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隋唐武周风云> 37章 各怀鬼胎的本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7章 各怀鬼胎的本家(2 / 2)

更有甚者,唐朝的官儿还向他们索贿,有的到了敲诈勒索的地步!在他们眼里,总以为瓦岗军打家劫舍,抢得了金仓银仓!一定富得流油!殊不知,他们打下的粮仓,除了保证军需外,也分发给灾民和穷人;金銀财宝,除了极少用于奖赏有战功者外,大多用于招兵买马,添置武器装备,进行扩军。

他李密本人,当下在经济上并没敛财,主要是实现政治上称帝的野心!称了帝,什么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其非王臣!”所以,家大业大开销大的瓦岗军,有不少将士还是穿得破破烂烂,还真不如在家种田:不用打仗,也就不会搞破衣服,即使破了也有老婆缝补。

不久,李渊又叫李密去迎接打败薛仁杲、班师回朝的李世民,那意思就是在李密面前显摆,让他见识见识他儿子李世民和唐军的威风!甚至镇慑他不要再像在瓦岗军那样谋逆胡为!

李密作为造反队伍头号大军的头号领袖,当然知道这个薛仁杲就是617年(隋大业十三年)在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发动反叛的地主薛举的儿子,也知道李渊是薛举的手下败将!只是在薛举死后,其子薛仁杲继位。李渊靠贿赂突厥、使薛军失去外援,又分化薛军内部才得以反败为胜。

因而,李密心里对唐军及李世民是充满不屑的鄙夷之情:什么鸟唐军?打个地方杂牌的地主武装都吃败仗!我李密可是一直和正规**对着干!使天下第一军——骁果军成了我的手下败将!

想到这,他又后悔当初没听部下叫他先取西京、占据关中的建议,要是听了该有多好哟。那还不把唐军打得唏哩哗啦!那坐在帝位上的就是我李密,该跑路的是你李渊啰!

不果,李密很清楚: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如果有的话,那就叫:东山再起!或通俗讲的“跌倒了再爬起挺直来!”

当李密看见李世民那付神态的时候,他心中有如鹿撞,东山再起之心愈发强烈!

李世民骑在高头大马上,一付志得意满、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神态!就是“有人”,也是用鹰眼的视角睥睨地看着他李密!

这算什么?李密鼻孔啍的一声,心想:老子当初统兵近百万!占城百多座!呼风得风,唤雨得雨!叱咤风云。威震天下!

但这。都成了过眼烟云了!

与李密心怀不满不同,他原来的部下魏征倒是心潮高涨!

生于河北巨鹿的魏征家境炃寒,小时就丧父失母,由于四肢不勤不愿打理家业。便做了不劳而获的道士。

但他喜爱读书。颇具书法文学才能。因而在隋大业末年,做了武阳郡(郡会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的书记(非现“书记”,相当于现文秘)。元宝藏献郡归降李密后。苦大仇深的他随元上了瓦岗寨,干的还是老本行,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负责文书卷宗。他给李密提过许多建议,由于人微言轻,没有采纳。这就使魏征有怀才不遇之感。

随李密降唐后,他就决心在新朝里摶个新前途,将自己的满腹经纶,货与帝王家。

故而他向李渊毛遂自荐:到河北去招安瓦岗军旧部降唐。

李渊同意了他的靖缨。当然李渊也沒对他作什么指望:一个小小文员能招得什么来?放个屁还没蚊子嗡嗡响哩!好处就是能给京城省口粮食。

但李渊想错了:魏征不但使李渊不迈一寸一步、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十郡之地和全国最大的粮仓;更为他招来一个后来成为他唐朝的忠臣良将,不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使他唐朝中途夭折!这个人就是徐世勣!

得到李渊的恩准,魏征兴冲冲地踏上去招安之路!他原本是去河北,走正道是不经黎阳的,但他心血来潮,想立大功,竟然弯道去招安徐世勣!

按理,他这黎阳之行也是白跑!他一不和徐世勣同郡(更别说同乡);二不是同上瓦岗;地位高低天埌之别;论私交别说感情,连“交”的机会都没有:他是李密身边的文员,而徐世勣是远离李密的黎阳守将。

而魏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然使徐世勣“纳”了他的“谏”:同意招安降唐!

后来以“谏”闻名于唐的魏征就这样第一次“谏”到成功!

然而,徐世勣的投唐不同凡响,也就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不知是他为人忠厚、哥们义气,还是政冶思想精明、留有后路,他不借花献佛,而是请花主自己去献佛。

他把自己在黎阳管辖的十郡范围地界、户籍人数、兵员数量、库存物资等等统统记录成册,并附上一封信,由长史郭孝恪带往长安,交给李密。信中写道,请李密将这些东西献给唐朝,作为他李密为唐立的功劳。

李密看完这封信后,心中是五味杂陈!

他内疚!徐世勣险些丧命于自己设的“鸿门宴”,又被排挤到黎阳,不但不计前嫌 ,还仇将恩报对待自己!

他悔恨!当初败于王世充,如果信任徐世绩,,去黎阳而不投唐该有多好呵!说不定已经汇集旧部重振旗鼓、再现雄风了。起码用不着过这种寄人篱下、含垢忍辱的日子!

李渊见魏征竟然老鼠拖油瓶——拉来个大家伙,很是高兴!

不果,李渊又很纳闷,徐世勣既然归降,且派来使者,他竟然一没见到使者,二没见到降表。

李渊便令人从李密处传来郭孝恪,郭孝恪对李渊如此这般一说。

李渊听罢大为感动:“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徐世勣对旧主感恩戴德,自己不邀功请赏,真是一位难得的纯臣啊!

于是,李渊赐予世勣荣姓国姓“李” (从此徐世勣改称李世勣,李世民上台后为避“世”之讳,又改称李勣),授官散骑常侍,没多久又升为右武侯大将军(正三品),封莱国公,后迁曹国公,任黎阳总管,统领河南、山东兵,抗拒王世充;并封李世勣的父亲李盖(原称徐盖)为济阴王,李世勣一再推辞,乃封舒国公。

徐世勣倒是子贵父荣了,但真正有功的两个人李渊却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编外人员的魏征还是编外人员(魏征在唐的第一个官职还是他二度归唐之后,充当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舍人);

光禄大夫的李密还是光禄大夫!

诚如现在的歌中唱道: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一样的月光,一样的你和我!

【魏征说降了李世勣,自感立了大功,可以吃老本,便不想去他请缨时要去的河北。因为沿途盜贼多如牛毛,怕遭打劫死于非命,就是到了河北,那也是窦建德的地盘,肯定是凶多吉少!因而他在黎阳呆了下来。

那知,他怕见窦建德,窦建德却偏偏自己杀上门来!

李密败于王世充的同月九月,窦建德攻陷赵州,十月,进攻卫州(今河南汲县),已成唐将的李世勣派丘孝刚率300骑兵去侦察,被窦建德的右军消灭。

夺得卫州后,窦军进攻李世勣的黎阳,破城后俘虏了李世勣及其父李盖,还有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及魏征。窦爱李世勣之才,仍让他镇守黎阳,但将其父李盖随班师之军带回河北,作为人质。同时被带走的还有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及魏征。

大概是李世勣觉得追随窦建德没有追随李渊有出息,便偷袭窦建德!失败后逃奔到唐都长安。

窦的部下见李世勣如此忘恩负义、大逆不道,都纷纷劝说窦建德将李世勣的父亲李盖杀了!

但忠厚仁义的窦建德感慨李世勣是各事其主的忠臣,没有杀李盖。

到620年(武德三年)八月,为了减轻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压力,李渊派使节与窦建德议和,避免窦建德援助王世充,窦同意,将李盖、同安公主、李神通及魏征一并释放、随唐使者同返长安。】

李密将李世勣送来的记录册恭恭敬敬地交给李渊,并强作欢颜向李渊表明自己忠于唐朝的心迹。

有好一段时间,也不见李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李密的光禄大夫还是光禄大夫!(。。)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