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原为吐谷浑故地,在贞观九年选择依附大唐,算是在大唐与吐蕃之间一个缓冲的地带。
在吐谷浑故地有原来吐谷浑的军队、夹在中间谁也不敢得罪的部族、还有分别支持大唐和吐蕃的地方势力,状况复杂至极。尤其是在战前,双方兵马调度、运送粮草,带起的沙尘往往能将整片天空给垄罩住,规模委实惊人。
此时的兰州正处于战前紧绷的状态,虽然委任至此的主帅苏定方尚未到来,但众人却是一点也不敢轻忽大意。
「报!将军,吐蕃人仍无动静,至今已经是第三rì了。」
「没有动静?」驻守在吐谷浑的唐将皱起眉头,觉得事情并不单纯;自从前些rì子发现吐蕃人有异常的军队调动,他随即便调整布防,一面加强jǐng戒、一面向长安急报,算是应对的十分妥当。
「再探!」唐军将领想不出个所以然,只得让小兵再去探过,顺道让人催促已在路上的苏定方,希望他早点来到。
「将军!」这边小兵才领命出了帐门,另一头又是一个传令的士卒,只见他神sè惊诧,半是惊讶、半是不解的喊道:「吐蕃人、吐蕃人退兵了!」
「什么?」
同时说出这句话的,其实不只一人,远在长安的武后,此时也接到了吐蕃正式传递来的国书。
「娘娘,您看……?」薛琦小心的问道:「吐蕃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武后冷哼了一声:「什么主意?还不就是这么回事?朝堂上那群伪君子、该死的吐蕃人,想的大概都差不多呢。」
薛琦闭上嘴巴、不敢吭声,但武后自顾自的说了下去:「累死了三匹宝马,不过好歹是追回了原来要呈上的战帖……算他命大!」说着,从一旁拿起一封军报,递给了薛琦。
薛琦静静看完,默默的放回了武后面前的案几上,不敢有一句评论。
说起吐蕃,一向是大唐的心腹之患,虽说几次和亲确实将彼此距离拉近了不少,但吐蕃人的野心却从未止息过,每回中原动荡不安,吐蕃人便想着要趁火打劫。
特别是此时掌权的禄东赞,可是连当初的唐太宗都看重的人物。果然,在亲近大唐的松赞干布过世之后,禄东赞独揽朝政、其后家族又陆续掌握了吐蕃朝政数十年,野心和才智都是极少有人能及的。
原先见大唐帝位空悬已久,还抱持观望的态度,虽说武后没有什么重大举措,但一切倒也是井井有条,让他不敢小觑。直到听人传讯说大唐竟在秋冬之际征伐铁勒,禄东赞才松了口气,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唐无人矣。」禄东赞就是这样评价武后的。
在他想来,就算武后有内政长才,兵事一道看来却是不怎么善长的,于是防备之心大减,便指挥吐蕃兵士在边境周遭蠢蠢yù动起来。
没隔几rì,又听到大唐要在北地筑城,而且规模空前绝后、仿两京之制,他先是哑然失笑:「这岂不是送礼给铁勒和突厥吗?」突然一个念头一闪即逝,禄东赞的笑容僵在脸上,渐渐转为惊讶、难以置信。
「这人……野心不小啊。」同样是野心家,禄东赞自然不会不明白武后有什么企图,一时间雄心大发,本来只是驻扎在境内的部队,也都纷纷往前头调遣,想趁武后根基未稳之时,狠狠打他个落花流水。
只不过在调度中途,却听到长安传来的急报:内容大致是说大唐工部不知道研拟出了什么,整天热热闹闹的在长安城郊进行封测,虽说网民千方百计的打探,但也只能探听到一些大概,由于这样的状况太过古怪,所以赶紧送回急报。
「什么是封测?」看完急报,禄东赞不禁皱起眉头:通晓汉文的他,难得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单字,这让一向自负的他有些不快。
「意思是封锁该区域来进行测试,似乎是个新词汇。」一旁近侍都知道他的脾气,赶紧出来解释。
禄东赞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只是看着那封急报,心里飞速的盘算起来。
对于吐蕃人来说,大唐实在是个可爱的好邻居,哪怕你再怎么得罪、再怎么与他为敌,只要一封降表、几份土产,马上便能获得谅解。
如果降表写的好,甚至还能让大唐将公主下嫁过来,公主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陪嫁过来的匠工、画师、医师等等,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不说,产生的经济效益足以将gdp一口气翻个两三倍。
上回文成公主下嫁,就是禄东赞亲去大唐为松赞干布求来的婚事,靠着那一回的和亲,大唐的西南边境安稳了十来年、吐蕃也得到了更加实际的经济成长。
「再去打探清楚了。」禄东赞想不出头绪,但对大唐私下的举动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用尽各种法子都要打探明白……钱财酒sè,该怎么使、便怎么使。老夫倒要看看,那女娃娃在弄什么名堂?」
一旁吐蕃人听得脸上直冒汗;竟然敢称执掌朝政的大唐皇后为女娃娃,这话若是传了出来,可不只是失礼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但无论如何,老板既然发话,下头就是跑断腿也得完成任务。几人不敢怠慢,赶紧将消息发了出去。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