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不信,所以我只能自己奔走,现下可好,却是调来了太常寺……仍是不离九寺范畴。」
「那也没什么不好。」杜维笑道:「若是要并,也是并来礼部,那咱们又能当一回同事了。」
萧德正想再说,一旁却有小太监上前说了声:「太常丞,少卿有请。」知道老板喊人,于是不敢怠慢,对杜维匆匆一礼,便回到了自己的班列。
从五品的太常丞?还是清官好啊……杜维不得不说,他对那些官二代还是有些羡慕的。
虽然同为大唐公务员,但依照魏晋南北朝沿袭下来的旧习,人们还是将公务员分做:「清官」以及「浊吏」。
顾名思义,一个是较为高尚的官儿,一个是较为卑微的小吏。前者一律都是官二代,或者是权豪、世家子弟;后者则清一sè的是寒门出身,靠着科举、或是保荐才勉强混上官身的士人。
饶是杜维与诸多权贵都有交集,但浊吏的颠峰是什么?还不仍旧是个浊吏。在地位缓缓爬升的同时,杜维也曾遇过自恃身分的下属不愿听从指挥的时候,更有甚者,还拿杜维清秀的容貌开起玩笑。
碰到这样的情形,杜维有着千奇百怪的招式来对付。
「去查查关内道中,所有官学子弟冒名顶替之情。」
但凡杜维这么一吩咐,没有人不低头讨饶的;这种冒名之事几乎成了惯例,有点资产的家庭,难免会寻些途径让孩子念书,如果要查,得罪了人不说,只怕还真的会动摇国本。
至于一些态度比较恶劣的,杜维就全部推荐到东北地方,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战事尽些心力,当然,这些人此时都还不知道朝廷筹划的这场战事。
杜维花了些心思,总算能够顺畅使动手下小吏,这也让他的各项计划得以开展,例如jǐng察制度,就是杜维的得意之作。
这不是杜维自己说的,而是武后对杜维的赞许。
事情的起因还是新皇登基。
那时长安城中巡城武侯、县衙差吏,甚至是加征的杂役,以及左右金吾卫等人,全部聚集在一个长安城中,虽然人数不是不能容纳,但在号令上却是繁琐至极,尤其是差吏杂役有的不敢管事,形同虚设;也有的胆大包天,冲撞了不少贵人。
长安县令因此遭了不少弹劾,只得跑来向恩师杨思敬诉苦。
杨思敬人老心也慈,有心想为门生想想办法,毕竟这位长安县令一生政绩毫无亮点,只怕没过多时就要外放去准备晚年生活了。如果能在县令任内做好一件差使,对他之后的安排也算有所帮助。
但想来想去,杨思敬却左右想不到个办法。
杜维拿来奏章文件时,正好见到杨思敬在皱眉苦思,于是顺口问了一句,一听之下,也觉得有些为难。
「如果有jǐng察就好了。」
捕快负责捉捕犯人、武侯负责巡城,而禁军则负责长安城防、宫中宿卫,看起来各自有各自的职司,但杜维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那jǐng察却是何物?」杨思敬好奇的问道。
「这……是jǐng戒监察之意。」杜维编来毫不脸红,脑中一面整理思绪,嘴上也不曾停歇:「若能常设一批jǐng察,专门从事武侯、衙吏之责;一来方便指挥,二来也好对这些人加以训练。」
杨思敬皱眉苦思了良久,虽然觉得这方法古怪,但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只好对杜维说道:「先拟个条陈出来,老夫看过之后再说罢。」
杜维依言行事,回头便草拟了一份奏折,杨思敬看过之后,便转交给了长安县令。
第二天,杜维便被武后传进宫里。
「我一看这字,就知道是你这小子的主意了。」
武后正坐在杜维进献的沙发上,品着杜维进献的香茶,吃着杜维进献的小蛋糕,拿着杜维所cāo刀的奏折,双目炯炯的盯着杜维,看得杜维心中惴惴不安。
但武后并无嗔怪之意,反而是一脸激赏、痛快的说道:「真有你的!」
杜维一转念,很快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武后是想用「jǐng察」的力量,当做牵制军权的一个手段来用了。
「这件事情你就好好cāo办,这份奏折内阁会先退回去,你之后直接送上来便是。」武后自顾自的称赞了许久,又紧接着吩咐起杜维。
「但这似乎不归属礼部管辖啊……」杜维无力的反驳一句。
「这样啊……」武后想了想,才发现自己疏忽了什么,但见杜维一脸松了口气的模样,不知为何觉得一阵不悦。
「我不管,交给你来解决。」
「咦?」杜维还是第一次看到武后耍赖的模样。
「既然是你想的办法,当然也得由你来负责!」
武后心里暗自得意,只要杜维服软,她也不会逼迫太过,反正再开设一个部门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明白了。」杜维点点头,没有太多犹豫的答应下来。
「咦?」这回换成武后讶异了。
看着杜维一脸认真的模样,武后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感觉,心中暗道:说不定,我还是小瞧了这小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