对寺庙奔小康的欣喜?还是对佛学信仰的流失的苦笑?亦或是对自己这具肥头大耳的雕像的自嘲,笑到何时方合口?
都说无人像,无我像,无众生像,又说自己是未来佛,为何流传在世间的是一尊永远不变的塑像呢?世人皆怨我佛未现金身,却不知佛现世间就在眼前。是那街头乞讨的乞丐,又或是那任人宰割的牲畜,还是那街头流浪的动物;亦是那一种执着的善念,一种jīng神,亦或是照在黑暗里的一道霞光。恰如田中泥团,谁又能觅见呢?
而可笑的是,流传在世间的只是那一副可爱腹空的皮囊,被人装表的肥头大耳放到寺庙中供奉成了财神爷。世人迷惘,佛徒痴迷。非要佛显出世人想要的金身,才会去凝聚那佛学的信仰,却不知佛法无边。
xìng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也就是说世界的形成皆是有法才生。而世尊又在菩提树下开悟道‘找不到让我尊敬恭敬的对象,是一种苦。但在此世,我看不到完全具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人。因此我还不如尊敬自己所悟到的法,恭敬住于此法。’也就是说‘万法不离自xìng’他讲他是法,他讲他是真,为汝自觉醒,方悟法是真。
冷林静静的想着,寺院的佛像不一定是真佛,寺院僧人说出的经文也不一定就是真经,当你心中有佛,佛就会在你心中。而你此时念出的经文亦是真经,人生同样如此。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其它任何人强加给你的都不是你的人生,而是别人的人生,所以要想知道人生为何,只有问问你自己的心,心之所至,就是你人生的方向,不要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否则你永远是舞台上的舞者,用一生的时间去演绎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能让你感受到快乐的,就是指引你幸福的方向。
人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jǐng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xìng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jīng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