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老爷高兴的点着头说:“行!行!这么大的工程,真可谓是千头万绪,你们都做的这么仅仅有条,就要我做这么点小事,我还做不来?再说了,这么多人的事,也必须这么仔细、认真的去做,才会万无一失,让人放心啊。你们放心吧,就这么办了。”
这吴老爷办事,真是没得说!一个月后,就一封不少的送来了每个人家里道辛苦,报平安的家书。我儿子的书信里,不仅说了无尽的想念,和相应的事。还不显山、不露水的用暗语告诉我:现银以全部到柜,请放心吧。
漫长的三年又过去了,这座地下宫殿城已然大成。只是再做一点装饰的点缀,珍奇的摆件就万事大吉了。此时外面源源不断的运进来许多大箱小笼。看分量就知道全是黄白等贵重物品。它们把后面的三座大殿堆放得满满的,可真算是堆积如山了。不知道都是在哪里搜刮来的,不禁感慨,富贵莫过帝王家呀?
一切完毕之后,我们虽然归心似箭,火烧火燎的心情,但是多拿了人家一年的工钱也不好催促。我便带着工友们认真的检查各处,jīng心的修饰着每一点细微的瑕疵。
一天吴老爷突然风风火火的跑过来,高声喊道:“罗班主!快把几位管事的叫来。大人来验看了,都去陪着。”
我们赶到的时候,一个一团和气富态的老爷,只带着两个随从已经坐在五联亭上的高阁中,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了。我想说话,被老爷抬手止住,大家都默默地陪着他看眼前如梦似幻的景致。真的很美,在高塔和边灯相互辉映中,我们的劳动确实呈现出了仙境一般的风采。
我那天还是第一次有空闲欣赏自己这几年来的劳动成果,也是头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建设者,一块砖一块瓦的垒起建筑后,成就感是有的,只是随着工龄的增长就会慢慢的淡下去。看自己的劳动成就,对它们的缺陷和不足的遗憾才是主要的心情。我曾多少次站在这里看,却不是欣赏,而是在把它和心里的布局图形一点点的对照,寻找其中的不足:高矮的搭配,立体的美感是否合理;甚至到墙、瓦sè彩的搭配效果如何;飞檐翘角的长短、大小,它们互相间的呼应以及布局是否呆板或零乱等等;都一再的,仔细的揣测、斟酌。
成就感也是有一点的,更多的确是,建设者追求更高境界启示。现在这样的感觉还是第一次,像是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竟产生了梦幻般的美感,被陶醉了。很快我就清醒过来,不禁――激灵灵的打了个冷颤!想起了辈辈相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当你感觉到你的工程完美无缺的时候,就是你的才华枯竭的时候!
我不禁又想,这座宫殿难道不完美吗?就这座五联亭吧:不说它本身的宏伟、jīng、巧组成的美丽了。就是它在整个建筑群中的作用也值得一谈:它坐落在洞口和宫门之间的广场上,既是灯塔,又兼影壁。即是进出宫殿的必经之路,又是进宫殿前的修整和出宫殿后稍事休息的场所,真是实用兼装饰的完美布局。
我们随大人走进了宫殿,眼前的这些集历代建筑技艺于大成的呕心沥血之作,真是一言难尽,但是,我想给人直观就能感觉到强烈的威严和神圣,应该是如愿了。
中层:我力图突出的是气吞山河、唯我独尊的气势。无论在广场大殿,在庭院,在塔顶,这种气氛都会始终包围着你,让你不禁感到无边的信心和力量。
后层:我要突出得是――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典雅的小院,小桥流水,藤萝慢挂。到了这里,浮躁的心情立刻就会安静下来。
看完之后,大人破例的过来,拍拍我的肩头:“罗先生,真异人也!远看恍若仙境,身居其中又如诗如画,充满了人xìng的温暖,想不夸你都不行啊。只是还有一点不足,当然也不能怪你。”一指那些堆积如山的黄白之物“吴先生!你看我的这点收藏,就这样放大殿里合适吗?”
吴老爷毕恭比敬地说:“请大人明示!”
大人:“那个后备的出路修了没有?”
吴老爷:“原计划那是要等这里完工后,从新找人再修得!这些师傅原定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工期已满,都来了六年了,该送他们回家了。再说了,那是些比较粗重的活,也用不着这些师傅们。”
大人:“吴先生!你难道不知道,这项工程知道的人多了不好吗?罗先生!就请你们再辛苦一下吧?有道是:一事不烦二主,几年都下来了,干脆再留个把月吧?吴先生把图纸拿来。”
这是早就勘察好的,在这个溶洞的后壁下,隐蔽着另一个出口,直通三十里外的一处峭壁。大人继续说:“你们看,在这三处狭窄处修上三道只能从这一面才能打开的死门。好为圣上应付不时之需。原洞封死,入口从大殿里重开,也要修一道只能从这一面才能打开的死门。记住,这几道门都不能轻巧,一定要合五人以上的力量才能打开。大殿里的这道门还要修的隐蔽。然后把外面的三道门关死,就可以把这些东西运下去,放在这片洞里,出来再把殿里的门关上,隐蔽好就功德圆满了。放心到那时,本督一定重赏之后再送你们返乡。”
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开始施工吧。我们被一个个放下洞里,约下去五六丈才到底。这是一个不大的溶洞,高不足一丈,也就是高个子能zì yóu行走吧了。宽也就是五六尺,加上拐弯,两个人并排zì yóu行走,有点困难。向前走出大约三里多地,又听到了滴水声,前面出现了一个大厅。长有十几丈,宽也有好几丈,一股溪流穿厅而过,又隐没在石壁下的缝隙中。跨过溪流没走出多远又变成了狭窄的通道。继续向前,有两处只能容一个人弯腰通过,最后到了一处看上去只能容一个人蹲身通过。
吴老爷说:“这就是最后一道门的地方。”
我看了这些地方,修门真的很容易。就地取材,开采出来一扇一尺厚的石门板,再把洞口凿出一个平面,上下和一侧凿出沟槽,把石门从另一侧推入,再设上机关就行了。
三道门很快就修好了。大人带着亲随,亲自下来查看,很是满意。吩咐说:“可以把那些笨重的东西,运进来,放在这个大厅里了。吴先生,你带人看好这三道门。防止有人带东西从这里出去。那些士兵可都是天南海北的人,预防一下也不为过。等到用那些重物把洞口堆死了就放心了。吴先生!你再和罗师傅筹划,筹划,怎么样尽快的把东西弄进来,再把上面的门修好,我就可以送你们回家了。唉!你们给我帮这个忙,都离家六年了,也真难为你们了。真不知道怎么奖赏你们才好!”
我们商量了一下:洞窄人多走不开,人少又太慢,那么多要运到猴年马月。好在东西不大,对面站成两排,传递是最快捷的办法。约莫估算了一下,我们的人,加上给我们打杂的两千士兵都在下面还不够。吴老爷就上去又调来一些士兵。上面另外安排一帮人往下放,我们便都在下面运了。
多少金银呀,一个多月才终于搬完。大家都恋恋不舍的,看着这堆积如山的金银。舍不得离去,这该有多少呀,难怪给我们发的那点工钱眉头都没皱一皱。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