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宣中兴录> 第81章:廷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廷议(1 / 1)

() 张安世回来之后带给了刘询两个消息,一个就是自从四月份昭帝驾崩之后就卧病在床的大将军霍光终于痊愈了,第二天就要到朝中来办事。而第二个消息,就是霍光在是否让阳武侯刘询登基的问题上面,已经松口了。

听完张安世和霍光见面的情形,刘询也知道现在的这个时候和霍光合作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是自己对这些人是个什么态度,但是合作总比单独蛮干要强得多。

想到这里,刘询说道:“要不这样,等到明天的时候还是请皇太后出面召开一个会议,你看怎么样?”

张安世道:“这样最好,现在的什么事情都是关系到汉室江山的延续,有皇太后出面当然很好,而且这个时候也是应该将群臣召集起来会商一下的。”

刘询道:“但是,我就不准备参与其中了。毕竟我的身分很特殊,所以在会议上面就全部靠你了。”

张安世想了一下道:“霍光现在既然松了口,就表明他会在这个问题上面愿意和我们合作,只不过是合作的程度问题。我唯一担心的就是霍光的价码过高,我们承受不起。”

刘询不说话了。张安世的话虽然简单,但是却说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霍光究竟要在这里面获得多大的权益,万一霍光仍然想要保持在昭帝一朝时期对朝政的主导权,那么自己放不放。更何况,在新朝的人事安排上面,霍光究竟做多大的让步,或者是要得到什么实在的权益,比如说在尚书省的人事安排,在京师驻军的统帅人选上面,这些关键的职位,霍光究竟有多大的野心。而且最关键的就是,自己搞不清楚霍光的野心,如果仅仅是一个权臣,或者是想做汉代的周公,还是想自己做皇帝。

想到这里,刘询慢慢的说道:“你记住,只要我可以入住未央宫,我们就是最大的赢家。必要的让步还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些关键的位置上面,可以据理力争的,就要争,可以让步的就要适当地让步,毕竟天下无主,这样的局面对我们来说,很不利。”

在霍光病愈之后的第一天,就在皇太后的长信宫里面召开一次在京六百石以上官员的大会,外地郡县的重要官员也列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两个:大行皇帝的葬礼,以及皇位的继承人选。第一个问题是由新复职的太常蔡义主持的,没有花多大工夫,众人就决定在下个月——也就是六月份的时候将昭帝的灵柩下葬在平陵。

关于皇位继承人才是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附加的就是对暴虐荒yín的昌邑王刘贺的处置。会议是由丞相杨敞主持的,也许是因为年纪大的关系,再加上最近的一段时间里的担惊受怕,杨敞的身体明显的不如以前,走路来都是轻飘飘的。

皇太后见到杨敞步履蹒跚的样子,心想这个人怎么一段时间不见,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就说道:“来人啊,给杨丞相和大将军看座。”

杨敞告了罪,这才气喘吁吁的把目前的情况说了一通,最后说道:“秉承皇太后的意思,就是关于昌邑王的处置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情,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确立皇位的继承人选。”

这时候,霍光说道:“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这里,就麻烦右将军将昌邑王的罪证向皇太后禀告一下,也使得众人可以明白。”

张安世没有想到霍光居然在第一时间将自己拉出来,让自己来说昌邑王的罪证,心里不由得一阵直犯迷糊,暗自嘀咕道:这个霍光什么意思?但是嘀咕归嘀咕,还是出列。面向百官,将一开始拟订好地上书大声地读道:“天子者,所以永保宗庙总一海内者,是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本。孝昭皇帝早弃天下,无嗣。臣敞等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后,遣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缞,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读到这里,张安世略一停顿,看着肃立的百官继续读下去。

整个大殿之中,一片肃然,只听到张安世高亢的声音在一点点地陈述着刘贺的罪行,什么和内昌邑带来的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作戏,什么召皇太后御小马车等等罪行不一而足。这些有些是刘贺真正的罪行,有些则是在起草的这封上书的时候给加上的,但是也都是根据刘贺rì常的行为而来,也不算是什么言之无据。只是让张安世奇怪的就是,自己在拿出这样的上书的时候,霍光居然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

读到最后,张安世声音也充满了激愤:“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yín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听到这里,皇太后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对于上述的指证,自己不是不相信,而只是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人,霍光这样jīng明的人,怎么会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正在思量之间,就听到下面的官员已经在窃窃私语。不由得一阵恼火,说道:“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继承大统?”

霍光当然知道这句话是在说下面的刘贺,也是在说自己。心想这样下去的话,要是让别人讲问题引到了自己身上,变成自己办事昏聩不力,才将昌邑王刘贺招进京来,无形之中会减损自己的威信。

张安世却没有像其他人的弯弯绕绕,仿佛自己也被感动了一样,继续在陈述着刘贺罪行,读到最后,张安世说道:“臣等以为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今昌邑王不合继承大位,当废。”

一直跪在面的刘贺早已知道这个结果,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担负了这么多罪名,听到自己当废的声音之后,还是大声地道:“皇太后,臣有话说!”

霍光最担心的就是刘贺将他们之间的交易公之于天下,所以说在张安世说明将刘贺不会交付廷尉的时候,他就决定和张安世合作,因为在这件事情上面自己还是获利多多。而当皇太后在群臣会议的时候,要将刘贺的处理接过公布的时候,他最担心就是刘贺当众不知道避忌,什么话都说出来。现在看到这个情形,不由得一阵着急,就像张安世那里看去。

看到霍光的目光,张安世也不禁暗暗好笑,连忙说道:“太后,臣以为昌邑王应送交昌邑国安置。”

皇太后也不知道下面人的勾当,心想这样处置最好,就命人将昌邑王刘贺带了出去。先送到昌邑国邸安置,稍候派人护送回去。

看到刘贺走出殿门,霍光不由得一阵轻松,说道:“太后,臣以为新君人选必须尽管确定,以便安定天下人心。”

这时候,太常蔡义站出来说道:“臣以为继承人应该从孝武皇帝的嫡派子孙中选取,前面的广陵王已经被罢黜不用了,燕王又因为叛乱被诛杀,他的儿子也不再即位人选之列。臣以为唯一的继承人就是戾太子的孙子现在封号为阳武侯名字叫作刘询最为合适。”

听完蔡义的话,张安世一阵激动。本来自己安排的人选没有说话,反而被蔡义说了,这样效果反而更好,毕竟蔡义谙熟朝廷的典章制度,说话更有说服力。

霍光在张安世走后也认认真真地分析了朝廷的局势,直到阳武侯的入承大位,只是时间的问题,自己也没有办法阻止。唯一的可以做得就是在这个问题上面,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东西。现在听到蔡义这样说,连忙向御史大夫田广明使了个眼sè。

田广明会意的说道:“我不是怀疑阳武侯继承人的资格,只不过当年巫蛊之祸,戾太子的家人都在诏狱屈死,又怎么出来一个戾太子的孙子呢?”

下面的关于基本上都是昭帝一朝才进入仕途的,本来对前朝的事情就不大理解,而何况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光彩的地方,官场更是少有人提及了,听到田广明这番话,很多人就点点头。毕竟身份的事情最要紧。

张安世来之前已经和刘询商量好了应对的策略,这件事情宗正刘德最有发言权。只见到这个在权力中枢的唯一的一个宗室,慢条斯理的站了出来,又向皇太后行过礼之后,才慢吞吞的说道:“根据关于宗室谱系的记载,阳武侯的确实戾太子的嫡派子孙,而且阳武侯当年封侯的时候是在大行皇帝的亲自过问下,所以关于刘询是戾太子的子孙是毫无问题而言的。”

说到这里,廷尉邴吉站出来说道:“臣以可以作证,阳武侯在襁褓之中,就在掖庭的诏狱之中带过,是被武帝当年大赦过的。”

这时候典属国苏武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阳武侯在继承人的身份上面本来是没有什么,但是阳武侯自幼在民间长大,臣以为还需要考察其学问、品行。不要在出现第二个昌邑王,国家再也经不起这样的动荡了。”

苏武一番话说得殿中大多数的人无不点头,张安世却是一阵窝火,暗骂了一句老狐狸,正要出来说话,就听道皇太后说道:“关于阳武侯的品行和学问,我还是信得过的。”

殿中的诸人听到皇太后忽然说出来这句话,不由得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皇太后居然这样支持阳武侯。霍光更是惊讶,自己的外孙女居然站到对手那边去了,而且是在群臣的面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