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遵命,还请娘娘早些休息。”
待那宫女走远后,刘屹觉得此刘昭仪已相信自己为刘雅之子,便一改方才咄咄逼人的态度,然后拜谢道:
“微臣谢公主救命之恩。”
“快些起来,不必多礼。你现今是我在这世上唯一亲人。不知你今年多大?”
“回公主,微臣乃光初三年(公元320年)生。”
“我是光初元年生,长你两岁。你叫我姐姐便是,莫再称公主。”
“微臣之母也已身故,公主亦是微臣在世上唯一亲人,微臣虽知不配,然在心中,早已视公主为亲姐。”
“今rì见到你,乃是我数年来最开心之事。然此地过于危险,若是被人发现,我也难保你。”
“姐姐…….无须忧心,臣弟可进来,便可出去。臣弟此来,是有求于姐姐。请姐姐以复国大局为重,设法讨得石虎这个jiān贼的欢心。”
“你把我说糊涂了,为何要我不忘国仇家恨的同时,又去讨石虎之欢心?”
“臣弟亦知此事对姐姐来说,有些为难,然此为复国唯一之法。数年来,臣弟暗中联络先皇旧部及散居于各草原大漠的匈奴部众,大多不满羯人统治,心向先皇,若其得知公主尚在,必效死命。然羯人根基已故,即使集合全部匈奴部众与之一战,胜算亦未可知。臣弟有一计,或可兵不血刃而复国。即姐姐假意奉迎于石虎,讨得其欢心,专宠于其**,若产下一子,便伺机劝石虎改立太子。石虎年过四十,且酒sè毫无节制,游猎更是无度,其至多再活十年。而后便由太子登位,姐姐便以太后之尊临朝。掌控朝政之后,立即剪除石氏势力。果真到了那时,各地匈奴部众必将云起响应,姐姐便可将姐姐之子改姓刘氏,登基为大赵皇帝,复先皇之宗庙陵寝。”
“我行吗?在邺城已过六年,我仅见过石虎数十面。近几年,石虎更是极少至此。即使我设法讨其欢心,与其产下一子。然朝堂之上,我并无势力可依,改立太子又谈何容易?”
“姐姐莫要妄自菲薄,姐姐有倾国倾城之姿,更是先皇嫡出公主,身份尊贵。而石虎原来不过是一乡野村夫,其妻郑氏与其所宠之杜昭仪,皆不过为街头优伶,身份低贱,岂可与姐姐相比?且其二人皆已年老sè衰,而姐姐正当妙龄。若姐姐愿忍住心中怨忿,动些许心思,取宠于石虎并非难事。至于方才姐姐所言,朝中无势力可依更非难事。只要姐姐与姐姐之子甚得石虎欢心,朝中大臣自会有不少前来投靠。”
刘屹见刘昭仪还是犹豫不决,便继续言道:
“其实臣弟今rì前来,还要向姐姐询问一事。此事关系到一天大秘密,亦为复国之关键。姐姐可知世间所传诸葛武侯遗物一事?”
“昔rì在长安之时便已听过。相传其中有绝世兵法,得之即可得天下。”
“姐姐所言没错,除了兵法之外,尚有不少金银宝藏。而破解此秘密之玄机便在一颗夜明珠上。相传其先为晋惠帝所有,后为其第二任皇后,即献文皇后所得,亦是姐姐母后。不知姐姐昔rì于长安之时,可曾见过此颗明珠?”
“父皇宫中确有一颗明珠,据说是母后遗物。不过我无法判断是否为你所言的那颗。”
“请姐姐好好回忆一番,那颗明珠大小尺寸、sè泽。”
刘昭仪又细细想了一下后言道:
“那颗明珠似乎长约三寸,晶莹剔透,夜间更是明亮如雪。”
“那姐姐可知此珠现在何处?”
“自从离开长安后,便再也没有见过。不过依我判断,此珠应在襄国。当rì太子哥哥弃守长安之时,是将宫中所有宝物尽皆带往上邽。被石虎破城之后,各类珍宝亦被石虎运往襄国,献给石勒。石虎杀石勒之子石弘之后,只是忙着修建邺都,尚未来得及将襄国宫中宝物搬至邺城。”
“臣弟这就前往襄国,请姐姐多加保重。若果真找到诸葛武侯遗物,兵法可用于训练我匈奴部众,而宝藏则可用来连结石虎朝廷之中的大臣,复国便又多了一分胜算。不过在臣弟找到前,还请姐姐代为保密,切勿告知他人。”
“这个自然。”
刘屹刚想出去,便被刘昭仪拦住。
“你这么出去太过危险,不如我找人寻一套宫人衣服及腰牌来,明早你便可大大方方出宫。”
“即是如此,臣弟便谢过姐姐。还请姐姐小心,勿要轻信他人。”
“你放心,宫中御膳房有一太监,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其也为我办过不少事。向其索要一身衣服及腰牌并非难事。今晚你暂且留在房中。”
第二天,刘昭仪果真弄来一套太监衣服及腰牌,同时还交给刘屹一块玉佩,并嘱咐道:
“弟弟放心,我定依你所言。此玉佩乃是信物,rì后若有人持此物前来,我便知是你的人。”
刘屹换上衣服,顺利出了**。又恢复成工匠装扮,趁机出了皇宫。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