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汉宣中兴录> 第112章:终考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终考命(1 / 1)

() 于定国的任职是一个信号,一个朝局即将变化的征兆,只不过谁也无法料到这种变化既将向什么地方发展。

黄霸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被投到了诏狱之中,所幸得这次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以《尚书》名扬天下的夏侯胜。两个人在一起谈谈说说,快乐非常。

况且这次看押黄霸和夏侯胜的又是上次的那个王三,曾经在狱中作践过黄霸。只不过宣帝后来将黄霸赦出来的时候,特意嘱咐黄霸道:不要学李广,要学韩安国。

关于这一点,跟随宣帝一起在狱中见过黄霸的小高,也曾经问过宣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宣帝倒是饶有兴致的给小高解释了其中的关窍,有汉一代,英雄落寞,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事情屡见不鲜。远的是韩安国被狱吏田甲曾经以“死灰不能复燃”讥笑过,近的就是李广夜猎的时候被霸陵尉呵斥过。

最后宣帝笑着说道:“朕这样子说,并不是吝惜一个狱吏的xìng命。只是黄霸是朕要重用的人,又是在主理天下刑狱这样的位置上面。虽然这个位置要求的是一种尺度,但是理刑者不管怎么说都是有伤yīn鸷的事情,朕也要心xìng宽恕的人在上面守着,这也是国家的祥瑞。”

当然黄霸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他虽然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但是王三这样的ling辱过自己,想起“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的道理,黄霸怎么也想给王三一点惩罚。只是早先和黄霸交好的冯奉世不忍心看见黄霸去触宣帝的霉头,就暗地里提醒了黄霸。

正因为这样的一段因果,黄霸不仅没有处置王三,反而重用了王三,两个人就此交好。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的就是,黄霸再次下狱,这次王三是倾尽了全力来侍候黄霸,服侍的黄霸比当官还要舒服,每天就和夏侯胜两个人在一起饮酒唱和。

黄霸的名字,于定国也是听说过,只是宦海沉浮,就算你持身有道,也会不小心的落入别人的彀中,不知道出路何在。

于定国研究透了黄霸的案子,知道是因为他秉公执法,犯了不少权贵的忌恨,借着夏侯胜发了两句牢sāo,就此下了绊子给黄霸。虽然不一定可以踢开这个绊脚石,但是让他尝尝牢狱之灾,确是众人的意愿。眼见到前一段时间,借着平理刑狱的搞得长安城鸡飞狗跳的黄霸陷身囹圄,人人都是大快。

而夏侯胜,则因为党同伐异,《尚书》学海内以他为首,又是太皇太后的老师,现在又要被宣帝立为刘奭的师傅。这样的恩荣加在身上,言语稍有闪失,就落到了今天的结果。

这一点,宣帝在接到于定国转来的审讯意见也是心知肚明,知道黄霸和夏侯胜都是因为圣眷正隆犯了众怒。但是,众口铄金,宣帝也不好怎么偏袒,又想看看于定国的才具,就把这个皮球踢给了于定国,问道:“你说说,该怎么处置?”

于定国在来之前,已经是胸有成竹、智珠在握了,知道宣帝舍不得黄霸的人才难得,夏侯胜又是学术纯正,就说道:“陛下,臣以为他们都是国家栋梁,犯得也不是什么大罪。而且陛下屡次教导臣下‘情’‘理’‘法’并举,臣扪心自问,陛下这样何尝不是成全臣下的一番良苦用心。夏侯胜、黄霸都是有功之人,也在‘八议’之内。平rì里就算是有什么言语不谨的地方,臣以为只是末节。更何况孔子曾说过:‘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他们都是学术纯正之人,现在下在狱中,臣说句斗胆的话,说不定万一有什么闪失,更何况现在正是暑热的天时,有什么不测,都是社稷的损失。”

一句话搔到了宣帝的痒处,想起自己在诏狱中见到的情形,宣帝当即道:“你等会儿就代朕去看看,黄霸就外放扬州刺史,夏侯胜呢?就是谏大夫、给事中。”

于定国一一凛遵,心下里却是佩服万分,黄霸外调,远离了长安,不怕什么流言蜚语。而且刺史本来就是检举别人的,本身也没有什么人敢惹,夏侯胜本来就是直言犯谏,这样的安排也是人尽其用,真难为这个皇帝怎么想出来的。

正思量间,就听到宣帝说道:“田广明和田顺的案子怎么样?”

于定国忙忙收摄了心神,说道:“关于田广明和田顺的处置,臣对怎么处置他们还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只是,他们都是统兵多年的宿将,虽然罪证昭然,但是两个人言语含糊,臣以为他们都是厮杀汉子,什么条理也没有,不小心攀诬什么人进来,迁延时rì,这些都不是国家之福。”

宣帝不再言语,于定国的话很明白,就是他们背后的案子背景深不可测。万一拖延时间,抖落出来什么,对宣帝也未必有什么好处。于定国说田广明和田顺是厮杀汉,也就是点出了这件案子审讯的不明白,不如就这样尽快结案,也不要明正典刑了,就此处决就可以了。宣帝知道,这些也是自己所要得到的结果,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比于定国知道的更清楚,原本想于定国只是一个治狱好手,却没有想到这样识大体,宣帝不由得对于定国刮目相看。

想到这里,宣帝道:“朕看就赐他们在狱中自尽算了。”

于定国这才松了一大口气,话由宣帝的嘴里面说出来,他于定国总算没有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搂在怀里,当即说道:“臣遵旨。”

黄霸跟夏侯胜学《尚书》已经很长时间了,当初刚进来的时候,黄霸就缠着夏侯胜要学《尚书》。夏侯胜却婉言拒绝了,理由就是自己朝不保夕,还教什么。

黄霸却是天生的一种倔强劲儿,反反复复就说一句话打动了夏侯胜,

“朝闻道,夕死可矣。”

黄霸就这样成了夏侯胜的徒弟,开始学《尚书》。

因为里里外外都是王三照料着,好酒好菜的天天供着。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长安天气热得很,但是也没有让他们两个人受到什么委屈。王三地位虽低,但是家里面却是富裕。长安稍微有钱的人都在家中藏冰,王三也不例外。每天给黄霸和夏侯胜供应些冰块,再加上夏侯胜是博学宿儒,门生弟子满天下,常常有人来探望,一应生活用品都是不缺。

这样倒好,两个人没有平rì的案牍劳形,也没有丝竹乱耳,就是讲谈《尚书》,大有乐而不返的意愿。

于定国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两个人在狱中居然这些写意,还没有进来,就感觉到一阵的凉意。在外面的溽热中浸泡的于定国一进来就是通体舒泰,心里正在诧异,就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洪范五福》分别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另一个声音就接道:“先生,徒弟对一寿、二富、三康宁、攸好德都可以理解,什么叫做终考命呢?”

先前的那个声音道:“《洪范》五福最难做到的就是‘终考命’,我现在不给你说这些,你先说说前面到底是怎么解释的?”

那声音道:“寿,也就是说要活到一百二十岁,长寿啊;富,就是财物丰足;康宁嘛,就是身无疾病;最后的攸好德,就是讲究有德的为人之道。”

苍老的声音道:“前面三个说的都有道理,只是第四个,还有待商榷。应该这样说,人生在世喜好的都是可以求福的道统。”

话音刚落,于定国就大笑道:“说得好,不愧是夏侯胜。”

夏侯胜和黄霸正自谈兴正浓,忽然外面传来一个声音,说话间,就看见一个三十余岁的人缓步走了进来。

于定国没有说话,眼前的这两个真是出乎他的意料。年纪大的是夏侯胜,已经是须发浩然,鹤发童颜,飘飘然非尘世中人。黄霸则是一袭青衫,端庄沉静,沉敏练达。

黄霸道:“还没有请教?”

于定国一揖及地,说道:“在下东海于定国有礼了。”

黄霸和夏侯胜虽然留滞在狱中,但确是耳聪目明,听见新任的廷尉居然亲身前来,知道自己的案子有了着落,只是从于定国的面上却看不出任何东西。

夏侯胜正正了衣冠,说道:“于大人,可否稍待,待我讲完最后一段。”

于定国含笑道:“得以一听夏侯先生妙论,在下三生有幸。”就此盘腿坐在外面的地上。

夏侯胜丝毫不理会于定国,慢慢的说道:“所谓‘终考命’一说,就是指上天生人,已经将各自的命数安排好,怎么才算是善终呢?就是遵循上天的法度,不张不扬,不偏不倚,凡事以持中为上,然后自得其乐,得以善终。当然天变关乎人事,天变就是人变,要‘终考命’,就是勤谨守正,不出现什么有悖天道的事情才是正理。”

一席话直说得狱中的黄霸和狱外的于定国都是点头不已。

黄霸道:“师傅,弟子还有一事不明的就是,怎么才算是知道上天的定数呢?”

夏侯胜道:“这就是关乎人事了,为人应能允恭克让,持中守正,就不枉此生了。”

于定国道:“先生岂不闻彭祖寿至八百?”

夏侯胜道:“仙人早登极乐之地,终非我等芸芸众生可以比拟。五福乃是人之福蒃,神仙鬼怪之说终究是荒诞不经。本朝孝武皇帝多信神仙之说,终究镜中水月。于大人是jīng通《chūn秋》的,难道没有听说过:‘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就是这个道理。”

于定国当即哑口无言,半响才笑道:“不知道夏侯先生现在算不算‘终考命’呢?”

夏侯胜面无表情的道:“本朝学术发端于伏生,当年晁错受业于伏生,伏生已经是九十余岁。试想若不是我太祖高皇帝定鼎关中,诛秦暴政,伏生纵然jīng通《尚书》,又怎么可以传于当世,有益后代。不然就是活到九百余岁,不能将素所坚持的命数得以一展宏图,又怎么算是终考命呢?”

于定国正要说话,就听到外面的一个清越的声音说道:“好。”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