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摇摇头道:“这不是问题,你到了英国后用不了多久,你的英文水平就上去了,环境会强迫你去努力学习的,再说,你这么聪明,应该比一般人学得更快。”
此时的何玉莹已经被方明所说的外国风光所吸引了,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的她几乎连上海、无锡都没有出去过,现在听到能去国外,心中虽然很是兴奋但却也很忐忑,有些yù言又止的道:“你会和我一起去吗?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了。”
方明听了她的话有些头疼,看样子这丫头是跟定自己了,道:“我这次回来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要回去了,我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呢。”
方明的话让她很吃了一惊,何玉莹有些不可思意的道:“你不是已经是数学家了吗?怎么还要学习啊?”
方明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个问题,道:“我说的学业是物理学上的,当然在数学上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数学家也需要学习的。”
何玉莹似乎想起了什么,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道:“我想起来了,我曾经听爸爸说过,你以前在大学里就转过好几个系的,真是了不起啊。”
方明有些啼笑皆非,自己以前的确是转过系,那时是因为没法毕业,没有想到现在居然被别人当成了崇拜的原因,当成了自己博学的证据,已经有些国内的报纸是这样宣传的。
方明最后和何玉莹约定,自己帮她搞定读大学的事情,看着她离去时高兴的样子,方明的心里也一阵高兴,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嘛。
下午四点多钟,方老先生睡醒了过来,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差人把方明叫到了他的书房。
方老太爷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看方明进来,示意他把门关了起来,方明猜想老爷子可能要和自己谈一些重要的事情,于是把门关好,然后搬了条椅子坐到了老爷子的旁边。
方老爷子喝了口茶,叹了口气道:“阿明,你可能也知道了家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了,最近家里可不安宁啊。你二弟、三弟没一个让人省心的,尤其是阿远这个混小子,真是差点把我给气死了。幸好,还有你算是争气,否则真不知道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爷子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咳嗽了两声,方明赶忙把茶水又递过去,安慰他道:“爸爸,您就别cāo心了,二弟和三弟也都已经成家了,也算是成年了,他们已经能自立了,也许过不了多久,您就可以抱上孙子了。您就安安稳稳的享您的福吧。”
老爷子听了他的话有些欣慰,道:“这次我们方家能度过这个难关也是多亏了你啊。你一直在外面,对家里的事情也不太了解,最近几年兵荒马乱,天灾**都来了,我们方家已经是大不如前了。你是知道的,当年你出国留学的钱都是你岳父出的,我们方家前两年其实只是剩下一个空架子了,入不敷出啊。这次幸亏你之前汇来了5000英镑,否则,连你三弟的赎金都付不出了。”
方老爷子说到这里,神情有些暗淡,方明连忙道:“爸爸,我在国外也赚了不少钱,以后您大可不必为钱的事情cāo心。”
老爷子摇摇头道:“我并不担心钱的事情,你上次汇来的钱,除了付赎金、办婚礼外,还剩了差不多五万大洋呢,都在那里呢。我担心的是我们方家的祖业会在我的手里败下去啊!”
方明看他说得痛心,有些不名所以,便惊愕的道:“爸爸,您何出此言啊?”
老爷子看了他一眼,然后有些遗憾的说道:“阿明你作为长子,算兄弟三人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但你的事业都在国外,对我这家业也不会看上眼;阿远,聪明才智不下于你,更兼其勤奋认真,远比你当年强了许多,可惜的是走错了路,现在居然还撇下了新婚妻子,离家出走,真是让我大失所望啊;而阿天则心xìng未定,年轻气盛,又读书不成,好逸恶劳,我看是难成大器啊。但现在算来算去,能继承我这家业的也只有他了,我担心用不了多久,这家业就会被他给败光的。你说,我该怎么办?”
方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沉默不语。
方老爷子看他不说话,继续道:“我思来想去,我们方家只有在你手上才可以传承下去,阿明,你能留下来不走吗?”
老爷子的这句话近乎乞求,方明一时大感为难,虽然不能答应,但拒绝如此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又让无法开口。方明低头想了一下道:“爸爸,您放心,这是我的家,我不会眼看着她衰败而袖手旁观的。但您应该清楚,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如果将来出现了什么意外,我还想父亲您随我一起迁到国外去。”
方老爷子听了他的话后,摇摇头道:“我年纪大了,哪里也不想去了,我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我想将来也葬在这里。我希望在这里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看着你们的孩子出世,这样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你的弟弟们都已经成亲了,现在就剩你一个了,你这次既然回来了,就选个rì子把你和玉莹的婚事也办了吧。玉莹这丫头不错,有旺夫相。”
方明只好点头道:“一切都听父亲您的安排。”方老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向他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情,方明一一牢记在心。
此时的方家的确已经有些没落了,方家是本地的大家族,但方振仪这一房前头两代都是单传,只不过他这一房几代都中过举,方明的爷爷还做过一任知府,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传到方振仪手上的单太湖边的良田就有近千亩,螯头渚对面的方家镇就有百余户人家是他们家的佃户。除了方家镇的一座庄园外,方家在县城还有另一套宅子,就是他们现在住的方家大院。
平时他们全家都住在县城的方家大院里,至于太湖边的庄园的一切事务都是委托那里的管家陈叔代为打理的,方老爷子读了太多的圣贤书,既不会理财,也不善经营,全家的收入就只有那些佃户交上来的租子。
方老爷子为人还算厚道,为佃户订的租子很少,遇到灾年除了减免租子外,还经常资助他们一下,遇有修桥修路,也经常慷慨解囊,这样做虽然给他带来了好名声,但也让方家的处境每况rì下,民国新建,虽然做了省zhèng fǔ的参议,但也是个不拿钱的差事,前几年都已经入不敷出了,不过也幸亏他在当地素有声望,经常为人解难,许多同乡商人也都愿意与他结交,偶尔赞助一下,帮方家度了不少难关。如果不是方明的出现,估计方家现在已经是摇摇yù坠,快要沦落到卖田卖地的境地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