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回归> 第二章 方明的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方明的计划(1 / 1)

() 方明把那本rì记看完,觉得肚子有点饿,决定出去找点东西吃。他从壁橱里找了一件西服,然后找到钱包,对着镜子穿戴妥当后,便深吸了口气,开门而出。

方明站在狭窄的通道上正在发愁应该怎么走,就看到一个30多岁的穿着深sè制服的服务生迎面走来,那服务生看到他出门,面露喜sè,看样子是认识方明的。

方明正踌躇着要不要打招呼,那服务生先开口道:“方先生,您的病好了?”他用的是汉语,话里带着浓重的广东口音。

方明心想,原来是中国人,于是点头说:“好了,好了,多谢挂念。”

那服务生接着说:“方先生,恭喜你了,前几天您可真是把我吓坏了,发那么高的烧,幸亏船上的史密斯医生医术高明,再加上您吉人天象,这才没事,哎吆吆,真是万幸啊!”

方明看他好象还要继续说下去,有点不耐烦,连忙打断他,说道:“我现在没事了,就是肚子饿得很,现在开饭了吗?”

服务生道:“方先生,船上提供的免费晚餐要到七点才开始供应,您要是实在饿,我可以带您去头等舱的小餐厅用餐,不过那里要另外付钱的。”

方明正愁不认识路,听他这样讲,连忙道:“没关系,没关系,你带我去就好!”那服务生听他这样讲,便带着他七拐八拐的上了甲板,然后来到了一个挺宽敞的餐厅。餐厅里有十来张桌子,可是只有了了几个人在用餐,绝大部分桌子都空着。方明随便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给了那个带路的服务生一张钞票作为小费,打发他走了,看着那服务生千恩万谢的样子,方明不禁有些肉疼,心想自己是不是给得太多了。

方明点了一份牛排,吃完后又向服务生要了一杯红酒一包香烟,然后端着酒到外面的甲板上找了个椅子坐下来。方明看着海面渐渐落下的夕阳,享受着凉爽的海风的吹拂,点燃一只烟,喝着红酒不禁有点飘飘然,心想,既来之,则安之,这个世界难道还会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嘛。

方明边喝着香醇的红酒便计划着自己的将来,首先,要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其次,既来之,则安之,自己要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点事。只不过目前国内正处于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自己过个四、五年后回国,国内正处于最艰难的年代,虽然自己有心为国出力,但自己人微言轻,又有谁会理睬自己呢,不如先在国外鼓捣出点成绩,然后再回国,估计那时自己更有发挥的空间。方明想到这里,不由得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起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方明回到房里后先把房门锁上,然后便翻箱倒柜的整理起来。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资金是否充足,检查过后发现自己带的钱全是英镑,仔细数了一下,零零散散加起来大约有1700镑,觉的钱太少,不由得为自己将来的生计发愁。其实方明不知道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足够他悠哉游哉地在欧洲过个四、五年了,当时在英国一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足300镑啊,一辆福特t型车也不过才200美圆啊。如果在国内的话,这些可以换算成近万大洋了,一般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啊。

方明杞人忧天地发了一会愁后觉得现在发愁也没有用,便去继续整理其他的东西。他发现这身体原来的主人带的是书不少,除了桌上的几本外还有一大箱,却全是什么《古文观止》之类的东西,没有一本他感兴趣的。再仔细找居然找到了这家伙的中文学士文凭和一张全家福和几张照片,最让方明惊奇的是这家伙居然带了一堆无锡泥娃娃,大大小小,有十来个,看着那可爱的大阿福,方明不禁感到十分亲切。再翻又翻出了这家伙父亲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的之乎者也看得方明头大如斗,只看懂了信的末尾说让他到了英国后给家里写信报平安,顺便告知地址以便联络。方明大恐,自己根本就不会写文言文,再说笔迹也对不上啊,到时岂不穿帮,穿帮事小,断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事大,到时自己在欧洲岂不要饿死。方明打定主意,在船上的这段时间里要苦练书法,学着这家伙的语气、笔迹每天坚持记rì记,这样的话估计到了欧洲后写封信应该问题不大了。方明是一个有决心毅力的人,研究数学的人如果没有毅力的话估计是没什么希望的。数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枯燥的,而且你研究个几十年可能一点成果都没有,研究数学不仅需要坚持,更需要天分,二者缺一不可。

方明通过种种蛛丝马迹,终于目前这身体的旧主人的情况有了点了解。方明的父亲方振仪老先生今年刚过50大寿,他是前清的举人,现在在无锡县城里做大乡绅,在省zhèng fǔ挂个参议员的名头,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方明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两个弟弟——方远在南京读大学,方天还在读高中。

方明这家伙居然还有个未婚妻,是父母帮他订的亲。他那未婚妻姓何,闺名玉莹,今年不过十六岁,还在读高中。方明的和未婚妻只在方明临出国的时候见过一面,不过方明好象对这未婚妻并无感情,rì记里言语中似乎曾经在大学里想退亲,结果被父亲给骂了一顿,后来再也不敢提了,方明这次出国留学未尝没有逃避结婚的念头。方明看过箱子里的何玉莹的照相,其实还挺可爱的,不过看起来很青涩。何玉莹的父亲,也就是方明老丈人何厚卿也是无锡人,现在在上海和同乡合开了家小银行,据说生意还不错,何厚卿做生意赚了点钱后,便托人与本县的望族方家结了亲,那时方明才刚进大学。这次方明出国留学就是受了老丈人的资助。

方明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除了每天坚持练字外就是想着到了欧洲后如何尽快赚钱。十月底的时候,他们的船到了红海。这天下午方明在船舱里练了会字,觉得闷得慌,便穿了件外套走上甲板。

甲板上风不大,太阳照得人暖洋洋的,很舒服,所以这个时候甲板上的人也很多。一些男男女女在那里调笑着,几个小孩子在旁边打打闹闹,一派祥和气息。甲板上桌子的旁边都坐了人,方鸿渐看了一下,还有张桌子有个空位,便走过去坐了下来。

桌子对面是一个法国人,叫pierre,是一名数学教师,在上海的法租界里做事,这次回国准备把在法国乡下的全家人都接过来。方明和pierre见过几次面,打过几次招呼,pierre看到方明过来后,抬头看了一下,然后又低头在那里写了起来,好象是一些数学公式,在证明什么东西。

方明每次看到pierre,他都在那里写写划划。突然一阵风吹过,把桌上的几张纸吹走,pierre连忙放下笔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那几张纸被风吹到了海里。pierre懊恼的在那里叹气,船舷边的几个法国人看到后,哈哈大笑,其中一个人用法语说了句什么,由于隔得太远,方明没听清楚,不过看pierre听了后很生气,涨红了脸的样子估计没什么好话。pierre想上前理论,但看他们人多势重,又踌躇不前,最后还是回到了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

那几个法国人看了后,在那里更加放肆的笑着,只听到有人说:“就pierre那种水平想证明费马大定理,这辈子是没希望了,他八成是穷疯了。”他们这次说得很大声,方明也听清楚了,费马大定理方明当然是知道的,但证明它跟穷疯了有什么关系呢?方明突然想起来,有个沃尔夫奖,是用来奖励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的,好像奖金还不少,难道pierre想通过证明费马大定理来得到这笔奖金?估计他是真的没希望了,因为方明知道费马大定理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才被人证明,而且完成这个证明的就是他的导师安德鲁.怀尔斯教授。

费马大定理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它是用一个每个中学生都熟悉的数学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来表达的。2000多年前诞生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即a2+ b2= c2。大约在公元1637年前后 ,当费马在研究毕达哥拉斯方程时,他写下一个方程,非常类似于毕达哥拉斯方程:an+ bn=cn当n大于2时,这个方程没有任何整数解。费马在《算术》这本书的靠近问题的页边处记下这个结论的同时又写下一个附加的评注:“对此,我确信已发现一个美妙的证法,这里的空白太小,写不下。”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或称费马最后的定理。费马制造了一个数学史上最深奥的谜。三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前赴后继,却壮志未酬,不过在方明进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8226;怀尔斯教授证明了,他经过8年的孤军奋战,用130页长的篇幅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方明在南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拿起来进行研究,他仔细研究了安德鲁#8226;怀尔斯教授的证明方法,并对其中的一些方法提出了改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就是有关于安德鲁#8226;怀尔斯的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的,并且靠着这篇论文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安德鲁#8226;怀尔斯教授的认可,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函。可以这样说,如果说现在有人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话,那么那个人一定是方明,只不过怀尔斯的证明用了许多现在还没有出现现代数学理论。

方明也正处于“穷疯了”的阶段,想到有这么一大笔奖金等着他,不禁有点兴奋,于是便站起身来走到那几个法国人面前打听起详细情形来。方鸿渐从那几个法国人嘴里得知,沃尔夫奖是一个德国商人沃尔夫斯凱尔 paul friedrich wolfskehl (1856 - 1908)设立的,他在临终的时候留下遗嘱:“悬红10万马克,奖赏在他死后100年内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从1909年到现在有无数的人宣称自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无一成立。

方明心想证明费马大定理对自己来说到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主要是要花费一点时间,不过在证明之前必须重新建立一个数学体系,这个比较麻烦。在邮船到达法国的这段时间里,方明除了吃饭之外便一门心思的在房间里进行知识体系的整理,列出哪些问题需要在证明费马大定理之前解决,列出自己应该如何一步一步的向目标迈进。方明在回忆以前所学的东西时,发现自己居然记得一清二楚,就像是印在自己的脑中一样,但是这个体系是很庞大的,在船到达目的地马赛的时候,方明也只不过理出了点头绪而已。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